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戏剧选修课指导教师培训班首开,教育戏剧或走进寻常课堂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853 发布时间:2014-03-28 08:53:57
3月17日上午,中小学戏剧选修课指导教师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来自全省各地中小学教师,包括我校教师共60人参加了本期戏剧班的培训。据悉,将教育戏剧作为培训主题的省级培训,在省内还是第一次。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在课程研制上颇下功夫,从教育戏剧的源头出发,通过教育戏剧体验工作坊、戏剧在教育中的功能、原创排练、戏剧选修课展示、学员热身设计展示等环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戏剧选修课的样本。培训课程一出,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热捧,原本打算第一期招40个名额的培训班,结果很快报到了83人,后经申请,扩班到60人。
李婴宁老师讲座
戏剧培训班开班第一讲我们邀请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陶冶教育剧场艺术总监李婴宁老师作《教育戏剧的理论与发展》的讲座。李婴宁老师是中国教育戏剧创始人,她从1994开始关注教育戏剧,是中国大陆引进教育戏剧第一人。李老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从教育戏剧的发展历史、理论构建给全体学员理清了脉络。李老师指出,教育戏剧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中小学开设戏剧课程。我国台湾、香港地区于上个世纪末引进教育戏剧,已初见成效。2007年,教育戏剧引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成为独立专业,这标志着这门学科在中国大陆落地生根。可见,教育戏剧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还是一件新鲜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李老师的讲座正本清源,让我们宏观地把握住教育戏剧在国内的脉动,站到了新兴学科建设的最前沿,同时也激发了学员们入门教育戏剧的兴趣和决心。
教育戏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课程安排了上海戏剧学院陈新煌博士、杭州市艺术学校张彬老师、上海电影学院戏剧表演教师、国内知名的青年导演马远分别开设教育戏剧体验、戏剧在教育中的功能、原创排练戏剧工作坊。
陈新煌工作坊
陈博士的教育戏剧体验工作坊用一次完整的教育戏剧工作坊形式向学员们展示了教育戏剧的特征及具体操作。这和传统的培训形式不一样,工作坊通过戏剧游戏使每位学员进行热身和相互熟悉,创造有效融洽的工作坊环境,通过主题图像展示,设定工作坊探讨的主题。再根据学员的讨论开始构建剧场文本框架,运用肢体行动,完善戏剧故事,使之成为一个鲜活的演出脚本。整个培训班共分成四组,每组最后呈现的表演主题鲜明,戏剧性很强,极富教育意义。在表演结束后,陈博士运用故事定格引导学员们讨论表现情节的意义和价值,对学员启发很大。张彬老师延续了戏剧工作坊的基本操作,从想象力训练到空间训练,使学员们体验到戏剧元素训练在戏剧工作坊中的作用。张老师以《木兰辞》戏剧工作坊教学为例,和学员们一起发掘诗中的戏剧要素,完成人物构架,创造角色。这些方法使用性很强,为教育戏剧和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融合的可能。原创排练是考验一个戏剧教师创作能力和导演能力的必修课。主讲人马远有着丰富的剧场经验和导演经验。马导从一个好剧本谈起一直到怎么做一个好导演。尤其是导演这个角色,这和新时期的教师身份有一定的关联度。马导认为,一个好导演有三重身份:解释者、演出的组织者和演员的镜子。这些理念通过《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本剧的排练一一得到落实。
马远工作坊
当教育戏剧遇到并未接受过专门戏剧训练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呢?张彬老师和我校戏剧选修课教师林存富分别开出一节论坛剧场的展示课。两个老师从热身开始,运用建立情境,构建叙事,图像定格,演出展示,讨论反思几个环节展示了一节完整的戏剧选修课的样本。学生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剧场情境,从体验中获得感知,从而展开讨论,层层递进,妙语连珠。
张彬展示课
我校林存富老师展示课
中小学戏剧选修课指导教师培训班在学员热身训练展示后落下帷幕。这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培训基地办公室主任凌祖浩老师在结业仪式上勉励学员,你们是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请你们把这只螃蟹以及吃螃蟹的味道转告给同行和同事,让教育戏剧真正进入课堂,成为我省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教育戏剧作为非专业人员的普适教育自1997年引进到中国大陆,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显示出其在现代化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2012年,浙江省颁布《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后,教育戏剧作为选修课引入中小学课程,契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戏剧有着面向全体学生的优势,学校戏剧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价值教育,而戏剧教育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目前,在中小学阶段,把戏剧作为单列的课程纳入到中小学课程计划尚无政策支撑,但作为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兴趣班、社团活动课程已经在不少学校开设,并且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大亮点。“中小学戏剧选修课指导教师培训班”正是在戏剧教育方兴未艾之际推出,旨在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有一定课程意识,有一定戏剧实践能力的选修课师资,为我省中小学戏剧选修课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培训基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