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铁权教授为我校教师授课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745 发布时间:2013-04-15 09:58:11
4月11日,省初、高中理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班开班。开班仪式后,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蔡铁权教授给与会的杭外初、高中理综教师上了精彩的第一课。他指出新课改是旨在进入教学实践并具体指向学生经验课程的变革,必须真正转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并最终成为影响学生生命经验的课程,而不能停留在理想或文件层面的变化。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与本次新课改。
由于现实的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已有的课程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因此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政策、课程开发、课程实施都提出了全面的改革建议,并与国际上的改革实现接轨,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也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新课改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2002年秋季起,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浙江省基础教育已全面进入了新课改。新课改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的波及整个教学领域的系统改革,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学观念与价值的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管理、方法与评价等方面。
二、课程改革与教科书的编写。
本次新课改教科书编写着重关注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当代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教和学的需要。
三、教学改革中的新型学习方式。
新课改必须实施的重点是:教学理念转化;教学规范转型;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化。其中,学生学习必须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模式转变,要培养学生自我驱动学习、自己选择学习、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自我判断和评价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措施。
四、科学教学的新视野。
新课改要重视运用知识可视化工具把抽象知识用形象的图表、图形及图像等可视化手段表达出来的教学方法,提高知识的可理解性、可识别性,使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加工和运用;新课改要重视探测认知结构,从而了解已有概念(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解构迷思概念(个人非科学概念),目的是为了解决认知冲突,从而建构科学概念。概念转变促使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学习和科学教学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由此将导致科学知识观、科学学习观和科学教学观的深刻变化。
经过蔡铁权教授近三个小时的心灵涤荡,在座的理综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并将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提高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物理组 吴良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