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协作学校联谊会第五届年会在宁波召开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687 发布时间:2012-11-20 03:54:38
11月15日,杭州外国语学校协作学校联谊会第五届年会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召开。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办公室主任凌祖浩、副主任谢慧萍及杭外联谊会各校校长和该校国际部领导参加了本次年会。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还邀请到了宁波外国语学校、临海市外国语学校、温州秀山中学有关领导参加。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国际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且是一种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教育国际化,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讲,信心比黄金珍贵,认识比政策重要。”(引自刘希平厅长“在全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省很多中学和外国语学校以给学生提供多样选择、多元出口为出发,引进各类国际课程,已有十年多的办学历程了。此次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研讨“国际化办学”这一主题,旨在总结近十年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分享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共商提高学校竞争实力的大计。
16日上午,全体代表观摩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中方物理老师Susan开出的《The Waves》一节IB课程。Susan老师出色的外语能力,IB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起了与会代表广泛的兴趣。外方校长Iwen在课后介绍说,IB课程旨在培养探究者(Inquirers)、知识渊博的人(Knowledgeable)、思考者(Thinkers)、交流者(Communicators)、有原则的人(Principled)、胸襟开阔的人(Open-minded)、富有同情心的人(Caring)、敢于冒险的人(Risk-takers)、全面发展的人(Balanced)、反思者(Reflective)。
下午,校长论坛由凌祖浩主任主持。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张宝云校长作为年会承办方致欢迎辞,并向与会校长详细地介绍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在十来年国际化办学上走过的历程。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国际化办学肇始于2002年,现有40多名外籍专业教师,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国际文凭组织(IBO)课程,创办了韩国部、中加班、中美班。通过十来年的积淀和思考,张校长认为,我们学生具备的素养不应只局限在本国,应该放眼全球;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在十年、二十年后更好地、有尊严地生活,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分数、利益。“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做国际教育的核心之一。
夏谷鸣副校长作题为《国际课程引进与国内课程改革》的报告。夏副校长从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差异、国际课程引发我们的思考等三个方面与联谊会校长们分享了杭外国际化办学的实践经验及反思。杭州外国语学校自2008年起开设了“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通过借鉴他校相关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管理上采取校方为办学主体,合作对象为国际课程管理方,外方为课程学术实施方,形成了具有杭外特色的剑桥国际高中课程项目,并取得了优异的办学业绩。在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组织的历年全球统考中,我校学生的整体成绩均位列同类学校前茅,先后有26名学生的单科成绩名列中国区乃至全世界第一名。近三年来,90%的毕业生被美国排名前50、英国排名前10的世界名校录取,有10位学生进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深造。剑桥国际高中课程(简称A-Level课程)的引进,增加了我们对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差异的认识。夏副校长从课程管理、学校管理、教学模式、评价管理和校园文化等五个维度解读了国内外课程的差异,也为着手国际化办学的联谊会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夏副校长强调,国际课程引起我们的思考即我们想把学生带到哪里?我们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我们怎么知道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范金凤、义乌稠州中学副校长翁望江、丽水外国语学校校长郑彩亮等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与会代表交流了本校国际化办学现状、国际化办学对学校办学理念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和提升、国际化办学的困惑和反思,引起了与会校长的共鸣。
最后,凌祖浩主任作论坛总结。凌主任从国际化的全球深化及现实意义强调了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凌主任认为,国际化是一个“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引进”就是一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输出”就是一国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本国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国际化是作为一个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跨国合作的动态过程。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有二:其一就是使本民族的文化从弱势变为强势,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强势走向更强,并尽可能地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理解与认同,确保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其二就是教育国际化所培养的国际性、开放型人才不仅是全球问题的解决者,也是本国发展的栋梁。教育国际化对我们现阶段办学既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各校办学带来了挑战。凌主任提出,为了培养21世纪更强有力的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发展爱国主义和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时,广泛了解、深刻理解各种异国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与异国文化相沟通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国际性礼节和理解能力,并在广阔的国际范围、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视野中陶冶人格,具备能与不断缩小着的地球上的所有人共同生活与工作的意识和态度,能站在全人类的视角,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为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为参加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它向教育提出的任务是倡导国际理解教育。
本届年会的召开加强了联谊会学校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大会达成了四大共识:第一、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第二、教育国际化不只是停留在国际课程照搬和引进方面,更多的是一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化,一种课堂模式的突破,一种课程目标的转向,一种培养目标的外延;第三、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指向;第四、联谊会各校应加强国际化办学的互访、交流、研讨搭建了教育国际化的研讨平台。
(培训基地 林存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