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杭外师生团访问英国嘉德文法学校报告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533 发布时间:2024-09-14 13:24:46

7月7日至17日,我校师生代表团成功出访英国,期间,俞肖翔与陈培君两位教师携手10名优秀学生,共同访问了享有盛誉的嘉德文法学校。嘉德文法学校热情接待我校师生团一行,不仅安排了丰富的交流活动,还精心组织了学生结对入住英方学生家庭,让我校学生有机会深入英国家庭,与住家学生同吃同住、共同学习,体验地道的英式生活与学习氛围。

在整个访问期间,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与英国同学并肩学习,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在课外活动中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这种深度的文化交流与生活体验,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1.嘉德文法学校介绍

嘉德文法学校已经有375年的历史,校址一直未变。该校为英国政府投资,在Wirral地区属于质量较高的学校,近些年英国政府强化了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嘉德文法学校以较高的通过率而为当地社区所认可。嘉德文法学校是英国公立学校中的重点学校,教育质量比普通的公立中学要好,学费比私立学校便宜,进入文法学校学习,需要经过统考,择优录取。

 

嘉德文法学校校长Stephen Gray先生、中文项目负责老师甘为老师和师生团合影

 

2.访问中的几点观察与思考

1)此次访问我们也深入普通的英国家庭。虽然在住家(homestay)只呆了一周左右,但对英国的文化风情、家庭观念、生活方式、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方式有了粗略的了解。英国中产阶级住的联排别墅(Terrace)或独立别墅(House),虽然大部分建于维多利亚时代,但依然维护得很好,精致的红砖墙、小窗户以及绿色的小庭院,还有,无论英国天气多雨,因为墙壁防潮功能好,室内干燥又舒适。英国人很喜欢喝茶,一天中至少要喝四到五杯茶,一般是红茶加糖加牛奶。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大街上很少见到大排量的越野车,大多数是经济实用的两厢车。古老的地铁系统依然发达和便捷,方便了人们的短途出行。英国的公交车不像国内那么拥挤,通常车上都有空的座位,而且都能比较严格按时间表运行。英国人追求独立但也重视亲情。英国老人一般都自己住,很少和儿女住一起。子女周末会与父母电话视频,聊聊家常琐事,嘘寒问暖。每逢节假日或重要活动,还会举行家庭聚会。此次交流访问恰逢欧洲杯,英国与西班牙角逐冠军时,也正是很多家庭欢聚团圆时。英国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英国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因此家长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例如,重视早期教育Nursery,帮助孩子们适应学校生活。鼓励孩子参加童子军Cadet训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磨练他们的意志,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英国家庭也积极择校,‌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此次访问的West Kirby小镇有教育质量较好的小学和中学,所以很多家庭举家搬迁到这里,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英国人普遍喜欢享受生活。近几年因全球能源危机,英国的生活成本和大学学费有所上升,给很多普通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但英国人仍然重视当下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地拼命存钱。这种生活态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提供的全面福利保障。另外,英国近年来试行的“四天工作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工作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工作跟生活之间的更好平衡。最后,疫情期间采用的居家办公模式至今仍被很多英国人延用,这样可以节省了通勤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度。

2)此次访问我们深入课堂,和结对学生一起上课,听了地理、物理、数学等课程,感受到了英国课堂与中国课堂的差异。一是他们没有行政班级,没有班主任,都是走班制,选课制,每次上课,要换教室,要去选课的教室上课。二是每节课讲练结合,每节课一个小时,根据课程和内容的不同,教师授课的时间有长有短,但是都不是整堂课全是教师讲授,一定会有学生练习的时间,大部分时间是不留课外作业的,基本上都在课内完成了。三是他们课堂借助技术设备,和我们一样都有电脑、投影等设备,学生每人都带手机,借助手机完成课堂内容,如Google的Classroom。四是选数学的学生非常多,英语、数学、科学是他们的核心学科,如果计划以后进入名牌大学深造,必须学好这些基础学科。

 

3.学生的访问交流感受

英伦风光

【伦敦】

7月8日傍晚,历经20个小时的飞行和转机,我们终于抵达伦敦机场。走出地铁,看到路边的小摊和十分具有英国特色的楼房,这才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我们到伦敦了。红色的双层巴士、邮筒、电话亭,灰沉沉的天气,五彩的店铺,草地上的足球,这完全是我想象中的伦敦。这是一座很美的城市。

   

9日早上,吃完第一顿经典英式早餐后,我们开始了伦敦文化之旅。第一站是海德公园,因为凉爽的天气和各种各样的植物,这里成为了很多人休息散步和骑行的地方。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路边盛开的鲜花和古树,我们便离开了。格林公园也是一个非常适合散心的地方,有着一路的树荫和其中包括象征胜利的女神像、威灵顿将军的雕像,以及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贡献的人们而设立的纪念碑。

