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校团委组织召开团学干部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564 发布时间:2012-12-14 11:09:24

1213日傍晚,学校团委组织30多名团学干部开展了“十八大精神”专题学习讨论会。党委副书记唐玉娣老师出席会议,团委辅导员、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各部部长、团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及高一、高二团支书参加了讨论会,会议由团委书记周华伟老师主持。

周华伟老师带领学生干部一起学习了十八大精神学习材料,回顾了“十八大”报告要点,随后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江珊同学讲到,“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国家的动态与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青年学生,尤其是“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的杭外人,我们更要做到的是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因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袁清怡同学讲到,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无论是政治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对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都还是很遥远。那么,生活在校园里,以学习为主的我们,对社会和国家就无法带来显著的贡献吗?我想不是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在外语学习的同时,提升古典文化素养,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作为学生,我们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自己的影响和贡献。

韦明岳同学讲到,作为正迅速成长的一代,也是未来国家主人的我们,这份读本里的很多东西的确值得思考。积极培育和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学生,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承担的责任。即使能做的不多,至少可以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陈润同学讲到,十八大上描绘的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蓝图,可以化为我们一个个的具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去运用。

最后,唐玉娣副书记做了总结发言。她指出,作为青年学生,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关注国家时势、认真学习政治,是当代学生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旗帜和方向,明确人生的发展目标,了解国家的发展建设布局。作为青年学生干部,要始终保持热情,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把自己培养成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从“团结、友爱、奉献、进步”中找到人生成长的信条,奉行国家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爱国、爱党、爱校,发挥好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刻苦学习、服务同学、奉献社会。

 

1:专题学习会发言

学生会主席江珊

各位团支书以及学生会的成员中一定有不少同学在初听到我们要学习十八大精神时会觉得不可思议。毕竟我们只是中学生,而十八大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是年过不惑的成年人所进行的内容深远而对国家意义重要的大会。

但正相反,我想正是因为它作为我们祖国的如此重要的会议,已经是青年的我们才更有必要来关注并且了解它。毕竟,“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国家的动态与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有时我们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比如作为学生的我们息息相关的,第五页中的第十条提到的,“增加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为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所以大学的录取率年年升高,也正是这样的改变,才使得我们比几十年前的人们拥有更好的条件,得到更高程度的教育。而父母对于我们的支持和对高等教育的信任,也使得我们可以不必缀学来为家中生计操劳。同样地,正如地理老师周杭尔所说,不要认为中学生就看不懂我们手中的报告。大家可以看到第七页,第十七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代表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虽然在今年才被正式地提出,但它的思想和理念早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并且不断地强化,因此我们早已成为了报告中的一部分了并且已经履行它多年了。所以,我们与十八大相距并不远,与我们所学习的材料并不远。

今天我们拥有这样的机会来了解并且学习它,这正是随我们所处整体的了解。当然,我相信,我们不能仅仅只被动地接受这份学习材料中的知识以及享用现在国家所提供给我们的一切,作为青年学生,尤其是“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的杭外人,我们更要做到的是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因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学生会宣传部长袁清仪

首先,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十八大精神”的学习经验。可能一些同学会认为,无论是政治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对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都还是很遥远。那么,生活在校园里,以学习为主的我们,对社会和国家就无法带来显著的贡献吗?

我想不是的。在十八大报告的第十八条观点中,我们首次看到了“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概念。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治、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我们看到,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日趋紧密的背景下,国际人文交流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让我想到了今天英语课上,我们学到的那部关于姚明初到美国的纪录片。预告片的开头是万里长城的镜头,旁白讲到“China, the land of isolation.”(中国,一片被孤立的土地)后面的情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段开头让我记忆很深。中国,这个有厚重历史和新兴发展组成的多元、丰富的国家,在国际的眼中难道只是一片古老的长城,打太极的老人,以及“China, the land of isolation.”吗?

当然,这部影片拍摄于十年以前,但是十年后的今天,误解和矛盾依然存在。有误解就需要交流,有矛盾就需要沟通,而外语和国际文化的学习,正是我们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作为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外语学习的优越条件,“汉语桥”之类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同各姐妹学校之间的交流,给了我们更宽阔的视野,更广大的机会。而我们,也应该以杭外给予我们的能力和机会,在对外文化交流上做出贡献。

在外语学习的同时,提升古典文化素养,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做准备”。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中国在国际人的眼中,不会再是是一片古老的长城,打太极的老人,以及“China, the land of isolation.”而是一个在时代潮流下,更丰富,更具活力的国家,而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作为学生,我们为这个国家带来了自己的影响和贡献。

团委组织委员韦明岳

乍一看,党的十八大精神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都还是普通中学生而已。然而,作为正迅速成长的一代,也是未来国家主人的我们,这份读本里的很多东西的确值得思考。

比如,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到:积极培育和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方面,为我们前进与努力的方向树立了标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室,我们都应该有“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也应该践行爱国、诚信、友善等品德。再比如19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我觉得,尽展其才对于通识教育来说是更上一步的目标,说不定会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体制有非常大的影响。在第22页,在读本的最后,有一个部分回顾了中国十年来的变化。文章涵盖了各个方面;尽管平时我们总会对祖国有一些抱怨,然而细数了这些变化,才真正感慨所谓的“中国人幸福感最强的十年”并非空穴来风。虽然现今的社会还有少数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工业经济上的迅速发展,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带来了无数便利。正如平日所说的“权利与义务并存”,我们应该在享受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努力为未来的祖国建设做好准备。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全民参与,而这之中经历的一些挫折或困难无法避免。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抱怨,更应该自己积极思考这样的状况该如何改善。毕竟,我们都是未来的创造者。

所以,即使只是中学生,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认识自己承担的责任。即使能做的不多,只好可以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团委宣传委员陈润

十八大上描绘的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蓝图,可以化为我们一个个的具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去运用。希望在座的各位学生代表能够将抽象的“十八大精神”转为具象的内容传达给同学。

党委副书记唐玉娣老师总结发言谈到不仅仅是学生代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及时关注国家大事,认真学习时政,仔细领悟十八大思想。学生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要保持热情,牢记使命。同时,我们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从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做起,落实党和团的工作,团结友爱,奉献进步,不忘十八大“24个字”和浙江人“8个字”(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成为爱校、爱国爱党的优秀青年。

 

2:杭州外国语学校团学干部“十八大精神”学习读本

团学干部十八大学习读本.pdf

(高一五 李逸凡/ 高一六 陈润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