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小记——记初一年级农场学农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950 发布时间:2013-10-30 02:28:09
(一)
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星期四,终于到了。
星期四,学农的日子。
一路上欢歌笑语,大家齐声唱着班歌,祝福一班在这次学农活动中有收获,有成绩。
首先是清理玉米地。谁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田地里大显身手,可实际并不那么容易。拔玉米的时候只有一只手套,不少人的手被玉米梗磨得皮开肉绽,满面尘土。还好,我们会合作,会分工,三个人收玉米,前面的人摘玉米,后面的人吧玉米连根拔起,扔在地里。大片大片的玉米倒下来,没有人为了一点点的伤痛而停止一时的动作。看到地上收割的一袋一袋的玉米,看到清理完成的玉米地,每个人心中,满心欢喜。
我们比二班动作快,首先完成了任务,看着李老师在啃玉米梗,我们纷纷为了上去“这能吃么?”“这好吃么?”问题声四起。胆大的同学首先尝试了起来。“真甜!”“比玉米还好吃!”不出几分钟,人人都在啃玉米梗。这种兴奋,这种幸福,难以言喻。
参观过弥散着浓烈气息的农舍,我们又来到了番薯地。由于前些日子的台风和大雨,不少番薯都烂了根。我们抛弃了劳累,纷纷踏上了泥泞的土地。有的人欣喜地发现了一大块根,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地;有的人寻找了很久,却仍一无所获,无免有些垂头丧气;有的人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投进麻袋,满脸收获的喜悦……
当我们捧着煮熟的玉米、番薯开始大吃特吃时,我们笑着、闹着,脱去了娇嫩,从一滴一滴的汗水中成长起来。学农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货。相信他会带着我们成长。
——初一1班 报道
(二)
“一、二、三!一、二、三……”是谁在农田里卖力地喊着口号拔着玉米秆,磨破了手却毫不知觉?“快快快,这里可能有!……啊,我挖到了!”是谁手握小锄头兴奋地组队挖番薯,发现时比哥伦布还要欣喜?“好香啊!果然与买的不一样啊!”是谁在劳动过后分战利品时,津津有味地品尝香甜的番薯与玉米?
这是我们杭外初一年级的学子们在体验农作,感受生活。
大家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冲上“战场”,开始拔玉米秆。不得不说,我们班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好,都是两三人一起,效率很高,不一会就“消灭”了一大片玉米秆;而且班级凝聚力很强,哪些人负责拔玉米秆,哪些人负责捡玉米、哪个人负责摘玉米都分工明确。
大家干活的场面热闹极了,口号声此起彼伏,欢乐的笑声回荡在农场上空。没有一个同学要求休息——即使汗如雨下,即使手磨破了皮。大家看在眼里,也一定记在心里,感动!为这些同学送上我们的掌声吧!学农的精神也达到了吧——不畏艰辛、不娇气。
接下来的挖番薯就要欢乐很多了——“谁能告诉我哪里才有番薯啊?!”此为苦苦寻找番薯而抓狂的同学的咆哮;“怎么才挖到这么小的番薯啊!!”此为努力半天,得到的回报却与预期不符的同学的感叹;“哇哇哇,快看快看!我挖到了这么大的番薯!”此为得到“超级战利品”而兴奋的同学的嚷嚷……
最后的一个活动,是“吃货们”的挚爱——享用劳动成果!每人分到一份番薯、玉米与甘蔗,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俨然忘记了劳作的辛苦。说实话,那番薯的香甜至今还萦绕在我舌尖呢!
