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记初一学农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281 发布时间:2012-10-23 04:39:55
以前从未体验过农业劳动的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感到了新鲜与好奇。在农业园的第一个环节是采摘蔬菜,每个班级的同学都有不同的任务:有的摘茄子、有的清理黄瓜藤、有的清理玉米……同学们干劲十足,在田间地头穿梭往来,完成了自己班级的任务,大家都十分满足地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接触家畜。同学们近距离地观察着羊、猪等牲畜,感受着给动物喂食的喜悦,这可是一次特殊的体验。
第三个环节就是挖番薯。在一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上,我们用铲子小心地挖掘着。看定一块土地,没有犹豫,就开工啦。我挖啊挖,突然,土地深处“藏”着一个小番薯。它静静地躺着,和外界没有交流,直等到我找到了它。我刨开了泥土,番薯暴露的部分越来越大。哈哈,用力一拔,就收获了自己的“战利品”。大家连锄带挖,直到箱子完全被番薯填满,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番薯田。
在挖好番薯之后,我们还品尝了农家的玉米和番薯,这可是平时很难吃到的。
这次学农的经历让我们体验到了农家的生活,亲近了自然,拓宽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本领。
初一(3)班 马嘉悦 沈昕宜 报道
活动感言:
学农随笔
香喷喷的玉米和烤番薯,是我们一个下午辛苦劳动的结晶……
在阳光洒满大地的今天下午,我们的心里也洒满了阳光。此时,我们杭外初一学生来到了位于良渚的金穗生态园,开始了愉快而有趣的学农活动。
信心满满的一行人迈进了黄灿灿的玉米地,与一个个熟透了的玉米开始了战斗。“嘿哟,嘿哟——拔玉米!”我们像是上演着《拔玉米》。只是并不特别辛苦。大力士一手一个,飞快地拔下了齐刷刷一排玉米杆;而有些力气小的同学(比如我),便和同学团结协作,两个人一起慢慢拔;还有些手脚快的同学帮着清理地上的玉米杆。在一阵阵的叫喊中,我们干得更加卖力,有速度,却也不乏细致;一排排的玉米在倒下,我们知道,我们即将冲向胜利的彼岸。果然,经过不到半小时的战斗,我们彻底战胜了玉米同志!
紧接着,我们的第二个考验又来了——挖番薯。这项工作是需要技巧的,可不,一开始我没找到番薯根,挖了老长时间——一无所获。为什么?我在心里问自己。东瞧瞧,西看看,手上却也不停。望着其他同学已挖出巨大无比或迷你可爱的番薯“无数”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也挖出了许许多多的番薯(只是暴力地砍断了一个)看着这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果实,我笑了,大家笑了:这个下午的美好记忆都将成为我们今后愉快的回忆。
一大箩筐玉米,一大箩筐番薯,满载着我们的汗水与欢笑。
初一(1)班 吴信瑶 王和
中午阳光晴好,稍有些热。
对于学农概念甚浅的我们怀着有些忐忑的与欢腾的心登上了车。
一路高歌。
在等待里,终是到了目的地。
一家家乡村小院带着一股乡土味儿扑面而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好闻,但是很清新。
我们先是到达了一片玉米地来开展我们的第一个项目——清除玉米杆。
一下地边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半亩地不一会儿便清除完毕。用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群“蝗虫”飞过了玉米地。
我们先后又去了温室以及羊圈,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咱“二师兄”的老巢,这味道,确实是不敢恭维。
之后我们又去了番薯地挖番薯,月光女神大展神威,一连挖了好几个大番薯。好吧。神威不可逆。
这次的学农虽然很累也很开心,在重复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增加了一分色彩。
初一(1)班 夏宇辰
“战歌”三部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李绅的经典诗句,传诵了多人之口,一直流传至今。一句简单的诗,原来也可以如此困难。
