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回声:当语言在镜头里绽放——记2025外文节微电影大赛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497 发布时间:2025-05-28 09:07:39
语言自心尖抽芽,在唇齿绽放。而这一次,同学们举起镜头,追寻其背后的回响,道出对沟通本质的追问与应答。在过去的几周里,同学们通力协作,在本次微电影主题“echoes”中发挥想象力,以各自的独特视角诠释出了他们理解中的语言与沟通。他们有的将自己沉浸在哲学的思考中,重审“表达”在生活中的意义与方式,有的着力于蒙太奇、电影感等视觉呈现,致力于在短短的八分钟里达到最好的效果。



镜头之内,大家全心演绎着自己与语言更深层的共鸣,而在镜头之外,语言的魅力也悄然生长。微电影拍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与隔阂,学业与活动的冲突。但在一句鼓励的话语中、一声“这条过了”的庆祝下,同学们默默担起自己的责任,互相理解,互相倾听。曾经圣经中的人们在巴别塔坍塌时因语言而离散,今日在杭外人用镜头筑起的新塔中,每一块砖石都是跨越藩篱的勇气与拥抱他人的广阔。



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在团队配合中切身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无论是与身边人,陌生人,甚至是跨越国界,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在联系着。作为杭外的学生,更应该深刻地去思考、践行语言的最佳传达方式。相信这次活动也会带给大家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
“或许我们从未真正听懂彼此,但我们仍然选择继续倾听。”祝每一位杭外人都拥有敞开心扉的果敢,与静候回音的耐心。
(初高中外文组、大预班马知菲供稿 )
本次活动获奖名单:
|
初三年级 |
|
|
最佳人气奖 |
初三6班 |
|
最佳创意影片奖 |
初三4班、初三6班 |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初三6班 |
|
最佳导演奖 |
初三1班 王宇凡Leo |
|
最佳编剧奖 |
初三2 班 司鉴澜Aurora |
|
最佳语言奖 |
初三2班 |
|
最佳男演员 |
初三6班 虞驿阳 Daniel |
|
最佳女演员 |
初三5班 谢孟希 Clara |
|
高一年级 |
|
|
最佳人气奖 |
高一6班 |
|
最佳创意影片奖 |
高一6班 |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高一6班 |
|
最佳导演奖 |
高一5班 卢以涵 |
|
最佳编剧奖 |
高一2班 周钰阳、邹恒玥、 程馨然 |
|
最佳语言奖 |
高一3班 |
|
最佳男演员 |
高一1班 潘墨蒙 |
|
最佳女演员 |
高一4班高朱燕 |
|
剑桥高一年级 |
|
|
最佳人气奖 |
剑高1A Deja vu |
|
最佳创意影片奖 |
剑高1C Paper Plane |
|
最佳视觉效果奖 |
剑高1D Shattered Sonnet |
|
最佳导演奖 |
剑高1C 高艺Jolin |
|
最佳编剧奖 |
剑高1A 王彦楷Kevin |
|
最佳语言奖 |
剑高1D 陈赫宁Nikki |
|
最佳男演员 |
剑高1D 严褚涵Davis |
|
最佳女演员 |
剑高1C 宋雨墨Sandy |
学生感言:
参加这次的微电影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外文节的活动很多,大家也都很忙碌。同学们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在缺少拍摄设备,团队人数不到10人的情况下,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最终完成了拍摄和剪辑工作。在情况危急时总有同学主动站出来贡献力量,承担责任。这种团结协作勇于承担的精神,正是我们在人生路上乘风破浪所必需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高一1班 潘墨蒙
这次外文节的微电影活动可以说非常非常的难忘,第一次当导演,第一次组织一大帮人一起干一件很有意义很有成就感的事,很开心也很感动。两周极限拍摄+剪辑,每天都很忙碌,借教室,腾自习课,招呼全班做群演,我想这就是群像的魅力。大家很团结,都特别配合也很有想法,印象特别深的是期中考前通知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特别积极,非常感谢我们的编剧在考前就把剧情大致全定好了,超级佩服大家!从一开始的宏伟计划与幻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漏洞,从严重超时到刚好卡到八分钟。非常幸运遇到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幸运能将our voice汇入八分钟一秒不差的微电影中。每一帧的影像,每一秒的独白,必将成为属于我们的永恒青春。OUR VOICE,是我们的声音,是各种各样声音的融合自洽与独立存在,请相信,always,向内,向外都是语言。