学农,苦中有乐!学习,苦中也有乐!学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初一2班 高思可供稿
(三)挖番薯
碧蓝的天空下,碧绿的番薯地里,一群少年奋力地挥舞着锄头,一点一点刨开泥土,寻找着他们要的东西,不时有几声划过天空:“啊,好大一条蚯蚓!”“瞧,我刨到的多大!”……
星期四,我们去杭外的专属农场学农,拿了小锄头后,大家马上开起了工,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我弓下腰,一手拿锄头斩番薯叶,一手拔出被斩得凌乱的藤条,左右开工,将泥土上的绿色全部清理到一旁。
但“斩草除根”,去除了叶子,没有拿到根可就一切功夫都白费了。我找准一处泥土,挥起了锄头。不一会儿,我看见了一根红色的东西——番薯的茎。它灿红灿红的,里面的肉鼓鼓囊囊的,像一个就要被撑破的管子一样,壮实的它一定连接着一个壮实的番薯吧?既然有“顺藤摸瓜”,我何不来个“顺茎摸薯”呢?我心中一喜,浑身顿时仿佛被注入了力量,两手握着锄头,动用自身所有的力量,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朝下“开发”。我的双手把锄头挥舞得虎虎生风,在秋日灿烂的阳光下有节奏地起落,泥土也随之纷纷起舞,高高扬起,又洒洒落下。我仿佛听到了那身披紫衣,挺着圆肚的番薯在召唤;番薯的特有的甜味仿佛就在我的舌尖蔓延——附带着奶奶慈祥的笑容。我被鼓舞着,两眼泛光,浑身发热,甚至感觉到自己的脸也正在泛红。
我专心地追寻着埋藏在地下的期盼,旁边的同学似乎被我的“狗刨式”惊到了,围了过来:这也太快了!感觉到他们的目光,我的嘴角不禁扬起一抹得意,但它持续没多久,就立马僵化了。因为在我继续刨根问底时,那根茎突然变成了白色,并且与前面的茎相比似乎越来越细了,没有了饱满的果肉,还在旁边长出了几根须,莫非……我心如鹿撞,急急地轻轻一拔:没有番薯,没有身披紫衣,挺着大肚子的番薯!我一直奋力寻找的薯就是手中这根长长的,细细的——茎!。
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努力了这么久,却只换来了一根长长的茎!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也是如此吧,非常非常的努力奋斗,结果却没有想象的好。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因此停下我们的脚步……
我四下张望,瞄准另一处泥土,又挥起了锄头……
——初一(3)班田放
农作的辛苦,农作的快乐
秋天的步伐渐渐近了,果实的清香也充斥着整个杭城。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踏上了学农的路。
路上的一个多小时,同学们载歌载舞的,说是要去秋游也不为过。到了番薯地,同学们也是“斗志昂扬”,精力充沛。
挖番薯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首先得拔除地上的植被,寻找紫色的藤。接着就是挖呀挖,直到番薯出现,再轻轻刨,不伤害番薯。
和我一组的是倪春妮。她的力气很大,也挖过番薯,所以不一会儿就挖出了好多番薯。而我呢?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怎样,一根长长的紫藤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我想放弃这一处,但看到倪春妮同样也是沿着藤挖了很深,不过她没有放弃。算了,还是继续挖吧。我又挥起了锄头。果然,又挖了一会儿,番薯就出现了,而且不是一个,是一堆!我惊呆了几秒,连忙小心翼翼地用手拔出番薯,数了一下,加上原来的共有7个!收获颇丰啊!
离开番薯地后,我们的目标是玉米地。原本说女生摘玉米,男生拔玉米秆。可我们三班全是女汉子啊!哪能只摘玉米呢!不一会儿,我们女生就两两合作,“一、二、三”拔起玉米秆。有时候还会用来过猛,一下坐到地上。大家开始哈哈大笑,好像真的是来秋游。短短几十分钟,玉米秆就被我们三班放倒了一大片,“横尸遍野”!
洗干净手后,我们开始品尝收获的果实。嘴里吃着自己挖的番薯、自己摘的玉米,心里,别提有多甜、多美了!
