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里的成长课——解码我校初一学农劳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24 发布时间:2025-06-09 13:57:59
5月30日,我校初一年级8个班级学生走进杭州金穗农场,开展以“体验劳动之美,感悟耕耘之艰”为主题的学农实践活动。在后勤公司的全程护航下,学生们通过挖土豆、清理蚕豆地、采收包心菜等农事劳动,以及自主土灶烹饪的沉浸式体验,完成了一场连接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成长必修课。
为确保学农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后勤公司提前一个月启动专项预案。根据农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公司为每班配置锄头2把、小铲子15把、劳保手套40副、编织袋20个等工具,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物资调度。针对三项劳动任务特性,后勤团队指定专门技术人员,讲解差异化指导方案:土豆挖掘强调“浅层松土避免损伤块茎”,蚕豆清理要求“连根拔起后茎秆成束码放”,包心菜采收则注重“保留外层保护叶防磕碰”。
活动当日,8名后勤指导员以“1班1员”模式全程带班,现场示范农具使用技巧,同步协调劳动进度。后勤团队提前到场完成地块分区和工具预置,还预留了应急医疗区域、饮水补给,确保活动零安全事故。”
晨曦中,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投入劳动:初一同学在土豆地里挥动锄头,学习“顺垄开挖、轻抖去土”的采收技巧;躬身清理蚕豆地,将拔起的植株整齐堆叠成“绿色小山”;同学们穿梭于包心菜田,体验“双手托底旋转采收”的智慧。农场指导员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默契分工:男生负责重体力环节,女生专注精细整理,这正是劳动教育的意义。
“我的运动鞋沾满泥巴,衬衫也被汗水浸透,但看着装满的土豆袋,突然懂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初一的同学发出由衷感叹。
正午时分,后勤公司搭建的土灶升起袅袅炊烟。每班领取包含鸡蛋、青菜等时令食材的“烹饪工具包”,学生自行摸索完成从生火到烹饪的全程操作。“柴火灶火候控制最难,要‘先旺后文’才能避免夹生”,后勤烹饪指导现场传授经验。炊烟里的协作更显珍贵:有人专注火候调控,有人创新调味搭配,劳动成果化作共享的喜悦,劳动后的美味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育人致远:劳动教育的多维价值
当学生们带着满身泥土与充盈心灵踏上归途。这场由后勤、学校、农场三方共筑的劳动实践,不仅让“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扎根心田,更探索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范式。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青春成长的“营养土壤”。
(图文 后勤办公室)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