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一份“报纸”的诞生——初二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716 发布时间:2023-12-14 15:01:15


20239月伊始,初二年级根据部编语文教材开展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实践探究活动。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这些新闻是怎样诞生的呢?我们能否自己写一写身边的新闻,办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报纸呢?

实践活动便从了解新闻入手。了解新闻的不同体裁,了解新闻阅读的方法,了解同学们自己所在社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阅读新闻的情况;在了解的过程中学习撰写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最后着手于制作一份独属于我们的报纸。

报纸制作之路并没有像阅读一份报纸那么轻松。纷繁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九月我们升入初二,初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入学,为学校带来一股蓬勃的朝气,校园里也是发生了大改变,一幕幕的趣事发生在我们眼前;当中秋遇上国庆,与此同时亚运会的加入,三者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呢?

如何在其中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素材,并加以挖掘呢?我们开启了报纸制作之路,见证了每一个欢声笑语与青春洋溢的时刻,抓住了每一个挥洒热血与努力拼搏的瞬间。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相关的新闻采访活动。初次尝试新闻采访,同学们对这个活动抱着强烈的好奇心,热情而不失分寸,在分工明确的前提下:有的负责采访,有的负责撰稿,有的则负责排版。不同的小组,结合近期校园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热点话题,分别选取了不同的新闻视角和对象进行采访:有的采访老师,有的采访食堂阿姨,还有的采访同学,胆子大的同学甚至直接采访校长。大家的选题也各不相同:学校新变化、校园体育、亚运会……点点滴滴,汇总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画面。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完成后,小组的同学开始整合新闻素材,进行各种体裁新闻的撰写,有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也少不了欣赏在采访过程中留下的新闻图片。初稿完成后,小组成员一起提出意见,互相修改,组建编辑部,开始编排自己的报纸。

同学们从分组到采访,撰稿到编排,有的负责设计版面与美工,有的负责稿件审核……大家一起讨论、反复修改,一句怨言也没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挑战,我们真正体验了制作报纸的辛苦与乐趣,也从中收获了许多难得的经验与知识。直到最后同学们拿到自己即将“出版发行”的报纸,别提有多激动了! 

这应该是同学们人生中第一份富有特殊意义的“报纸”。在优秀报纸评选课上,我们学习并欣赏了同学们的作品,有的报刊内容详实生动,排版精致美观;有的新闻报道趣味盎然,妙笔生花;有的新闻图片则善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时刻,留下珍贵的刹那。

此次新闻写作活动,让同学们的学习从课内延展到课堂外的广阔空间。一篇几百字的小小新闻,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感受到新闻稿背后的辛苦付出和集体智慧。同学们第一次真正走进新闻的天地,学以致用,以“小记者”的身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新闻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的分量。

                                             初二6班 曾一涵 撰稿

 

1: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当事同学们的允许,不然我不可能完成对于此次事件的一篇评论。

这次的评论是关于我们班寝室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诚然,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我认为,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爆发,是十分有必要去对它的整个过程和背后的原因做一些思考的。

通过深入分析,我在评论中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我尝试捕捉同学们的心声,同时也分享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和思考。我希望这篇评论可以让更多同学更好地理解这个事件,让大家避免一些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的小问题。

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它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大家观察生活的一种鼓励。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对所生活的世界多一些观察与思考,更清楚地活在当下,活得自在,活得愉快。这也许正是新闻评论的意义所在。

对于这次校园报纸活动,我深感有所收获。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参与写作和评论的过程,我们学到了更多关于新闻报道和写作技巧的知识,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意识到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更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最后,我要感谢评委们给予我的奖项和认可。这将激励我继续努力。谢谢!

      初二1班 严盎然

 

编辑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而这次的获奖更多是学习带来的结果:学习如何划分区域排版,如何编辑文章,在编排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学习,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其实我认为编排报纸并不难,最难的是在面对自己未知的领域去不断探索的这种态度,以及敢于

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未知,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初二2 周雅轩

 

让一群刚刚起步学习新闻创作的初二学生们共同制作一期完整的报纸,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是一项团队合作作业,需要每一个人的配合和努力。在我们报纸制作组刚刚建组时,同样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联系不上他人,任务不知如何分配等。但在一次次的努力之下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小组,开始有序地运作转动起来。大家各司其职,开始积极地筹备着报纸的制作。在写稿的过程中难免会面对思路枯竭,迟迟无法下笔的情况,在漆黑的夜里撕下一张张的纸揉成团,一次次的崩溃,却又不得不再次握紧手中的笔杆。但看着一篇篇自己写出的文章印上报纸,心中便又生出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这次报纸的制作不仅让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是训练了我们的新闻写作能力,让我们收获颇丰。

                                                  初二3班 严梓晨

 

报纸的成功离不开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团队成员在整个国庆假期中不辞辛苦,坚持获取第一手消息的精神是我们报纸得以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我们团队积极合作,克服了文稿、排版、印刷上产生的种种困难,最终得以付梓。成组以来,团队不断精进技术,掌握了不少写作、排版技巧,我们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在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以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一路前进!

