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硝烟的记忆——记高一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战争图片展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070 发布时间:2013-01-10 01:56:28
在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中,不乏有关战争的课文,那只是一些零星的表述。而我们有幸在高中语文必修课读到有关战争的一组文章,这引起了同学们极大兴趣。我们在这个战争专题学习中,进行了欣赏经典战争电影、收集战争图片、诠释战争图片、主题讲演、模板展示等相应的学科拓展活动,全方位、多元化的阐释战争元素。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而社会发展至今,所谓战争引领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国家间或种族间斗争,这一由政治家们所触发、引起的这一政治与外交的极端手段,更是将矛盾斗争推向了一个个体与集体,将其未来的命脉掌握于方寸之地同时亦是千里之外。
众所周知,此类暴力手段往往是残酷的,而这些残酷却又恰恰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此类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重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现代网络具有庞大的信息体系,我们十分容易便可以找到许多的史实资料或是探寻深刻的历史背景,处理分析与对于当时“战争发动者”国家掌权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变得更加简便与具有可信度。这对于我们的探索活动的进行是一大助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古代军事、哲学家的名言,也许对现代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其意义所在是联系古今,将“国之大事”的解决冠以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现代化的方式,而这个在国际上普遍被认可的方式,那就是没有战争。
战争似乎与我们相隔甚远,和平与发展似乎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成为当今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但是,世界各地不时响起的枪炮声在警示人们: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世界之下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战争的阴霾依旧弥漫在人们周围。
在许多领土、政权问题,火药味仍久未散去之时,当提及可能引发的战争,我们是否该回首曾经的路,回首那片灰黑尘土下的轰鸣呢?我们曾经历了战争,他们曾经历了战争,人类曾经历了战争,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翻阅战争的史册,我们似乎看到了无数光芒笼罩的伟人于史册上指点江山,所谓士兵战车披荆斩棘,开天扩地。战败的一方似乎也拥有自己令人敬畏的尊严,国民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并不那么冰冷的墙。无论史书如何记载,他们都已经不能再说话,而能看到如今“平静世界”的我们,是否能看见多少年前同样是一片壮阔却平静的海岸下,隐藏的撼动山河的力量与悲哀,这些都是由他们书写而我们得以阅览的。
很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至少是我们周围的人都很明了的认识到了战争中的冰与火、善与恶。不仅仅是从白纸黑字上的史鉴上我们得到了,相对于此,同学们自身的归纳总结与理解的思想深度更甚,这样的收获是珍贵的,同时对于我们精神层面的发展而言也是必要的。
我们以同情来感慨战争中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感性所带给我们的。与此同时,我们以分析导论并且以众论点阐述战争埋下的炸弹的威力,这是暴力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若从人性角度而言,我们都不该将自己与他人的未来放在冰冷的毁灭性的力量上。
现在我们以图片诠释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战争的思考,此类的学科活动能否让我们发掘出历代文明的影子与找寻到人性间的关联,尚且不提,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此严冬之际,这一话题活动引发的讨论与研究,更让我们体会到沐浴在“和平”之风下的温暖。
(杨小雨 摄影 李睿 撰文)
附:评奖结果
最佳展板综合奖:高一(7)班
最佳展板主题奖:高一(5)班
最佳展板震撼奖:高一(1)班
最佳展板动人奖:高一(6)班
最佳展板解说奖:高一(2)班
最佳展板美编奖:高一(4)班
最佳展板构思奖:高一(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