统一的蓝白色校服,整齐的队列,我们带着秋游愉悦的心情来到了金穗生态园。遍地的绿色植物,一道道田埂,一种不同于城市的舒适与满足——这是我对杭外农场的第一感觉。在进行老师简短的介绍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战地”——玉米地。成排的玉米苗,有些已经被工人拔出来放在了一个地方。“这就是你们今天的第一项工作,拔玉米苗。当然,如果还有玉米的,就把玉米放在这个篮子里。”说着,工人指了一下一个巨大的篮子。切,才这么三片地,怎么可能难得了我!?正想着,我高傲地走向玉米地,双手一握玉米苗,使劲一拔。“呀!”我倒是倒地了,玉米苗纹丝不动。看来,这家伙不简单。正估摸着自己一个人怎么征服如此厉害的玉米苗时,吴心晨走了过来:“要不,我们一起吧!”对哦,人家动画片的拔萝卜不也就是如此么?“好啊,我正有此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与吴心晨的默契配合使原先的玉米地总算有了点模样。没过几分钟,我们便顺利完成了任务。再次,允许我唱一首歌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不久,我们便“转战”到了第二“战地”——猪圈。几头大猪关在
最后,也就是今天的重头戏——挖番薯。遍地的藤,却也不知番薯在哪。哎呀,这不是传说中的改编版挖宝嘛。无奈呀。幸好有“月亮女神”的帮助,小女子才得以沾点儿光,大言不惭地说:“我也挖了十个番薯!”真是惭愧啊。家中的小公主,校中的读书郎,到这儿竟成了半个文盲!哎呀,真是“找你时你在地里,挖你时你又不见……”
罢了,罢了,在这“战歌”三部曲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体力,更让知道粮食的不易。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初一1班 顾璐杰
最甜的果实
顶着头顶的骄阳,踏着脚下的泥土,我们初一年级的168个同学,来到了良渚学农。
学农的第一站是摘茄子。进入大棚,空气略微有些闷热,却依然抵挡不住我们的热情。放眼望去,翠绿一片,几朵零星的紫色小花点缀在枝头。细细拨开绿叶,几个小巧玲珑的茄子若隐若现,似乎还未成熟吧,晶莹剔透的紫色里泛着些许白色。
同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心情,这儿翻翻,那儿找找,不一会儿便得到了不少“战利品”。我小心翼翼地掀开一片叶子,一个浑身透紫的大茄子呈现在面前。我抓着茄子,用力一拨,茄子便完好无损地被拔了下来。而男生们更是厉害,用手抓着树干,往上一提,整棵茄子树便连根拔起,运气好的时候,兴许在根部还能发现几个大茄子呢!没过多久,茄子便装满了麻袋。
我们也离开了大棚,前往下个目的地——番薯田。一眼望去,番薯田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根藤。但这些藤的下面都藏着宝贝哦!大家连锄带挖,直到箱子完全被番薯填满,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番薯田。
品尝着玉米与番薯,大家的脸上无一不露出微笑。大家何尝不明白,劳动后的果实最甜。
初一(3)班 王喻飞
劳动,让我们感到幸福
一日,我的同学跟我说:“嘿,我的外校朋友跟我说,他已经秋游过了。”是啊,经这么一提醒,我才想起来我们好像没有秋游过。小学里我们就是盼着春游、秋游这两次活动。这其实不能说我们进入杭外变得“放荡不羁”,杭外的活动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老师一说明天咱们要去学农,大家没有表现出来那激动的心情,但我感觉教室都被弥漫着快乐的气息。
我们来到了杭外的后勤蔬菜基地,这里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小村落,四周是菜地,菜地周围是水沟,上面用石桥连着。分工要明确,咱们4个班要各奔各家。我们被荣幸地分配到了“摧毁”任务,女生摘茄子,我们去拔茄子。
