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以亚运为名,开启一场文化体育之旅——《赛事之城》赠书仪式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560 发布时间:2023-10-13 09:35:17

西子湖畔迎亚运,赛事之城添新章。杭州接过亚运会火炬,成为新的“赛事之城”。透过图书与过去的亚运城市遥遥相望,而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新的金秋华章。


读好书、赏赛事,让大家一起感受体育的魅力,在一次次的回望中再出发。9月13日,《赛事之城》图书编辑部一行四人来到学校,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新书《赛事之城》,校党委副书记吴锋刃代表学校接收了赠书,教务处主任李惟峰、副主任万春彬出席赠书仪式。

这是一本与杭外有着特殊感情的中英文双语书籍。杭外2019届毕业生陈嘉禾参与部分内容的协同策划和校译,2019届毕业生何宇潇、张义祺两位同学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整理、提供和翻译。杭外六年一贯的外语特色教学,宽容大气、严谨笃学的校风,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为同学们的全面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最适合的环境。六年语言文化学习,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了多种语言的听说读写;丰富多彩的五大节、社团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奠定了同学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语不只局限于一般的交际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传达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思想。


学校图书馆收到赠书后,第一时间对图书编目进入图书馆,同时整理了一批体育运动相关的图书,开辟了亚运体育运动图书专区供师生阅读。趁杭州亚运会开展之际,让更多的同学通过阅读优秀的体育类书籍,激发同学们对体育的热爱并参与到亚运会、参与到体育中来。

(图文:校办、教务处、图书馆)

 

以下文字内容引用自潮新闻

新书发布会现场

9月15日,《赛事之城》新书发布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发布会现场,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宋鲁增,游泳世界冠军杨雨,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知名出版人周俊,共青团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凌霄,钱江晚报副总编辑温浩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浙江油画院院长常青与新书作者周澍齐聚一堂,共话亚运背后的人文故事。

“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近期,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一句歌词,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尽管来自不同国度,亚细亚,正是在脚下这片热土奋斗拼搏的所有人的共同的家园。

自从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以来,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就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事。可以说,亚运会不仅仅是一场运动会,更是一次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新德里、阿什哈巴德、东京、德黑兰……周澍以自身丰富的经历为线索,钩沉一座座“赛事之城”的独特风采,寻找渗透在城市之中的体育血脉,并将亚运会及其管理组织的“前世今生”向读者娓娓道来。

细数各届亚运历史,这也是一场从骨骼到精神的行走,经由对亚细亚地理人文的展开,眺望浩瀚幽深的世界。

“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温度、具有强烈艺术气质的佳作。”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周俊现场分享了自己对《赛事之城》的三点深刻印象:第一,基于体育,见证文化。全书通过细腻的笔触,为各国精彩纷呈的亚运会注入了文化的故事;第二,走进城市,身临其境。作者的文字具有强烈的镜头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一座座亚运城市的街道上,身临其境地穿梭在亚运城市的人文气韵中;第三,诠释精神,感悟人生。全书记录作者这几年与亚运相关的所见、所闻、所悟,是了解亚运之城,感受体育魅力非常好的一个窗口。

共青团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凌霄则认为:“体育本身就是青少年教育引导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亚运结束以后,如何让广大青少年更加热爱体育、积极参与到体育当中来呢?我觉得,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阅读优秀的体育类书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名家品读推荐

《赛事之城》面世后,各界名家也纷纷关注,给出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书深入研究亚运会及其起源,以及多年来的演变发展,并对其进行全面概述。不仅深入探讨了亚运会的历史,还展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与此同时,本书对这一亚洲多元体育赛事的文化和体育意义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探索。无论你是体育爱好者,抑或是对亚洲文化感兴趣,这本创新之书为你提供了了解亚运会内核与亚运世界富有价值的洞见。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主席 坤莹·帕塔玛

 

德智体群美同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各具感悟、各展莹泽。

作者以细腻颖敏的内蕴、不期而遇的潇洒、逸游文化瀚海的浪漫,通过观察、分析和笔触,用深邃的视角、文化的维度和心灵的感召,透释出文体共融、映衬出体育意度并剪影出拼搏人生的故事,为文体界带来耳目一新的妙悟和气息,促进文化与体育不期而至、传统与未来逐梦飞扬。

——亚奥理事会(东亚区)副会长、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 霍震霆

 

人类为什么喜欢涌向城市?因为城市繁华热闹,闪烁着文明的星光;人类为什么在遥远的古希腊就发明了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不断测量挑战人的能量和精神的极限。

《赛事之城》记述众多城市传接体育薪火的事实,又将人类、城市和体育三点连一线,揭示出像地下河一样默默流淌的文明史。

——《收获》主编 程永新

 

工作之余,伊依旧笔耕不辍,且时有佳作诞生,这便是热爱,便是才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 麦家

 

亚洲人也掷铁饼。亚细亚古老悠久的文明史中,自然包含了体育这个章节。《赛事之城》描述的亚运之城回荡着一种古老而雄壮的声音,那是亚细亚奋起的呐喊声。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苏童

 

我是在“亚洲雄风”中成长的一代,北京亚运会第一次让我意识到亚洲之多元与活力。这本图文并茂的作品集,提醒我们多样、开放文化之重要。

——著名作家 许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