——初一(3)班 朱奕
希望在田野上
手里扔捏着从路边摘来的野花,口袋里还装着冒着热气的番薯,学农却已悄然无声地结束。留给我的,是疲惫,是不舍,是喜悦,也是掺杂其中的难过。而回想它,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的感动和绽放于心底的美丽。
美丽是因为什么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当我小心翼翼地举起锄头,蹲下来挖出我的第一个番薯时,收获的喜悦涌上心头,于是情不自禁地冲着身边尚未熟识的农妇甜甜微笑;第一次,当我走进牧场,看着那些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的鸡、山羊、猪,顿是感到望而生畏;第一次,当我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时,恬静的气氛感染了我,忍不住舒心一笑;第一次,当我走进玉米地摘玉米时,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笑容便像冒泡泡似的不断浮上我的面容。纵使操作粗重的农活,我刻意掩藏的娇气暴露得一览无余。一脚踏进稀泥里,让我恐慌的好似陷入了万丈深渊的沼泽地,但我还是在坚持。说不清到底为了什么而坚持,或许是为了战胜自己,或许是帮助辛勤劳作的农民。虽然我知道,如何卖力地挖番薯,摘玉米,也不算给他们帮了多少忙,可是我很快乐,喜悦的心情不断在心底发酵。心意满足,只因那已收的番薯和玉米里,也浸有我的汗水……
在远离喧嚣的半天里,那些曾经被我无限夸大的痛苦,随着那蔓延的金黄和纯净的蔚蓝,渐渐消逝得没了踪迹。把梦想撒进希望的田野,于是一切拼搏有了新的起点……
——初一(3)班解几贺
学农初感受
这周四的学农,是我们进入初中第一次集体走出校园的活动。
初中没有小学中所拥有的秋游,而这一次的活动,便被我们当作一次有意义的秋游。在出发之前,听到有学姐说:“这是初中唯一一次学农,好好珍惜吧。”
踏上公交车,迎着金色的阳光,带上如同小学时代秋游的欢乐,望着沿途一路美好的风景,来到远离吵闹城市的良渚田野。
这个115亩大的农田,是专门给我们杭外的师生提供伙食的地方。菜地里,还有几个苦苦劳作的背影晃动着。听说经过前几天的大水,这里的菜都被冲走了,现在他们正在努力补种。
虽然只是挖番薯什么这些我曾经干过的劳动,但在这个大都坐在教室,上课、做作业的年代,挖番薯这些对我们来说还是太新奇了。大家欢笑着,走在田间凹凸不平的石板小路上。
留给我们一个班的番薯地不大,每列
一把镐子,挽起袖子,双手拨开叶子,寻找一根深深扎进土里的根,双手紧握着,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将它拔出来。镐子挖开一旁的土,露出红红的一层皮,接着丢掉镐子,用手指将旁边的土一点点拨开。当然,挖着挖着会不时地挖出几条蚯蚓啊,蜈蚣什么的。所以,尖叫声也是不停在耳边回响。当第一番薯从土里出来,我们都欢呼起来,接着又埋头挖起来。田头的番薯堆渐渐高起来,隆起的土堆也没了形状,变成了一摊散土,藤蔓与叶子也成了枯枝,乱散散地倒在一边。
用我们的话来说:“挖番薯的时候,如果男生叫了,那就是挖到番薯了;如果女生叫了,那就是挖到蚯蚓了。”
挖了近半小时的番薯,田头的番薯堆已经很高了。几堆加起来,装了几个大麻袋,里面饱含了我们的劳动。
活动一下麻木的手臂和腰,我们继续前往了玉米地。玉米杆子一排排整齐挺拔地立在摘掉棚布的大棚里。叶子有些枯黄,一些有大有小的玉米就隐藏在这些玉米杆子中,颜色也与叶子差不多,不仔细找还真发现不了。我们的任务是摘下所有的玉米,然后把杆子连根拔掉。当然,摘玉米比把杆子快多了,所以玉米一下子就摘完了,而杆子却还一根根挺拔地立在那里。于是,我们决定帮助男生一起拔杆子。
杆子深深地扎在土里,所以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把它拔出来,于是我们就几个女生一起,一只只手抓住玉米杆子,把它狠命地拔出来。有了这么多人,于是拔杆子就变得很容易了。一根一根,我们用尽力气,把它们拔出来。一根根曾经挺拔地立着的杆子,眨眼间就毫无生气地一根根躺倒在地上,任我们践踏。戴着手套的手也渐渐感到疼痛,皮被摩擦的都起了水泡。但望着剩下那些挺拔的杆子,又看着那些躺倒的枯杆,便又起身,走到下一根杆子面前,将它连根拔起。又是半个钟头,我们终于征服了这片玉米地。茂密的玉米地就这样被夷为了平地,玉米杆子东倒西歪。
老师说了,今天只有手起泡了的同学,才算真正的劳动过了,他们真正努力地去做了。看着曾经一双双白嫩的手,而如今却是红肿的,我也不禁感慨万分了。学农,什么叫学农,这就是学农。不经过受伤,你怎么会知道农作是要多么辛苦?你怎么能体会到这些在田间劳作的人的感受?