初二4 李彦恒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最佳新闻图片奖。这张照片并不是深思熟虑后拍下的,或许,如果再拍一次,就可能少了一分自然,少了一分随意,很多好的照片都是在不经意间留下的。“咔嚓”一声,那么美丽瞬间就定格在相机里了。但一切“不经意”的动作都是酝酿已久的对美的发现。

所以,背上你的相机,去寻找藏匿在生活中的美吧。

                                              初二5班 陈钥

 

这次年级的新闻报纸活动,第一次尝试写通讯的我,有幸获得了优秀通讯奖。本次活动中,我们组的主题是“迎亚运、看亚运”,我的通讯聚集在“看亚运”这环节上,对104日的男子、女子龙舟直道竞速200米比赛展开了细致地描写,对参赛选手、亮点,比赛过程、夺冠的意义都有提及,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直道200米的龙舟速度快时间短,为了描写更细致,我还在观看直播后再去看了一遍直播回放。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提升了新闻素养,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团队协作能力,也让我在新的领域里有了进步,使我受益颇深。

初二7班 陈韵儒  

 

作为一名新闻写作的初学者,当我第一次执笔我们小组报纸的开头消息时,倍感压力。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我这篇《大家一起“卷卷卷”》的开头消息写得不够好,那么必定影响着读者对于整张报纸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这短短的400字背后,是我对班级整体“内卷”现象近两个星期的观察、采访以及结果分析。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克服同学们对于这类“内卷”问题的“偏见”以及机械式的回答,耐心与他们沟通交流,逐渐引导出同学们具有个性化以及较有价值的观点。消息的写作过程让我掌握了更多与他人的沟通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整合、提炼浓缩信息,精准客观表达事实,

并在极具逻辑性地撰写篇章。消息的写作过程可谓是让我收获颇丰!

初二8班 王家瑞 

2:初二年级新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榜单获奖名单

新闻报纸制作综合奖和优秀版面设计奖

班级

报刊名

主编

成员

初二(1

校园晚报

邵梓玥

吴佳忆、洪心、俞阅、王一雯

初二(1

运动会简报

黄怡然

王梓涵 徐冰晴 王清盈

初二(2

《湖曦日报》

虞跃

肖昊轩、申屠月琳、王宇婧、潘董畅、徐翊

初二(2

《青林报》

周雅轩

叶子墨、高霖泽、李灵一

初二(3

Paper日报

俞沁怡

俞沁妍陈天昊 姚云文 鲁妍嘉 金珈伊

初二(3

纸张日报

沈逸萱

徐悦恬 周佳瑶 陈钰洁 陈雨萱

初二(4

《凉江日报》

李彦恒

汤周懿、符琬頔、杨采雯、徐博熙、司鉴澜、朱澈、胡泽彬、吴钧航

初二(4

《温泉日报》

富宇涵

许周、杨真、魏赫、黄晟睿、姚舒予、陈步亦、盛泽皓、周浩宇、叶筱天

初二(5

《杭外快报》

杨钰悦

杨钰悦、邓妮可、陈钥、张徐溢涵、严宇青、徐未央

初二(5

《师生报》

徐予葭

张宇辰、毛诗嘉、谷溪、徐予葭、钱欣雨、曾之涵

初二(6

《杭外教育报》

曾一涵

刘凌岳、来仪、胡涵、王韵程、胡浩然

初二(6

《社团报》

张禾雅

郭雨菲、陈彦汐、张涵若、穆周南、伍思璇

初二(7

《壹肆叁丰收》

夏梓恒

虞驿阳、陈沁澜、宋秀一

初二(7

《哇哒西哇》

王若菡

余思涵、余浩茗、周梓洋

初二(8

《锡曦日报》

王家瑞

李希月、董皓程、刘昊轩

初二(8

《杭外时报》

高心砚

饶羽涵、盛诗棋、李泽凯

 

优秀消息奖

初二(1)  袁羽涵  《黄龙体育场馆内无障碍卫生间重新优化完毕》    

初二(1) 倪毛岳  《杭州亚运会非奥大项亮点》    

初二(2)邵李航  《外卖小哥怒砸学校刷脸机》

初二(2)潘董畅  《杭州亚运会十项全能》

初二(3)   屹  《初中男寝寝室长会议》        

初二(3) 周凡睿  《体育节开幕》               

初二(4)叶昊泽  《杭外教学楼惊现“蟹老板”》

初二(4 )符琬頔  《15岁小将亚运摘金》

初二(5)陈汝易《疫情后首次杭外模联大会顺利开展》

初二(5)徐未央 《学校食堂推出夜宵服务》

初二(6)罗毅诚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进杭外》

初二(6)伍思璇 《初一如何看社团》

初二(7)谢恬静 《中国速度!男女4*100米接力赛双双夺冠》

初二(7)金  天 《叙利亚代表团入场,全场掌声雷动》

初二(8)王家瑞 《大家一起“卷卷卷”》

初二(8)孙  晔 《新来的“惊喜”》

 