           

 

白金汉宫和维多利亚女王的纪念碑

在白金汉宫门口站岗的警卫也很友善地和我们合了照,我们还很幸运地看到了皇家的马队。继续走就到了圣詹姆斯公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属于皇家的天鹅,还有很多鹅和鸽子,它们一点都不怕人,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还没走出公园,就可以看到伦敦最著名的建筑,也就是大本钟了。大本钟非常精致,精美的花纹让人赞叹不已,还有一旁雄伟的国会大楼,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一起给伦敦这座历史名城添上一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路上遇到的一位举着牌子的人,他的那块牌子上写着“塑料的使用已经失控”,在雨天人来人往的伦敦街头,他独自一人站着,他没有发出声音,但是许多人都听到了,纷纷为他停留。

  


整趟伦敦之行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晒到伦敦的阳光。在这一整天内,伦敦基本上都是阴雨绵绵,有意思的是路上的英国人都不打伞。希望下一次见到伦敦时它是带着太阳和蓝天的。

(高一4 来晨怡)

    

【威尔士】

旅途的第四天,我们南下来到与利物浦隔海湾相望的威尔士。相较于英格兰的繁荣与都市化,威尔士则是一片未受玷污的净土。这里有不受污染的自然风景与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在狭长的海岸边环绕着沙滩,沙滩边停着颜色各异的渔船,沙滩上则是晾晒的散发着浓重鱼腥味的渔网。海风正盛,刮得人睁不开眼,风声夹杂着海鸥的叫声传入耳中。虽正值盛夏,但一阵阵寒意的侵袭却不由得让人在长裤长袖覆盖下也打起冷战。

没有了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则是威尔士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小镇。小镇上的房屋大多砖墙裸露,屋顶倾斜,以适于海边降水丰富的自然条件,红砖黑瓦,尽显淳朴的乡村特色。威尔士地形多变,以山地丘陵为主,因而村庄大多依山而建。又因海岸线长,威尔士的小镇大多建在海边。再加上低矮的房屋,与凹凸的地形,在小镇上漫步便可望见不远处的海湾,平静的海面倒映着天空的灰,模糊了海与天的界限,唯几块海鸥脚下的沙洲与停在水面上的小舟辨明了这包揽尘世的灰;而回头便是层层重峦叠翠,这一抹浓重安稳的绿,在其常年阴沉的天空下,于湿润的云雾间,让人置身于旷野之宁静,醉心于天地之造物,有“冯虚御风”“遗世独立”之慨。

 

 

虽让人始沉醉于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但更让人着迷的是威尔士古老的历史。在这群山环绕间,在这阴沉天空下,藏匿着许多古老的传说与历史的印证,其中最为标志性的便是其上百座饱经风霜的古堡,而我们此行参观的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Castell Conwy。此次受访学校的校长随我们一同前来参观,曾是历史老师的他给我们讲起了这一地区的曲折历史。威尔士曾由罗马占据,而后再与外族抗争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独立,相对统一的民族主体,但仍存在众多小部族国家。威尔士人长期以来都对外侵略进行顽强抵抗,因而这一地区自古以来也难以管理。13世纪,统一成了主要趋势,而一些大领主为了管理各个地区,便在地势险要处建造城堡,而我们参观的Castell Conwy便是此时期的重要产物之一。而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与较为完好的保存,它如今已是威尔士的重要文化遗产。关于威尔士,校长还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特征,便是其很强的自国认同感。即使如今威尔士与英格兰,爱尔兰统合,但他们仍然相较相互独立,如威尔士有自己的议会,自己的足球队,且他们通常希望对方的球队在任何球赛中失败。

Castell Conwy背靠山丘,面对着海峡与大桥,可谓是交通要冲。登上屹立七百载古老城墙与高立的塔楼,抚摸晨露浸湿的石质砖墙与其上的点点苔痕,厚重的历史仿佛在你眼前驶过,但四周的群山环抱与水雾连天,又提醒着你人类历史之须臾,而时间消逝之无穷,不得不与人以沉思;但当你望向不远处的一只海鸥随风而起,振翅翱翔时,那一丝豁达又提醒你当下之无尽,生命之永存。

虽然我们只在威尔士逗留半天,但是这别样的风景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更给我们展现了英国的另一面,便是那时间冲刷下的,人与自然的协调之美。这不仅是满眼的翠绿与无尽的海洋,但是历史长河中,也更是当下的古堡塔上的悠然与宁静,海风中的嘈杂与满足。