…...学农不只是我们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体验了下田劳动的感受与意义。
——初一(3)班 胡晓雨
踏一路泥泞
又是一个秋天,一个丰收的秋天。我们全体初一学生来到了良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产品?不是该上课吗?呵呵,我们是来学农的。
从学校到农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车上,女生坐在后半节车厢,男生“站”在前半节车厢。没错……就是“站”。17个男生,坐着的只有六七个。而24个女生则都坐着。有几个女生的座位就是男生主动让出来的。
下午1:30左右,我们抵达了农场。
每5~6人为一组,总共8组。每组有一小块地,三把小锄头。我是第一组的,我们组只有一个男生。呵,这样一来就要看女生的了。
六株番薯苗,在20分钟以后,被我们挖得只剩下半尺深的坑和粗壮的蚯蚓。而我们的战利品颇多,堆得像座小山。其中小的比乒乓球还小,大的只比排球稍小点。在
接着的劳动是摘玉米和拔玉米秆儿。拔玉米秆儿是体力活,所以老师让女生去摘玉米。这一排玉米地很长,我们边走边摘用了10分钟才摘完一遍。24个女生摘了两遍的玉米,足足装了5个大网袋哩,真是大丰收!当我们把玉米摘完,男生们就开始拔玉米秆。在玉米地尽头的我们怎么等得住他们这效率?一个个,二话不说,“女汉子”附体,到玉米地的另外一面去拔玉米秆了!像余嘉琪、王杨清她们,一手就能拔起一根。要知道玉米的根须扎在地里是非常牢固的。到后来,女生拔的速度渐渐快起来,最后竟拔得比男生还多。
出了玉米地,不少女生发现手上起了茧,甚至水泡。原来农民就是这么辛苦的啊。我们才下了一次田,手就起茧了,那么耕作的人们手上应该结了一层又一层茧吧?我们才拿了一次锄头,手就长泡了,那么种田的人们手上应该破了一个又一个泡吧?不过,当我们检查完手,并没有“唉呀”“疼死了”“怎么会长水泡”之类的娇嗔,而是收回手,弯起嘴角,笑了。我看见男生用奇怪的眼光看我们,“天知道女孩子是怎么想的”,看来他们得改改对女生的看法了……其实女生们也知道,那些男生看起来好像很厉害,其实也是逞逞强(哈哈)。
这点苦算什么?这点坎坷崎岖又算什么?有收获和成功的喜悦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再苦再疼都化为乌有。大不了,就是摔一跤,在我们倒在地上的时候,抬头,就是一片金黄。去吧,去学会忍受坎坷吧,没有遇到过困难必不成功;去吧,去学会摔上一跤吧,又疼又真的成长才是本质;去吧,去学会踏一路泥泞吧,把艰难、挫折都踩在脚下!
——初一(3)班邓若冰
努力+坚持=收获——“学农”感想
早已在校园中闻到丹桂飘香,又是一年秋,又是一年中农民伯伯笑呵呵的季节。可今年与往年不同,受台风“菲特”的影响,我省的农业大范围减产!所以,我们要去“帮助”他们!
