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角度解读学生心理问题——记盛晓春教授心理讲座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240 发布时间:2012-09-13 08:54:32
讲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1. 有健全的“家庭结构”,适当的领导、组织与权威分配,没有散漫或独权的现象;
2.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是主要的搭档和骨干,共同负责全家的事;
3. 成员之间的角色清楚而且适当,没有畸形的联盟关系,夫妻角色各有不同但互相协助,配合工作,特别是对于管教子女,有统一的步调和原则;
4. 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功效,所有成员能轻松交流表达意见,互相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又能允许个人各有独立,健康发展;
5. 家庭成员之间有感情,互相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有共同的“家庭认同感”,能团结一致应付困难,保持家庭的整体性,彼此合作维持家庭运作,全家人能把自己看成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团体,有明确的家庭观念;
6. 有良好地应对“家庭发展”方面的问题,比较顺利地处理恋爱、结婚、生养、教育子女、子女离家和婚嫁、丧偶等发展阶段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按部就班地成长和适应。尤其是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能帮助他们逐步完成分离,走上自己的生活道路。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盛教授根据现场心理辅导教师给出的真实案例给予点评和指导。盛教授建议与会教师,在进行辅导时,要多听学生讲自己家庭的故事,和学生一起画家谱图,从故事和家谱里找出问题的来源和应对措施,并且要多与专职心理教师沟通交流。盛教授希望与会教师能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李卓 撰稿)
1988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1990年起曾先后六次赴德国、比利时学习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系统式家庭治疗、心理创伤的治疗等;1998年毕业于德国赫尔德克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德班一期家庭组学员、翻译组副组长;二期中方教员;三期中方教员、翻译组组长;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常务理事;北大创伤班一期学员,创伤治疗督导师受训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首批注册督导师。盛教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哈尔滨晨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