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春游小和山 美丽杭外人——记2013春游远足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355 发布时间:2013-04-09 09:12:13

宝马香车正踏青,岂知已自过清明。43,趁着明媚的春光,我校在清明假期之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

本次春游以远足的形式,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走进新农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虽然活动也还是爬山,但是有了不一样的路线,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心情。比起去年的征程,这次春游的主要区别在于同学们不仅能在小和山中感受大自然,还可以走进并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的外桐坞村。

在春游途中,同学们紧跟队伍,不落队、不超队,不乱丢垃圾,不做对不起“杭外人”这一称号的事。即使劳累,同学们还是咬紧牙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即使疲惫,同学们会用灿烂的笑容赶走它。当你们踏上外桐坞村,敲好了最后一个印章时,你们都是最美丽的杭外人!

让我们再次回味那些难忘的瞬间吧——

一面面鲜艳的班旗,代表着每个班各自的特色;挥舞着的班旗,代表着同学们满满的信心。瞧!同学们已准备完毕,等待出发的号角。

浩浩荡荡杭外春游大军出发了!

我们上山了!我们的队伍绵延千里,但秩序井然;我们的征途崎岖遥远,但信念坚定。

 

 

 

春游途中,少不了老师的陪伴。尤其应该感谢辛苦的保安大哥,还有许许多多为春游的顺利进行操劳的人们。

 

我们还应该感谢大预班学长学姐以及社团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活动。是他们,在略显枯燥的爬山途中,带给我们欢乐。

 

 

 

 

 

 

下山,到达终点了!

 

春游,除了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意志,更是一个大家联络感情增进交流的好时机。在新农村中,处处都留下了同学们的身影,相机为大家记下了一切隽永美好。许多班级在春游的最后集体合影,留下了他们的欢颜。相信大家会记得那一刻的美丽,成为心中恒久的风景。

短短的活动时间马上就结束了,同学们也踏上了回家的旅途。愿来年,再聚小和山!

(杭外记者团 许欣怡、宋璐旖/ 刘昊楠、倪江、李甫贵/图)

 

新农村 万春景——记春游外桐坞艺术村采风活动

人间四月芳菲天。43日的中午,晴好的日光、青翠的茶树、琉璃瓦似的天空,在外桐坞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同平日一般滋润明丽。然而,同往日独独不同的景致是,山明水秀间,多了不少流连忘返的游客行人。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

“这里的景致还真不错,吹吹暖风,望望茶园,很舒服。”一位同学这样描述这一片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杭外的春游并不是轻松闲适的。跋山涉水之后见到的碧树杏花、小桥流水,与先前山上的奇石怪木相比,少了几分天然野趣,多了不少人间情怀。而外桐坞村最为所长的地方,便是浓浓的艺术人文氛围。

近年来以新农村而颇受赞誉的外桐坞村,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灰白的路帮子上错落着茶树万千,远处雪白嫩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组成了质朴而悠长的时光。下山时一眼便可瞥见的咖啡馆,砌着暗红色的砖墙,刷了黑漆的栏杆下养着几盆粉蓝粉白的菊花,与西湖边梧桐树下枝条虚掩招牌的小店没有多少区别,看上去的确是一个悠闲淡然之地。村子里的房子别无其它,都是新建好的小洋房,傍着种了一大片精心修剪的花草的园子。就是在一片西式小楼中,朱德纪念堂的粉墙黛瓦、古朴幽静才愈加凸显。朱德纪念堂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讲究四方对称,庭院疏朗,虽然小了,却也不失大气。此外还有一座艺术馆,陈列着当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为这座小村庄增添了别样的艺术气息。

在外桐坞停留的时间很短。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各班有序组织活动,在明媚的春光里留下了轻快的脚步和愉悦的身影。有的现场采访村民,加深对新农村的印象;有的忙于摄影采风,定格这一年春天的记忆;有的放风筝、做游戏,穿梭于香气扑鼻的油菜花田,寻找童年的那份纯真。

只是这清淡雅致的小村落,也许也会成为不少人心中薄薄的一层绮念吧。这一年的春天,这一年的小和山,被轻轻带进了记忆的深处。只愿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杭外记者团 孙咪娜/ 陈若薇、倪江、李甫贵/图)

我们的根据地——

参观艺术展——

 

 

考察朱德纪念馆——

 

 

山野拾趣——

 

 

小村印象——

 

幸福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