说是“帮忙”,其实去游玩良渚。去的路上,欢歌笑语。车厢内洋溢着一股轻松的空气。同学们有的拉着“吊环”做引体向上;有的拿着零食,细嚼慢咽地品尝;有的穿梭在车厢每一个角落。最主要的是女生们唱着各式各样、独具风格的歌。“哈哈!”“呵呵!”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笑容一直挂在每一个同学的脸上。可谁也不知道,随即而来的体力活动有多累!
不知是时间加速了,还是汽车加速了。我们似乎只度过了三分钟,就到了良渚。良渚没有城市繁华,也没有杭外安静,但有农家乐的感觉。走进一条小道,小道上的一些奇景异事,让我们的嘴巴一直处于“O”字形。穿过这一条狭长的小道,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农场。
农场真大呀!这是我走进农场的第一句话。看着这些正在补种植物的阿姨们,宛如一只碗中的饭粒。这应该有两个学校大了吧!兴奋,紧张……一系列的心情在我的心中荡漾。
在老师“简单”地告诫了注意事项后,我们的工作之旅就开始了。第一项:挖番薯——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蕴含着不同的滋味。拿着小锄头,手捧番薯,腰背麻袋,加上手上乌黑的泥土。我们竟然变身为小农民!初掘番薯,好玩,有趣,简单。几乎是每次掘地,都会有收获!我们像考古专家一样,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寸土。番薯就是我们的宝贝,生怕不小心将它破损。我们弯着腰,无比投入地注视着黝黑的土。渐渐地,我们没有耐心了,工作也不投入了。开垦的土越来越多,我们的腰越来越酸,手越来越无力,破损的番薯越来越多。我们要坚持,农民伯伯们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春秋?我们只是干了半个小时而已!想着,想着,我们又恢复了以前的兴奋劲头,认真踏实地掘着土地。
该完的,总是会完的。拎起麻袋,真沉!这是我们的“战利品”,这是我们努力的象征!
不过,除了挖番薯以外,我们还有拔玉米这项有趣的工作。
秋天到了,玉米长出胡须了。看着一排排的玉米,真像极一个个玉米人。拔玉米既是项体力活,又是项团结活。俗话说:“一根筷子折得断,一把筷子折不断。”现在是:“一只手呀拔不动,十只手呀拔有余!”玉米的根真是牢固,需要我们左翻右翻,三四只手一起用力才能连根拔起!根一定是内部在暗暗团结,我们人要在明处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它们!
番薯已经挖了,玉米也拔了。接下来,就是参观一下牲畜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猪有那么多种类!就是,太臭了!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身进去,又何妨?
本以为一个充实的下午将过去了,没想到还有东西吃:番薯、玉米、甘蔗!正好给我们饿着的肚子充充饥。玉米和市场上的不同,更糯了,在嘴中是那样得Q!番薯真是大变身了,从泥土里的黑黝黝,到现在的松软可口!香!!!
美好的一个下午过去了,回学校的车厢上寂静无声。偶尔几句谈论声,只是微乎其微。大家都累了,带着欢乐打个盹!晚上还要晚自修呢!
努力,总会有回报;坚持,总会有收获!
