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理科竞赛年度总结座谈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7066 发布时间:2012-12-10 09:42:11
12月6日,我校召开理科竞赛年度总结座谈会。一年来获得五大类学科竞赛优胜的同学及其指导老师,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吴锋刃副校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他首先对今年的理科竞赛工作取得的不俗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各位指导教师的辛勤辅导表示感谢。他指出,2012年又是我校理科竞赛工作的丰收年,获奖同学达40多人次,有3人入选省队,取得2块全国决赛金牌和一块铜牌。吴副校长还指出,我校的竞赛辅导工作并未过分追求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力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风格。他勉励在座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常怀好奇之心,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会上,辅导教师代表
会后,获奖师生合影留念。
(教务处供稿 倪瑞祥报道)
附一:费沉毅同学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三(10)班的费沉毅,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三年来竞赛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多年来一直给我们提供了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竞赛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我还要感谢辅导过我的各位老师以及那些和我一起并肩奋战过的同学们,正是他们让我在竞赛这条艰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关于竞赛方面的经验,我认为放好心态是极其重要的。众所周知,杭外从来不是一所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的学校,所以在杭外这个大家庭中能选择踏上竞赛之路的各位一定是源于对各个学科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被名利抹去了最初的兴趣与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真正静下心来,从最单纯的求知出发,这样才能深入地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样地,我们也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的竞赛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你真正收获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另外我认为,竞赛并不是能一件临时抱佛脚的事情,所以积累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物理竞赛为例,我们并不要太过看重每天刷多少题目,不知疲倦地机械地刷题反而可能会麻木了我们的思维。更好的一个策略是每天做三五道题,但坚持每天都做,一点一点地积累和消化模型,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在这个过程中和同学们的深入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这能帮助我们对各种模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大家一起进步。长时间扎实的积累,再加上竞赛前一段时间的冲刺,考试自然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最后希望杭外的竞赛事业能开展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附二:获奖情况统计
科目 |
全国决赛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辅导教师 |
数学 |
/ |
/ |
徐双蝶、于子洋 |
陈诗慧 |
潘俊 |
张必豪、应曌中 | |||||
周易铖 | |||||
陈文川 | |||||
夏景晖 |
包振航 |
郑少聪、叶宸成、姚瑶 |
赵肖东、沈爱松、 | ||
物理 |
费沉毅 (三等奖) |
费沉毅 |
周易铖 |
李佳儒 |
何乐晓 |
俞今涛 |
吴承凯 | ||||
陈思瀚 |
张必豪 |
施知序 | |||
应曌中、陆婷 |
李屹成 | ||||
缪健翔 |
陈哲、钟林 |
沈弘毅 |
解学仁 | ||
化学 |
/ |
/ |
应曌中 |
于子洋、郑国琛 |
陈贵新 |
魏轶桢 |
许则、庞随 | ||||
/ |
王希鹏、徐双蝶、郁孙豪 | ||||
陈弘烨 |
张学之 |
吕革平 | |||
生物 |
林云 (一等奖) |
/ |
/ |
/ |
丁亮 |
信息技术 |
陈立杰 (一等奖) |
陈立杰、赵越奇、曾嘉熙、郭文景 |
柳昊天、李恒轩、王晨鉴 |
乐欣怡、张璐颖、孟少禹 |
万春彬 |
(注:信息技术的联赛成绩还未正式公布,获奖名单或有增补)
全体获奖同学与指导教师合影
数学竞赛获奖同学与指导教师合影
物理竞赛获奖同学与指导教师合影
化学竞赛获奖同学与指导教师合影
信息技术竞赛获奖同学与指导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