初来驾到,茄子棚里已经有零星的人在劳作了。只瞧见大家紧张忙碌地拔下茄子来。我们也来摘摘茄子吧。茄子棚里尘土飞扬,可是细细看才知道是许多细小的蚜虫。我们走过了的地方,蚜虫在叶子上都会飞起来。这些东西可真痒呀!可是撇开这个不管,我们已经看到了叶间的小茄子。它们是长长尖尖的,不是圆的。我将手穿过满是蚜虫的叶子,轻轻地摘下了那个闪耀着结晶的茄子。不一会,我手上就不少荣耀了,随着人的增多,棚里越来越热,越来越闷,茄子也被打尽了,成了一袋袋地运走。接下来就是拔整棵茄子了。茄子整棵在一起就是一个坚实的整体,两手才能连根拔起。这又脏又累,可是还是有牛人使它们一一倒在地上。我跑了出去,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在这儿要挖个番薯,是个有趣的项目。我和一名同学拿起了个锄头,就光把草弄。接着往下刨——就看到了一根茎。番薯是块茎类的植物,在地上生根。于是往下挖就找到了更粗的茎。此时我们并没有放弃。嘿嘿,我发现了一个番薯头。我们非常高兴,往下锄……唉呀,上半个番薯在将它取出的过程中被削了个皮,显得十分得洁白泛黄。想把它拿出来真是个麻烦事,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啊,撬啊,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它就像一个地雷,还有导线呢。
今天虽然没有非常辛苦,我们还是流了汗,真好!
番薯记
斜斜的阳光洒在了这个寂静的小村庄中,洒在那片已被凿出斑斑洞穴的番薯地上,洒在了零落的淡紫色的番薯上。空气中被折射出一个个喜悦的光芒。
每一寸土地都在讲着那一个半小时前的故事:各色衣服的同学或半蹲或全蹲的在番薯地中忙碌着,全然不顾平日里高雅的形象,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返璞归真了。他们时而用锄头锄;时而用两只“爪子”一下一下的刨开坚硬的泥土地;时而双手紧抓露在外面的半截番薯,猛吸一口气,大力向后一拔,伴随着土块飞溅,一个身着淡紫色外衣的番薯便新鲜“出炉”了。
我跪在地上,双手握着锄柄,猛力一“砸”,一个拳头大小的番薯便打着旋儿滚到了我的脚边。欣喜地拾起战利品,环视四周,顿时有种英雄凯旋是的喜悦与激动。
可当我把目光移到对面那块土地上时,不免讶然一惊,随后便是羡慕嫉妒恨,三感并发了——贺彤那宛如土拨鼠般的小手灵活的替换着,在飞尘的遮掩下是一块块由大小不一番薯的组成的“番薯大楼”
看着对方的庞然大物,再抽了抽手中的如“秋毫”般番薯,心中不禁感叹了:“差距便是如此吧。”
带着丰硕的果实,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在夕阳下离去……
初一(3)班 盛书楠
体验“开心农场”
飒爽的秋风,温暖的阳光,美好的心情。
初到基地,我们对每一株蔬菜、植物都很好奇,好像从未见过似的。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色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每个班都有各自的任务,我们班便负责摘茄子,并负责把老根拔掉。我刚开始以为茄子是挂在树上,像紫色的风铃,摇曳在枝头。可后来才发现,茄子是长在矮灌木上,并种在大棚内的。走进大棚,弯下腰便可看见一个个的茄子。我们摘下一个又一个,放在怀里;而拔出老根。则是男生的活儿,茄子就像一个个惊喜,而满头的虫子则令我十分厌恶。你千万不要张嘴,因为就在你说话的一刻,悲剧的事实告诉你,你已经吃下了一只饱含蛋白质的小虫!一小时后,整个大棚的茄子都被摘完,真是人多力量大啊!我们冲出。大棚,赶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地上有三四个筐,里面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之后,我们去“慰问”了小羊和小猪。他们吃食的样子真是可爱,让我情不自禁想拿草去喂他们,早已遗忘了什么细菌啊,脏啊,会过敏啊,也许这才是人与动物最纯净,最原始的接触吧。其实我们一直流淌着支持我们善待动物的血液吧。
我们最后一项任务是“挖番薯”。在一片看似普通的土地上,我们用铲子小心地挖掘着。看定一块土地,没有犹豫,就开工啦。我挖啊挖,突然,土地深处“藏”着一个小番薯。它静静地躺着,和外界没有交流。直等到我找到了它。我刨开了泥土,番薯暴露的部分越来越大。哈哈,我用力一拔,在我面前我成功地挖到第一个番薯。我开心地向周围同学“炫耀”。我捧着“战利品”,心想:你说你能看见阳光了吧,但你又会被马上吃掉,那你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时间悄悄流逝,“学农“活动就要结束了在走之前我们还吃上基地里的番薯。香香的软软的甜甜的。我们吃着吃着,我似乎明白了刚才的问题。也许番薯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吧。
今天的学农活动,相信大家都收获了东西。我们要感谢学校组织此次活动,更要体会活动背后的意义,让我们一起体会“学农“的意义吧!