——初一(3)班 葛涵俊
学农感想
第一次学农,怎么说都有一丝兴奋,在长长的坐车时间后,田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走往番薯地时,一路上看到黄秋葵、甘蔗,热情瞬间就被点燃了。每小组半条田埂,我们挖的不亦乐乎。先把杂草拔了,在顺藤摸瓜沿着番薯藤找过去,在番薯根的地方轻轻拿小锄头挖,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一会便摸着门路了。身边时常响起几声尖叫,比如说看到很大的蚯蚓虫子之类的,或是砍到了番薯。我们组在同心协力下也收获满满,也挖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番薯了,最小的只比指头粗,最大的有一个小南瓜大,但是也可惜那些可能没挖出的番薯了,我们已经很尽力的把我们组的半条田埂翻遍了。
接下来是拔玉米秆,看起来很长很大的一片玉米地尽然都是我们班负责的,女生找遗漏的玉米扳了,男生拔玉米秆。一开始我也找不到哪有玉米,但找着找着就有经验了,一看一个准,兴趣盎然地一个接一个找。好多又嫩又白的玉米可爱极了!男生从前面拔,女生从后面扳,很快两个队伍就相遇了。女生就掉头一起拔玉米秆。这个工作从来没试过,刚开始还一个人很有劲的一根一根拔着,气都不喘,游刃有余,过了一会就不行了,便和同学一起拔,两个人要轻松得多,很有默契地又拔了不少,抬头看,已经到头了,一个班级的力量真是难以想象啊,那么大一片地这么一会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征服了。
这次学农,真真让人影响深刻,不仅亲近了自然,还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我们自己的劳动让我们记住不要浪费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汗水浇灌的,更是让我们懂得团结的力量,团结一心,没什么办不到的,人心齐,连泰山都能移,只要把那份劲头放到学习上来,学习上的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初一(3)班 杨辰嘉
学农
……
好大的农场!一望过去望不到边,只在远处看见几个爷爷奶奶在无边无际的绿色中辛苦挖菜,偶尔抬头微笑着看看我们。我们的一个任务就是挖番薯,一位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了一块不大的田地,土地上匍匐着一种绿油油的植物,交错盘绕,鲜嫩的绿色在四处流动。两人为一小组,一人一把小铲子,二话不说,一分钟也不敢浪费,我们便开始挖番薯了。我们小组的同学齐心协力,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先把上层的茎叶全部扒开。果然,光秃秃的土地比都是梗叶的土地更为松软,更容易寻找番薯。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像雷达一样发现并寻找番薯就行了。我们小心地用着铲子挖掘,终于,在泥土的深处发现了一块小小的棕色,我们继续挖掘,心情无比激动,露出的棕色也越来越多——好大的一个番薯!这么大的番薯,两只手掌使劲张开也不一定拿得住它!我们欢呼雀跃,十分自豪。
第二个任务,就是拔玉米杆子。我们分到了一块长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畜牧处,看到了真正的猪,羊,鸡,我想,这比在餐桌上看它们更亲切吧!
我们来到总部,领取了自己的“收货”——一只番薯,一段玉米和一节甘蔗。大家聚在一起,吃着世界上最香甜的番薯,玉米和甘蔗。
这次学农,虽然有人受了伤,有人划破了手,虽然大家的手都脏了,都十分疲累,可大家脸上都挂着一张笑脸,这次学农让我们学会了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初一(3)班 胡勰
学农我最棒
你有多久没拿起锄头?你有多久没有享受那泥土的柔软?