(高一6 陈琅)

 

【利物浦】

相较于伦敦,利物浦的生活节奏显然更慢。英国这段时间的气温总维持在一个不高不低而正正舒适的数值,风吹得人轻盈,不远处就是船,再过去些就是对岸有点模糊了的房屋。“这里真的很适合养老。”这是我发出的第一声感叹。走在海边,好像整颗心都可以为之沉静。

利物浦的港口在那一日并不显得十分忙碌,更多的是散步和闲谈的路人,显得慢而平和。我们了解到现在有许多在利物浦的老人对于火车有相当大的兴趣,若是走进他们的家中可以看见满目的火车模型,他们还会自己制作小型火车在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进行规模不大的比赛。我听了倒是感到十分艳羡的,想着要是等到自己年迈之时也能有着一个坚持的爱好,一群没断了联系的老友,安静过着自己的日子,那当也是十分幸福的。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倒是有幸窥到了这个港口曾经的模样。许多不同国家的人曾踏上这片土地交换货物,在当中也不乏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产生。更有些从外地来的人们选择定居于此,而世世代代都在这个港口边长大。当去询问一些当地人就会发现他们其中有些人的祖辈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比如中国。不大的港口在经过时间沉淀后产生的人文碰撞在当地的人,建筑和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

     

从港口离开,我们去往披头士乐队的酒吧。它在一条不那么起眼的巷子里,进店面后还要走过一条盘旋向下的相当长的楼梯,在楼梯走了一半的时候就能听见下方传来的模糊乐声。真正走到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很符合我想象中的酒吧模样的。灯光不是很亮,石头墙壁上有各种涂鸦和看起来像上世纪般的海报。再往里走还有和音乐有关的各式物件的小型展览。人们坐在高脚凳上,驻唱歌手站在光下,边唱边游刃有余地弹着吉他。这里收音效果极好,坐在不大的酒吧里,好像整个人被音乐拥抱。这里的氛围非常好,我的情绪被很快地调动起来。酒吧里的其他客人也非常热情和捧场,在高潮部分跟着一起合唱。即使没有喝酒,倒也像是有些醉了一般。

在利物浦,人们在宁静的时间里发现幸福。

(高一4 李易涵)

 

 

嘉德文法学校

【学校介绍】

英国嘉德文法学校(Calday Grange Grammar School)是一所坐落在West Kirby, Wirral的学校。参观学校的人会看到一个繁忙而积极的环境,在这里,学生们被鼓励去追求他们在任何领域的兴趣。这所学校自1636年以来一直在该地区,在当地人们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给了他们一种真正的传统感。同时学校的学生也是通过选拔进入学校的,他们的核心

目标是提供现代化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的素质和技能。                                                                                              

(高一1王紫萱)


【教学形式】

英国学校的教学形式总体上来说相较国内是偏放松的。英方课程中凸显出来的特点是自由。化学课上学生仅需完成当堂任务即可,若是未完成也无大碍,很多学生也选择在当堂完成作业过程中交流讨论等,整体过程轻松愉快,其他课堂也大同小异。老师在课上对学生的管理也相对宽松,学习氛围欢快。英国学生的走班制度也是一大特色,学生并无课间休息时间,一节课结束后便赶往下一节课学习。英方的的教学与国内差别较大,也让中国学生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制度有了新的了解。

(高一5 郑铭泽)

 

【课堂内容】

在学校体验这天,我跟随我的partner上了计算机课、物理课、英语课和数学课。很不幸,他们刚好在计算机课有一场考试,于是我向老师要来了课本。他们在计算机课主要学习编程相关的内容,第一章是“算法”。他们学习的语言和国内一样也是python。题目大多也都是写代码使得电脑能够解决给出的特定问题或是考察概念的理解。

 

物理课学习的内容是压强,从固体压强讲到液体压强再到气体压强,老师讲课很清晰。上课让我们自己推导了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顺便再推了一下浮力的计算公式。课程中还有当堂的练习和讲评。这里对定量的计算要求好像不高,几道计算题都仅仅是公式的基本运用,反而会问很多关于压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问题,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某种现象的问题。

 