——初三6班 陈葭
Making a micro-film is indeed a very new and big challenge. Fortunately, the friends of j3c6 are passionate, patient and capable. After going through numerous overhauls and reconstructions, they still managed to preserve "our voice" and let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hear it :D
——初三6班 张禾雅
我们并没有非常厉害的设备,两周,一台相机,一台pocket3,诞生出了这美妙的8分钟。我们只有一颗炽热的心,编剧,导演,演员……每一个人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精心准备,只为开拍时的顺利。我们所有人都想诞生出自己的一部电影,虽然面临了很多挑战,但并不能够消灭我们的热情,反倒更加激励了我们。像是我身兼producer、cinematographer和editor,无论是前期工作还是后期工作我都需要掌握,虽然基本没有参与剧本的制作,但是之后的空间都是留给我和几位演员的,从剧本出来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到底怎么拍?什么时间拍?在哪里拍?后来我用了闪电分镜只做了一张详细的表格,拍摄任务也差不多定了。拍摄后面就是剪辑,我们的一致想法就是三个字——电影感。何为电影感?我的想法就是作为电影所拥有的极致视听,让观众能够真正沉浸其中不会感到很出戏,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从复杂的达·芬奇调色到非常困难的音乐卡点,以及整个电影的节奏,这些所谓电影感的事物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剪辑身上,就这么盯着电脑一点一点细扣,一直到凌晨一点。我们很投入,看着最后的成片,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然后我又失眠了。电影讲述着什么,作为蒙太奇的艺术,能够让寿命延长三倍的事物,背后传递出来的则是所有制作者所想要传递的热情。
——初三6班 曾一涵
这次参与微电影拍摄,对我而言是一段特别的旅程。在镜头的凝视下,我试着褪去自己的外壳,让角色的灵魂住进身体,去感受角色藏在褶皱里的欢喜与叹息。与团队协作时,大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从磨合到默契,每一幕都充满温度。这段经历让我更懂表演的魅力,也珍惜每一次用故事触碰人心的机会,期待未来能解锁更多可能。
——高一5班 高朱燕
微电影背后的光
按下影片导出键的那个深夜,我长长吁出一口气,这半个月的创作像一场意外闯入的雨——我们带着借来的相机和天马行空的幻想启程,最终扛回的却是比成片更沉甸甸的成长。
故事的开始带着不确定与纠结,不完整高级的设备,未磨好的剧本,我不知道是否能真正拍出属于我们的那个故事。幸好,有朋友的支持,大家的集思广益。即使在剪辑时我和同学因为任务艰巨和其他因素而剪到崩溃,即使多了许多需要自己承担的困难,我们最后还是将《Spark》展现出来了,很开心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个追逐spark的故事是献给和我一样有梦的每一个屏幕前的你们的。
荧幕上的七分钟是我们绞尽脑汁想情节的一个假期,是我们努力的半个月,是剪辑一整个周末。这是我第一次真的引领一个团队拍摄出一个故事,我收获到的不仅是这八分钟,还有拍摄的经验,我更加熟悉了拍摄流程;还有协调组员的经验;更有和支持我一起拍出这片子的人的共同感动,即使不是一组的朋友也帮助我们,甚至承担了一些组内工作,理解我支持我。让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份简单的电影工作,更是和同学的一次深度交流。
在那238条被删除的NG片段里,有着那些笑着喊“再来一遍”的执着。当我们瘫坐在散落一地的器材中看着粗剪版,突然明白真正的作品不是那八分钟的成片,而是这群曾为了一束光的温度争吵拥抱的我们几个。
镜头会褪色,但那些在平凡褶皱里发烫的微光,永远鲜活。
——y1b 程诗悦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