良渚的农场到了。刚下来,迎面吹来的风中似乎夹杂着青草与果实的香气,四周全是朴实的平房,乡间的小路虽不平坦,但轻轻地走在路上,便能扬起一些土灰。农村的人似乎都非常质朴,热切地与我们打招呼。慢慢地,走到了杭外的农场。
小路弯弯曲折,似乎绵延蜿蜒,像一条横卧着的龙。初到农场,向番薯地“进军”。竹林幽深,草木丛生,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在争奇斗艳。抬头仰望天空,没有环境污染,没有城市嘈杂,天空格外蓝,白云飘飘。大家整装待发,一齐冲入番薯地内。刚踏入田地内,脚就差一点陷入了地中,突然,只听见一声惨叫,令我毛骨悚然,那便是女生见到虫子的尖叫。我举起铲子,使劲刨出了一瓢土,咦,为什么没有番薯?!我想:我一定要挖出第一个番薯。我疯狂地刨土,可却连一只小虫子也没有看见。我不竟有些心灰意冷,可就在这“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从土中发现了一个细小的端倪,紫色的茎。我似乎像是如获珍宝般,开始刨土。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那番薯。哇!第一个番薯“新鲜出炉”,我继续“奋斗”,想要获得更多的“战利品”,通过第一个番薯以后,我的经验瞬间大大地提升。哈哈!番薯愈堆愈多,我仿佛已经看得到那热气腾腾的番薯了。有火一般的斗志还是不够,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体力。我才没挖一小会,便腰酸背痛,真想不到那些农民伯伯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尽管我不停地站起蹲下,可整支队伍的收成还是大大的好。
接下来,拔玉米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我们争先恐后抢着拥入玉米地,穿梭在玉米杆之间,用火眼金睛四处寻觅着那些小玉米。玉米可不好找了。它用玉米杆当作掩护,藏身于之间。当要被我拔出来时,还左右反抗,费了我好大的劲,拔玉米杆还数最巨大的工程,玉米杆笔挺地站在那儿,纹丝不动,两人之力才顶得上它那瘦弱的身躯。不一会儿,满满的一篓筐,太棒了,收获丰富,乐趣多多。
吃货们最关心的还是吃啦!香喷喷的番薯,热气腾腾的玉米,还有甜蜜蜜的甘蔗,我早已迫不及待了。抓起番薯便吃,吃在嘴中,甜在心里。软绵绵的番薯融化在嘴中,玉米嚼得十分有劲。
这次的学农真是受益匪浅,我们在其中“苦并快乐着”。一个短暂的时间,一次短暂的经历,学农让我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尊敬农民,从来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的我们没经历过什么风雨,学农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临走的最后,我特意看了一下那儿的天,淡蓝的,清亮的,我在别处从不曾见!上面缀着的云,忽而闲适,忽而张扬,可一律的纯洁。我们现在还小,如果总是一味追求平静,则等于在向困难低头。我们必须要努力——从现在开始,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只有向困难挑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提高,才能成功!
——初一(3)班王杨清
(四)劳动的快乐
在时光匆忙的步伐下,10月——这个属于学习的31天来到了。经历了轻松的9月,突然来临的期中考倒计时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但也许正因如此,我们对这次学农充满了期待。
可事实上,这块看似简单的土地,一下子就给了初来乍到的我们一个下马威。那时候,我们一个个满心欢喜地拎着铲子走进了这一块种着番薯的田野,期待着大大的收获,可一铲子下来,飘出的却不是土地的清香,而是……而是一股臭袜子的味道。一连几次,都是这样子,放眼望去——袋子里空空如也,支离破碎的烂番薯却遍地都是。都是“菲特”惹的祸!不过,我们4班一向是个有耐心的集体,一直奋斗着。终于,随着一阵释然的笑声,我们有了收获。我们渐渐摸索出了规律,收获颇丰,满载而归。大家满手是泥、浑身是土,却笑得比以往任何一次派对、聚餐都要开心。
带着我们的战利品,我们冲向了玉米地。大家劳动着,快乐着,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笑容留在了镜头中——杨雨格嘉举着几个玉米,做出胜利的手势;袁嘉逸捧着一堆玉米,兴奋地走向袋子;王子琛奋力拔下一根玉米杆,有些自豪地笑着,大家都为自己的力量与收获笑着。站在大棚的这头,眺望那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着,如蜜蜂一般,在花丛中进出采蜜。这片土地,这样的劳动已深深吸引了我们,吸引住了每一个人。大家摩拳擦掌,兴奋地劳作着,丝毫不觉辛苦的滋味。待劳动结束,回头一看——大大小小的玉米已装满了两大袋,那种激动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感受得到。
整理好奔涌的喜悦,我们参观了羊圈、猪圈和鸡窝,让我们这些几乎从没近距离看过猪的同学们长了见识。
一圈下来,我们也有些累了,在品尝了我们挖出的番薯、掰下的玉米后,我们乘着车,唱着歌,充满活力地结束了学农生活,回到了学校。
——初一4班 李乙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