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以科研引路 促内涵发展——记我校课题申报反馈与交流大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573 发布时间:2011-11-08 09:15:05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学术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钻研专业、提升内功,我校自本学期开始设立了校级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此次校级课题申报工作始于831,截止于10月中旬。杭外本部、英特校区、剑桥高中及行政、教辅各部门共有160多位教职员工参与申报课题,课题总数为46个。

114日下午,我校课题申请情况反馈暨校级课题研究第一次交流会在3117室举行,教务处副主任李燕老师主持会议,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校级课题申请的总体情况。随后,三位老师作为代表,分别介绍了自己所在课题组申报的课题情况。数学组的颜美玲老师介绍的是“函数的PCK内涵研究”课题。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最早由美国舒尔曼教授提出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老师清晰简明地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对PCK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英语组洪梅老师以明快的风格主要从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步骤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项目化英语学习”研究课题。近五十年来,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传播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变革学习方式、拓宽学习空间就愈显紧迫和重要,“项目化英语学习”便是在此前提下提出的,用英语为载体、整合多学科,以网络通信为依托,开展跨年级同项目学习,学习方式多样,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等。此课题将用一年时间分两个阶段完成。高三语文备课组的郑燕明老师不徐不疾、流畅扼要地介绍了“高三语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这是高三的课题,实际也是对高中三年语文阅读教学的整理和提升。杭外语文组长期以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不懈地推荐阅读书目、交流读书报告、关注热点时事等,积累丰厚。在校本阅读课程开发方面,其他学校已有很好的尝试,还有王尚文、曹文轩等教授编的《语文读本》可资借鉴,但这些尝试普遍缺少学生参与建设。该课题尝试弥补这一缺陷,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力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有助于高三学生的临门一脚。

会上,省级课题申报成功、已经结题或正在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也进行了经验介绍。首先是阮小蕾老师介绍了她们进行了一年多并已经结题的省级课题“初中综合文科学科活动类型与评价研究”,该课题是她们在杭外教学实践多年后的整理总结,也十分有利于杭外校本课程的建设和传承。老师从整理活动内容、学习理论、课题论证等多个方面阐释经验,她尤其强调了在课题研究展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存学生的成果,提醒大家在科研实践中增强成果意识,给在座的老师很大启示。接着,吴锋刃副校长就正在结题的省级课题“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作了发言。课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倍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我校六年一贯制的“大循环”教学也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校本基础;课题研究要有理论支撑,该课题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序列学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理论基础以及孙维刚老师的大循环实验成果借鉴;课题研究还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科学的研究方法等等。吴校长就他所研究的课题给大家提供了值得学习的宝贵经验。

最后,校长方健文教授就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方校长十分重视和关心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此前他亲自参与校级课题申报方案设计,并已多次认真阅读老师们上交的课题申报材料。方校长以专家的身份就课题的选择、表达和研究等作了详细而具体的指导,并期望老师们多研究教育教学现状,多研读专业文献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勤思考、善总结,主动提升理论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会议圆满结束,后续活动还将有秩序地开展。课题研究可谓利于学校、利于教师、利于学生,期待我们一起享受课题研究的乐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成长、为杭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楼佳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