初一(3)班 沈昕宜
田间
今天去学农,最有意思的便是摘茄子,一根根紫色的曲线低垂在枝头,紫色的透着暗红色的茄身隐在宽大的绿叶下,伸手一碰,一种柔柔的滑顺感从指尖流淌到心头;随着五指的张开合拢,它到了手上。
文艺完了,来点暴走的。
摘完茄子,老师给我们下大了一个让人震撼的指令:拔除茄子的根。一听到这里,黄遂之最先动手,他像一个开拓者,把挡路的茄子一根根连根拔起,只见他手探到茄子的根部,像搅拌一样 拖着它拧了几圈,咔哒,咔哒,咔哒……根系的断裂声随着搅动的节奏加快像迪斯科一样跳动在耳畔。突然,他向后一拽,一根茄子树完全脱离了地面,只剩下几根坚强的根在藕断丝连着。我力气稍逊于他,但我却喜欢逞强去啃硬骨头,这真是一颗顽强的树,我脚蹬着地,努力地往后拽,这时,我的重心完全后倾,可它却从容地牵着我,咔!咔!两声脆响,眼看它即将败于我,我全力以赴地向后一扯,“哎呦!”我一个后仰,栽进了茄子地里,起来早已满身是土……
初一(3)班 黄腾昊
乡村闲趣
乡村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是一种闲适的宁静,宁静的舒畅。我们的到来不和谐的打破了这份静谧,安静的小小农村张扬地喧嚣了。
一向天真地以为温室棚内是不一样的温暖,走进其中却是想象之外。初入其内,无处不在的小虫子飘舞在令人压抑的空气里;我一向讨厌小昆虫之类的生物,平日里厌恶的东西近在身前,不由得不再如此向往接下来的活动。
这份平静到底还是错误的,接下来的茄子采摘是有份竞争的乐趣的。我踏在松软的土地上,看到的只是零乱的杂草,正讶异为何会看不到茄子,便听到有人在大声叫喊着:“大家抓紧啊!前面的采光了可就来不及了啊!”我意识到犹豫不决着进来是多大的错误,所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然没了什么淑女形象,便是看见一个茄子便抓起往袋子中放。这显然是没有策略性可言的:自己手中的茄子个个体态瘦弱,反观别人手中却是个个体态丰腴,便是一阵的羡慕嫉妒恨用上心尖。改变方针之后却还是逊人一分,我的龟速采摘,又怎及别人眼疾手快。我终究是好强的,不愿认输的:在拔茄子比赛中,我表现出异常的活跃、激动。所谓拔茄子,其实就是将茄子连根拔起,听起来虽毫无新颖之处,却令人意犹未尽。
之内的空气到底是过于闷热,便实在忍不住出棚换气。缺不了时间已到,便又随着大部队离去。
由于棚内空气实在不令人舒畅,便觉得外界的空气是如此清新,以至于之后的活动也变得十分顺利。
无论是参观羊儿与家猪,还是挖番薯,竟都是享受的!当然,品尝农家玉米也是平常可望而不可即的。
仿佛今日的都只是上一秒的事罢了,是一种还念与眷恋!
初一(3)班 何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