英语课的内容很像我们高一外文Literature选修课内容的升级版,那节课是文本分析的练习课。老师发了一篇文章和一张问题纸,老师先带着大家审题,再给几分钟让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作答,之后统一讲评。文章其实并不复杂,问题也比较常规,但是需要又快又准地剖析文章。老师鼓励大家在文章上做批注,再分条作答,这样显得有条理。有趣的是,老师也会介绍一些应试技巧。比如第一问是概括关于某个人物的五条信息,老师说必须要写六条,因为这样就算是有一点错了还是能够拿到满分。我全程认真地参与课堂活动,发现要跟上大家的节奏还是有一些吃力。有一题老师没有让大家对答案,下课收起来批,我也把我的纸给了老师让她评分,她深受感动。下午的数学课非常令人身心愉悦。教学内容是一次方程的求解,在简单了解了基本知识后,把常数换成了字母参数,最后走出了一次的限制,演变成了在一个方程中将某个字母作为主元把它整理到等式一边的训练。这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比较简单,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楚而且板书很工整,他是我见过字写得最好的男老师。

课堂氛围整体很活泼,除了数学课,每节课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数学课沉默的原因是那堂课是代课老师上的。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吵闹的情况,但是老师制止地很及时,大家安静得也很迅速。

(高一5 胡晨旭)

 

人文风情

【住家体验】

William家坐落在离利物浦不远的一个海滨小镇上,家里有两只狗一只猫。两只狗狗已经8岁了,但还是爱撒娇和争宠,反倒是那只有黑眼圈的2岁小猫最潇洒。它每天都在外面游荡,饿了才回来要点吃的,吃完立刻继续旅行,日子过得比我们放荡不羁多了。它的猫窝在我住的房间里,每天望着那个空空荡荡的窝,我都会想,如果猫的世界里有传说,它一定是传言中那位行走江湖的英格兰神秘侠客,游历四方,行侠仗义。

初次见到William爸爸Ben没两分钟,Ben就问我是不是美国人。到英国之前我刷到过很多关于英国人有多不喜欢美国人那愚蠢的口音的段子,因此对自己的英语发音方式感到不安。好在他们一家人很包容,连William有威尔士血统的外婆都夸 “good accent”。不过我很快就在酒馆里发现了他们对美式发音包容的原因。那天是欧洲杯半决赛,英格兰对阵荷兰,我与William的父母一起去附近的酒馆里看球。酒馆是非常传统的利物浦酒馆,许多球迷端着大玻璃杯装的啤酒,披着英格兰国旗,紧张地注视着电视机里那颗来回滚动的球,William的姐姐和她的好友也来了,大家一起聊着天,讲的却仿佛是另一种晦涩难懂的语言,害得我只能不断用 “pardon” 掩饰自己的尴尬。我在那个酒馆里说 “pardon” 的次数,可能比以前所有加起来的还要多。北京时间2024年7月11日,英格兰历史性地进入了欧洲杯决赛,我则知道了原来大部分利物浦人讲 “Scouse”,一种难懂至极的口音。在那些“正统”伦敦人看起来,Scouse说不定比美国口音更糟糕。

 

幸运的是,William家没有人讲Scouse。William的父母Ben和Lisa在利物浦开了一家密室逃脱店,我实在是没想到英国居然也有密室逃脱。周日,我和William一起去体验了一个埃及法老主题的密室逃脱。和国内的密室逃脱不同,这个密室主要是通过各种解密小游戏找到密码并开锁。看着那些为解谜游戏准备的道具,我不禁肃然起敬:在一个没有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家,要收集这么多物件,肯定很不容易。最后,在Lisa的各种提示下,我和William在倒计时结束两分钟前打开了所有箱子,成功逃出了密室。

 

离开的那天早晨,我和William去了海边散步。从他家出发,走不到五分钟就可以抵达一块细沙滩。那是一个相当典型的英国清晨,天空中飘着雨丝,海边风吹过来有些凉飕飕的,我和William一起搜寻埋在沙滩里的贝壳。有人一个人牵着三只狗,惬意地散步,狗狗们则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时间很赶,我们没有机会捡太多贝壳,匆匆打道回府。路上,我向他抱怨着回杭州后要面对的高温,他向我吐槽今天中午要吃的英国食物。海风调皮地跟着我们一路回了家,又坐上了车,最后一起到了学校。

海风能吹多远呢?能跨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欧洲大陆,抵御西亚燥热的季风后最终到达杭州吗?能将北纬50°的凉爽气流带到北回归线吗?能缓解那盘踞在长江三角洲的副热带高压吗?

海风能吹多远呢?

我不知道。

但我真的不想面对杭州的高温啊!

