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著名作家王旭烽来我校讲学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54 发布时间:2015-10-20 03:06:23

1018日晚7:003117阶梯教室人头攒动。国家一级作家、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王旭烽老师和杭外人聊起了茶叶的故事。

王旭烽特地穿了一件清淡的茶服,笑得很温暖。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茶服用料虽不奢华,但是有其独特的价值。王旭烽是与茶结缘的,而我们又是与王旭烽结缘的。江南的人,骨子里总有那么一些独特的东西,像水,像茶。王旭烽老师特地以“茶的故事”为主题,与在座的浙江学子一起,发现历史深处的茶文化。

“茶的故事”以18位茶人为主线,贯穿古今中外。从陆羽从小被遗弃又拒绝出家当了戏子,讲到了公主拿砒霜净手赢取良媒,更是举了《琅琊榜》等新鲜的例子,阶梯教室里时不时传出愉快的笑声。茶的故事,是整个人类共通的故事,“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百转千回,茶更是人,人的生活,人的志趣,人的婚丧嫁娶,人的待人接物。王旭烽说:“在我的新电视剧里,一把曼生壶贯穿始终。因为曼生壶,就像杭家四代人。”

王旭烽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很少有人知道,王旭烽除了是一名作家之外,还是一位优秀的编剧和优秀的演员。王旭烽大二那年写的剧本《承认不承认》,骨子里透着年轻人的骄傲。剧本是自己写的,女主角也是自己。这个戏后来就在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上公演了,并且得了戏剧节的双奖:剧本创作奖和演出奖。王旭烽现在正在筹拍的新电视剧《南方有嘉木》对于场景等细节的考究已经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王旭烽从杭大历史系毕业,开始写《茶人三部曲》的时候,从未听说过“茅盾文学奖”。起初,王旭烽只想花一到两年时间,写25万字左右的一部长篇,以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和一部浙江及杭州的近现当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一个江南土著的茶人家族的命运。但后来,题材的宏大远远超出她的估计,25万字变成了130万字,用了十年。《南方有嘉木》是第一本这样精细地描写茶文化的小说。王旭烽给在座青少年的建议是:勇敢。

最后是提问环节,杭外人一如既往地独立、大气,踊跃发言。有同学谈到了茶的孤独性:“木心先生说‘茶宜独饮,对饮便劣’,您怎么看待?”王旭烽对于茶的态度不偏激,而且很宽容。她说,“如果一对恋人能够相对饮茶,不也是件好事么?”有同学谈到了与茶文化的国际性:“日本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区别在哪里?”也有同学提出“茶的精神到底是什么?”王旭烽不断感叹杭外学生的聪慧伶俐,不仅全然理解了她的讲课内容,更是提出了哲理性的思考,这在她接触的中学生中实属少见。

讲座结束时,王旭烽老师一一满足了同学们的签名请求,并与在场师生继续交流。王旭烽老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人文讲座,更引发了大家更多的关于茶文化、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团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