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学科拓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576 发布时间:2011-11-03 08:57:38
方健文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方校长回顾了培训基地(中心)的主要工作,并对培训基地(中心)八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方校长认为,一个建立在中学的省级培训机构,八年来共培训近二千名教师,而且学员反响很好,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立足教学实践,形成了“以培训学员为主体、以案例教学与反思为主线、以教学实践为主导”的培训模式,为培训基地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方校长指出,培训基地的成功得益于:1. 有一支基础扎实、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特别是有一批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学科带头人;2. 有一套针对性强的培养模式。“以培训学员为主体、以案例教学与反思为主线、以教学实践为主导”的培训模式和高校机构的培训模式错位发展,充分展示了我们的优势;3. 有一支事业心强的基地管理队伍。他们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开展工作,科学设计,精心管理,得到了培训学员的充分肯定;4. 有一个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校上下多方支持,除了理论讲座、下班听课外,后勤服务也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谈到今后培训基地的工作方向时,方校长提出了五点设想,第一,拓展培训学科。一方面可以充实基地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凝练本校其它学科的特色,造就更多具有更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第二,适当增加理论培训力度,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增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相关内容,提高学员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第三,科学设计培训模块,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第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校外专家资源库;第五,开展本校教师的培训。方校长强调,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的工作是杭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一定要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杭外培训工作的发展。
凌祖浩主任就培训基地(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培训基地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向与会代表作了汇报。凌主任强调,培训学科拓展不仅是浙江省教师培训大环境所趋,也是培训基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省教育厅颁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省所有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360学时的培训,其中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目前有资质提供教师培训的高校及机构近二百家。作为唯一一家设在中学的省级培训机构,我们有优势也有义务提供优质培训。此外,我们的培训项目主要集中在英语学科,其他学科也已经零星地进行一些培训,几年下来,随着英语培训的成熟以及品牌的确立,培训学科拓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在谈及我们的培训为什么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时,凌祖浩主任指出,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培训是有效的,归结为:1. 坚持以学员为本。2. 走实践课程之路。3. 倡导有效的培训模式。4. 杭外创造了优越的培训环境。凌祖浩主任将培训基地多年的培训实践概括为:以培训学员为主体、以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为主线、以教学实践为主导,旨在提高学员综合语言素养和课堂技巧、课堂驾驭能力。
下午,全体代表分为文综组、理综组和外语组三组进行研讨。经过1个半小时的激烈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为培训基地拓展培训学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代表们一致认为,作为唯一设在中学的省级培训机构,我们的培训有明显的优势,拓展培训学科是自我提升和回馈社会的双赢举措;杭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亮点纷呈,已具备开设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条件,适时推出除英语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培训也是培训基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发网络课程,解决一线教师出门难的困扰,扩大我校优质教育的覆盖面;完善管理制度,组建管理团队和专业团队,建立专家库。
任建华校长表示,这次研讨会意义深刻,培训学科的拓展,把一个学科的优势变成一个学校的优势,这体现了一个大外语教学的理念,并期待这将成为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转折点。
最后,凌祖浩主任作总结。本次研讨会各代表提出来的宝贵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我们将整理好各条建议,按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分类,有些可以付诸行动,有些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在学校的统筹下,组建一支团队,就此次研讨会提出的建议,探讨研究我们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杭外培训工作书写新的篇章。
(培训基地 林存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