(高一1姚梓馨)

 

一下从伦敦驶往利物浦的火车,我就注意到Maxim Hornby红色的头发,他正在热情地冲我挥手。他个子很高,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英格兰人,他们一家都非常友善。Maxim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学习非常勤奋,中文水平令人印象深刻,尽管我们之间的交流主要采用英文。作为学校里最高年级的学生之一,这个学期他已经不再前往学校学习了,而是在家里为大学学习做准备。他已经完成了A-level水平考试,在等待结果从而选择大学申请。他曾获得过“汉语桥”比赛第一名,所以在上大学之前他还将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他告诉我他希望在未来进行中国文化相关的专业学习,所以他一直在阅读这方面的书。

 

在我住家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观看了许多有着英伦特色的电影,其中也不乏带有英式幽默的喜剧电影。由于我不是很了解英国文化,看不懂英式幽默,Maxim就给我逐一讲解,一部30分钟的电影我们整整看了两个小时,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英语知识,包括历史故事,双关语用法,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句式。在电影中学习,这真是十分有趣。他们家非常干净整洁,每一个英国家庭基本都住在house里,房子有两层,房子后面是一个很大的花园,里面种有许多蔬菜水果,以及他的父母打理的小花园。英国环境很冷,所以他们家是没有空调的,只有供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

我还在他们家体验到了非常具有英国特色的Fish&Chips,也体验到了非常具有他们家庭特色的素食晚餐(他父亲是素食主义者)。我们一起看了正好在举行的欧洲杯比赛,尽管他们家里人平时都不看足球,但是英格兰进入欧洲杯决赛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他们还是不想错过。许多家庭都在房子外面挂上了英格兰旗,而也有人在每一条十字路口都涂上红十字的喷绘图案。尽管英格兰在最后的比赛输了,但英国这么浓厚的足球氛围也是让我十分羡慕。

   

周末,我们去逛了切斯特这座城市。切斯特早在罗马人统治欧洲的时候就建城了,具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当时建成的切斯特外墙仍有一部分保留至今。切斯特也有着独属于他们地区特色的房子,黑白相间的建筑将多个商住两用建筑环绕链接起来成为购物长廊。我们还参观了介绍切斯特历史的博物馆,以及切斯特最大的新教教堂,大教堂上空精心雕刻的穹顶被认为是全国最精美的之一,古典的气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也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也去了切斯特动物园,这里是全英国最好的动物园之一,也是全欧洲最好的动物园之一。据说英国BBC的短剧《我们的动物园》就是以切斯特动物园为原型的。游客能够与这些动物近距离接触,甚至亲身进入动物们的园区里与大自然面对面交流。

(高一1王竞泽)

 

【生活节奏】

在生活节奏的比较方面,这九天的旅途让我们体验到英国人相较于中国快节奏的悠闲慢生活。

在工作日,我们要和我们的住家小伙伴一起去学校。不同家庭离学校的距离大不相同,在交通上花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但我们发现,他们在这有限的时间中的表现却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觉是要睡足的,早饭是要吃饱的,和家人的关于梦境与新一天的期望的聊天是要聊足的,茶是要喝完的,午饭是要认真准备的,来不及的时间怎么办呢?开车是可以一边飙的看不见残影一边若无其事的继续搭话聊天的。好像他们的生活重心放在的是认真的过日子,而为此别的什么也没那么重要。

放学回家,有一部分同学是坐校车加走路,有一部分同学是徒步四五公里,有一部分同学是走路与坐火车。也许是教育体系与选拔机制的不同所导致,他们路上都三五成群,慢慢的聊着天走回家,除了赶班车的因为有限制时间外,都有一种没关系慢慢来,火车赶不上就等下一趟的松弛感。相较于我们的周五放学,许多同学傍晚与晚上有辅导课,遍都匆匆赶路,在班车与地铁上也不少见看书做练习的同学,似乎相比较他们的松弛感,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我们更习惯或更需要抓紧一切宝贵的时间来提升自己。    

 

另一个关于生活节奏差异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关于一个赶路的故事。一共九天的旅程还要花许多时间在来回各二十多个小时的路上,我们都想在这剩下短短的一周内尽量体验更丰富更升入的内容。但毕竟时间有限,在英国学校带队老师的安排下,为了后续赶火车等的后续行程,许多非常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大英博物馆与画陶艺杯子送给住家家庭都只有较短的时间。我们都希望花更久的时间体验于是和老师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不过要保证在更短的时间内走到火车站。而赶路恰恰就是我们的舒适区,于是就这样,我们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参观博物馆与画画。在赶路时,看的出来老师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领十个学生走这么远的距离感到没什么自信,有些焦虑。但我们不负所望,不仅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甚至还多留了许多时间,带给了老师一些“中国速度”的震撼。

在这九天的旅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国人民生活节奏上的差异。这不仅是生活习惯不同所导致,更是两国社会现状,及国家社会运行系统,发展方向、重点、进程的不同所导致。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差异都是两种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上的表达,这次这样的交流碰撞也是两种文化的对话,令人颇有感触。

(高一5徐维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