醉过才知酒浓——记高一年级金秋诗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931 发布时间:2016-10-27 02:11:37
10月24晚,雨色迷蒙,桂子飘香。高一年级全体同学满怀期待,相聚在一号楼多功能厅,热情参与一场诗歌的盛宴——高一年级金秋诗会。在这个夜晚,所有来宾仿佛都成了诗歌的恋人,享受着由诗情晕染的美丽星空。
金秋诗会,是诗歌的记忆,是心灵的记忆,也是我们走进秋天的足音。在九月下旬启动的诗歌朗诵活动,经过一个月的海选、分组、朗诵和编排,全年级十二个节目将在今晚一一呈现,我们将用声音去吟诵冰冷的文字,唤醒它们,用我们诵读人的心去触摸它们,让所有诗句散发生命的热度。李未名、刘若嘉、孙若谷、毛嘉航等四位主持人静候舞台旁侧,李燕、邱才妹、倪江、屠美玲等四位评委和所有观众翘首期待,一种神圣的气氛,慢慢洋溢起来。七时整,金秋诗会准时拉开序幕。主持人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向大家宣告了金秋诗会的开始。紧接着,一组组朗诵者们走上了舞台,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正式开启。
首先登场的是高一(2)班,他们带来的《吹号者》使我们走进那个革命的年代,体会到了人的生命、灵魂和命运之间微妙的联系,朗诵者置身诗境,让观众真正听到了这充满生命渴望和激情的号声;还未从吹号者壮烈牺牲的无限怅惋中醒来,现场观众旋即被高一(1)班的朗诵者们带到了诗人白桦的佳作《情思》之中,诗中,诗人将激情化作了深沉的爱,而我们的朗诵者们,则用饱满的热情,把这个作品演绎得沧桑又深沉,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接着,我们追随着高一(6)班的脚步,登上了大度山顶,看见了那纷扰的尘埃,目睹了那时代的波折;而人民诗人艾青的经典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满含着一种深切到肉里的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这种真切的情感被高一(1)班的朗诵者们表达得淋漓尽致;高一(4)班的同学们则为我们带来了《会唱歌的鸢尾花》,我们仿佛置身于鸢尾花轻吟浅唱、情人气息吹动、月光丁当作响的优美场景之中;随后,我们便看到了无垠而深邃的星空,高一(5)班同学带来的《星空:献给一个人》引发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感慨和沉思;高一(5)班的朗诵者经过精心构思,把几首爱国主题的诗歌组合成了《献给祖国的组诗》,他们用慷慨激昂、充满赤子之心的情感表现了对祖国深刻的爱,这种爱将连接起历史长河中的星星点点;高一(6)班的朗诵者演绎的是海子的经典诗作《以梦为马》,他们坚定地告诉我们:把梦想作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高一(3)班的《西风颂》,则把现场听众带入一片狂烈的西风之中,我们仿佛在隆隆的雷声中随着欧洲的命运颤抖;《赞美》是穆旦在抗战时写下的诗篇,高一(4)班的朗诵者以他们动情的演绎呈现了那段沉淀着贫穷与苦难的历史;《歌者的大海》是高一(2)班在《自由颂》与《致大海》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诗歌,我们在之中看到的是一片黑色的海浪,听到的是来自人民的怒吼;最后是由高一(3)班带来的《梦游人谣》,初始低沉沧桑的男低音将我们带入一片绿意之中,最终观众们随着朗诵者各异的声线,感叹着爱与恨的深切呼喊。
所有的组别结束诵读之后,我们在倪江老师精彩的点评中细细品评着每一首诗与每一个独特的声线。这一次,我们超越了自己曾经的预想,在读出每一句诗文后都变得加倍自信。诗情不会因为瑕疵而消失殆尽,我们仍能继续在诗中寻找与心灵共鸣的触动,感受或哀婉或激越或幽暗或明亮的情感。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金秋诗会在如潮水般的热烈掌声中落幕。每一个人都用心去聆听,去回味,去感受那依稀还在耳畔氤氲的诗韵。一时间,众音翻涌,却又戛然而止,余下的是那即将展翅的马匹、将尽未尽的号角声、纷乱的星辉与如锦的意象,它们搅起我们的情感,仿佛卷起旋涡,又似轻风使水面微皱,摇摇晃晃,接住几抹金秋时的辉煌。
(撰稿:郭苇杭、庞佳雨、毛嘉航;摄影:郑燕明、李芳)
精彩瞬间:
获奖名单:
一等奖:
高一(5)班《星空:献给一个人》
高一(2)班《歌者的大海》
高一(3)班《梦游人谣》
二等奖:
高一(4)班《赞美》
高一(1)班《情思》
高一(1)班《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等奖:
高一(6)班《以梦为马》
高一(2)班《吹号者》
高一(6)班《大度山》
高一(4)班《会唱歌的鸢尾花》
高一(5)班《献给祖国的组诗》
高一(3)班《西风颂》
颁奖
评委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