优秀通讯奖

初二(1)吴佳忆、洪心 《运动会序曲  我校开展毛毛虫比赛》

初二(1)王清盈 《与亚运的五年,她说》      

初二(2)周雅轩、叶子墨 《大家的中秋怎么过》

初二(2)王宇婧 《亚运之花》

初二(3)    《记数学刘老师》     

初二(3)徐悦恬  《对香港曲棍球运动员的采访》

初二(4)姚舒予《黄龙足球》

初二(4)杨采雯《成功不只靠努力》

初二(5)胡乐怡《八零五班座位倾覆原格局,同学对此众说纷纭》

初二(5)谢孟希《为杭州亚运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记亚运志愿者的故事》

初二(6黄浩羽《呵护莲蓬之美 共建文明校园》

初二(6)郭雨菲《杭外社团 因你而在》

初二(7)陈 葭 《记杭州亚运会中日女子曲棍球对决》

初二(7 )陈韵儒 《中国队包揽男女200米龙舟直道竞速金牌!》

初二(8)鲍思哲 《友情与约定》

初二(8)饶羽涵 《内卷不该是学习路上的必然事件》

 

优秀特写奖

初二(1)   《校园里的昆虫》

初二(1)王梓涵 《吴宇彤学姐》

初二(2)王妤心 《脚步不停》

初二(2)肖昊轩 《一骑绝尘的孙颖莎》

初二(3)严梓晨  《食堂里的亚运会》    

初二(3)俞沁怡 《化身为鱼》          

初二(4)黄雨馨 《红旗飘扬》

初二(4)程关心 《月饼》

初二(5)陈致瑜 Follow the fashion——数学老师俞肖翔的课堂日常》

初二(5)张徐溢涵 《窥见夜幕下的飨宴》

初二(6)张禾雅 《做一个有弹性的人》

初二(6)曾一涵 刘凌岳 《内卷的权衡与利弊》

初二(7)夏梓恒 《汗滴禾下土——观挖红薯》

初二(7)黄柯淇 “毫无意义”的坚持?——记杭州亚运会女子5000米决赛现场》

初二(8)沈希越 《997!中国速度——谢震业亚运会百米夺金》

初二(8)王家瑞 《看清“内卷”,放平心态》

 

优秀评论奖

初二(1)郑大睿 《专家:不推荐在教室内玩真心话大冒险》

初二(1)严盎然 《关于寝室泼水事件的一些看法》 

初二(2)王妤心 《崇洋媚外》

初二(2)陈仰颀 《眼见不一定为实》

初二(3) 曹宇凌 《教育之体育  体育之教育》    

初二(3)王玺超 《晚自习即将提前》            

初二(4)朱  澈 《杭外调整上课时间有感》

初二(4)陈步亦《钱潮袭来》

初二(5)沈元畅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学习与活动的平衡》

初二(5)唐康迪 胡乐怡 《有关教室座位大换血一事的评论》

初二(6)曾一涵《弘扬体育精神  共创美好未来》

初二(6)穆周南《如何看待社团is the  best——小小世界, 热爱至上》

初二(7)陈沁澜《从“中国农民丰收节”看中国人的爱农情结》

初二(7)王若菡《世界顶流爱豆自愿参加,法国疯马秀表演,不知不觉间,偶像已不完全是榜样》

初二(8)李希月《学校中的内卷,孰卷孰平?》

初二(8)王宇凡《高铁上化妆到底应不应该被定义为“不文明行为”》

 

优秀新闻图片奖

初二(1)王梓涵 毛毛虫比赛大合照》

初二(1)张传和 《昔日主人》

初二(2)周雅轩 《千里共婵娟》

初二(2)周雅轩 《亚运时间》

初二(3陈梓骞 《刘晓英老师》     

初二(3) 陆宇帆 《自信的陈彬老师》

初二(4)徐博熙 《八月十八钱塘潮》

初二(4)李彦恒 《桃花》

初二(5)陈钥 《食堂大叔灿烂的笑容》

初二(5)谢孟希 《我的表姐孙佳晨——亚运志愿者》

初二(6)张禾雅 《我是社团人》

初二(6)胡   《无体育 不杭外》

初二(7)张钰鑫 《丁警官和同事在处理事情》

初二(7)陈沁澜 《小组四人农田图》

初二(8)饶羽涵 《高心砚采访同学》

初二(8)饶羽涵 《两同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