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晚上7点,于3117室,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陈建新教授作有关书评写作专题讲座。全体高一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教授说,书评不同于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纯主观的表达,而书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为支撑。
书评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书评写作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写作书评有利练习议论文体的写作;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写作书评有利于锻炼形式逻辑能力。形式逻辑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的选择。陈教授指出,中文作为母语,不应只停留在言语层面的学习、传承,创造尤为重要。
在明确书评写作价值和意义之后,陈教授介绍了书评写作一般格式。他特别指出写书评的格式是十分简单的。首先是内容概括,要做到全面和精炼。其次,是对于书中的价值分析和阐述,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用来区别一篇文章到底是读后感还是书评的重要指标;最后,是要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当然,这不是必须墨守的程式,但是在规范尚未建立之前,是书评写作有益的创作范式。
陈教授以《读〈金锁记〉有感》和傅雷《论张玲小说》为例,说明读后感和书评的本质区别。“倘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活泼丰富的想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傅雷)书评写作也一样,它是一种专业写作,必需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支撑。从宏观的层面进行评价,可使用“历史”的视角,就是将作品放在特定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作家的创作史的语境下进行评论。陈教授以评论家陆文虎《莫言和他的<红高粱>》、汪政《互补的青年意识——与苏童有关的或无关的》为例,重点介绍历史法、比较法在书评写作中的应用。

之后,陈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二十分钟的互动。同学们就比较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如何读书评等方面向陈教授提问,陈教授分别一一作了精彩的解答。
经过了这次讲座,相信同学们对于如何写书评有了更深的理解,书评是阅读价值的展示,书评也是一种高端阅读方式。我相信在之后书评写作中,我们应有高品质、高品位的呈现。
(杨小雨 摄影 宋璐旖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