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知物明理——记浙大潘正权教授讲座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5138 发布时间:2012-09-17 10:43:00

913日下午340,物理组、科学组的老师和高一、高二、部分高三及剑桥高中同学在3117阶梯教室聆听了来自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省物理学会竞赛委员会秘书长潘正权老师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一、物理试题在高考、自主招生与物理竞赛中的关系与发展演化。

二、物理竞赛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三、对国际物理青年锦标赛(IYPT)的介绍。

潘教授首先就国内物理竞赛的基本形式和层次选拔进行了介绍,解释了物理竞赛与高校招生挂钩的缘由,进一步说明了物理竞赛试题对自主招生试题、高考试题的参考借鉴作用,显示了物理竞赛在人才选拔中的积极作用。他认为高考试题、自主招生试题与竞赛试题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着力体现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指出物理竞赛试题是自主招生、高考试题变化的先行者和风向标。同时指出物理竞赛试题更加强调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大量增加了现代物理热点知识的信息题与情境题,强调解题过程的数值运算和解题过程的科学性和表达的准确性。他以历年的试题为例,详细讲述了物理竞赛试题的解题策略和注意事项,并对物理竞赛中的实验考试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接着,就物理学科竞赛的意义做了深刻分析,他认为,通过物理竞赛辅导能够提老师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是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有利于完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通过一门课程的深化学习,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那么以后学习任何知识都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特别强调建模能力,看似复杂的题目都有一个相对简单的模型,如果我们建立了直观简易的模型,那么对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有了很大的帮助。潘老师还特别提到实验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潘老师给在座学生介绍了一个即将流行的国际比赛——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YPT),有时也被称为物理世界杯,是一种在中学生团体中举行的学术赛事。这项赛事旨在锻炼中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竞赛采取团队辩论方式进行,又被称为物理对抗(physics fight, PF)。比赛于1988年成立以来,已经从苏联的俄语的比赛,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每年都有世界各国参加的国际物理比赛。

举例(20134月在台北比赛的17道试题之一):

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在座的老师和学生对物理竞赛有了更全面和清晰的认识,正如潘正权老师说的,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在准备物理竞赛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日常学习的关系,不断培养自学能力、建模能力和分析能力,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关注物理学的应用,加强实验探究,才能使自己在物理学习和竞赛中运筹帷幄。

(物理组、科学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