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Race——我校举行2023年“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246 发布时间:2023-06-07 15:31:49
作为杭外最高规格的年度英语演讲比赛——“周恩来杯“,不仅是一场语言与思维的碰撞,也是每年外文节的收官大戏。5月19日下午,杭外2023年“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如期而至。八位选手聚集在一号楼报告厅,根据给出的题目进行演讲和即兴问答,高二、高三年级全体同学到场观看。在此之前,参赛选手已经完成了比赛的笔试部分,而最终排名将由笔试和演讲成绩综合决定。比赛由高三大预班的谭嫣然和王闽柔两位同学主持。
主持人:谭嫣然、王闽柔(左起)
“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是杭州外国语学校每年一度的外文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中阶段学生校内最高规格的英语演讲比赛。参赛主体为高三毕业班学生。
学校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英语总评成绩排名确定四位男生和四位女生为参赛选手。整个比赛分为前期笔试和现场演讲、问答两部分。得分最高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即为本年度“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的总冠军。
同学们观看赛前视频
赛前,主持人播放了选手们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视频,作为每年演讲前的预热节目。今年的视频亮点满满,无不带有选手独特的个人印记。或和歌而舞,或回首时光,或诠释艺术,或反映潮流。短短三分钟,一幅生动的个人画像便被展示了出来,也为接下来的演讲蓄足势头。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Life Is a Race”,是一个对生命的比喻。参加本次演讲比赛的八名高三选手——钱成城、孙秋淼、高子逸、嵇灵、王喆炜、麻赫皓、卢东以及任乐山同学,都对这一比喻作出了自己独到的阐释。他们或立足当下,结合时事阐发见解;或由自身经历着手,从人类的认知、艺术的发展等多个角度充实这一比喻;或从“比赛”本身出发,对这个名词展开多角度的剖析。八场演讲,八种不同的风格与见解,他们为大家贡献了一场思维的风暴,也展示了和山时光带给他们的深厚素养与文化积淀。
男生组冠军:王喆炜
女生组冠军:嵇灵
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由外教Joshua老师提出问题。他联系《庄子》等古籍,区分概念间的细微差别,提出了带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批判思维的问题。这无疑是富有挑战的,各位选手也立足演讲稿,展开了简短有力的回答。
演讲结束,高三大预班的邵帅同学带来了精彩的串场节目,歌曲“We Can’t Stop”。
在宣布奖项之前,Joshua老师对选手表现进行点评。作为本届高三同学的外教老师,他对选手们的成长感到由衷的欣慰。他鼓励大家,要成为”the sprinter, the explorer, the performer, the author”。无论今天大家对生活的诠释如何,他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每个杭外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比喻,从而生根发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最后,主持人宣布奖项,王喆炜和嵇灵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本次“周恩来杯”英语演讲比赛男生组和女生组的冠军。周华伟副校长为参赛选手颁奖。
“Life Is a Race”,但是,即将从杭外出发,站在迈入新世界门槛上的同学们,永远能对人生做出自己的定义。正如外文节的主题,“Hand in Hand, Shape the Future”, 未来就在眼前,等待大家去创造,去改变。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杭外学子共同启程。
获奖感言:
男生组冠军:王喆炜
我在杭外的六年旅程处处有演讲相伴,但这条路绝非坦途。有初一首次登台就获奖的欣喜,也有之后比赛屡屡折戟的失落、迷茫,更有无数个夜晚数易其稿,打磨推敲的努力与艰辛。正因如此,这次能有幸捧杯,对我来说是一个诗意的循环,好似杭外六年,自演讲始,也由演讲终。
这一路,见证的是我在杭外汲取的深厚养分。演讲之意抒于胸,而杭外向我展示世界之大,一步步掘宽我的格局。她用深广的胸怀影响着我,让我关心天下事却不落窠臼,教我诉诸理性亦不忘情感。当然,要从缥缈的词海中抓住达意的词汇也绝非易事,我深知前方道阻且长,但是经由杭外六年,看到自己略略驯服语言这匹烈马为我所用,我有底气在这条长路上立下小小的里程碑。
这一路,是我与自己的和解,也是我深入了解自己,剖析自己的过程。演讲风格或严肃或诙谐,但适合自己的风格却略显难寻。这次演讲在我看来是一次自由的尝试,将六年厚积的经验做一次薄发,站在台上的,就是完完整整的“我”。这份具有深刻个人印记也满足了我小小癖好(也即文字游戏)的演讲,是这六年来最尽兴的一次。灵感泉涌至深夜三点完稿,背诵七百余词却未花多少功夫,因为全篇的文字都处在对我最舒适的语言流,好似平时聊天的轻松随意,又有发自肺腑的情感共鸣。做这次演讲,更像是对舞台的完全享受,更像是站在台上,与台下的观众畅聊而已。或许享受舞台,自然晓畅的演讲,于我才最为适合。
比赛前一天,看完六年生涯最后的一次戏剧之夜,回到家,除了惊叹,即将毕业的那份不舍便喷涌而出,于是打开稿子,将最后一段整个改写。沉浸于毕业大戏的氛围,我将一句歌词加入了演讲的最后,也暗合演讲的主题。重写完的最后一段,是我对母校的告白。稿中写到,在杭外的这六年并不是一场毕业后戛然而止的比赛,而是我们作为杭外人共同踏上的旅程。同样的,今天这场演讲也绝非比赛,而是一场观点碰撞,追求理想的旅程。就像那块早已泛锈,却在每年按时出现,目送着一届届青春学子的周恩来碑,它便是一代代杭外人旅程的见证者。
这一路,感谢小和山脚的母校,让我成为一名“杭外人”,这深刻的烙印就足够说尽无数的感恩;感谢一路走来陪伴我六年的陈培君老师,这样持续六年并且必将继续延伸的情缘,或许只能用命运的恩赐来解释,Msc是我成长旅程的见证者,引导者,更是参与者;感谢为我加油打气,以及在赛前视频出镜的每一位同学,你们贡献了爆炸的节目效果,也是我站在台上必不可少的支撑;感谢父母的陪伴,亦感谢自己的努力。
就用演讲稿来结尾:生活的旅程仍将继续,让我们用爱丈量之。
女生组冠军:嵇灵
当主持人报到我的名字时,我正坐在我的朋友们——“青青草原”的另外三只小羊身边。我和金秋葭猜测着女生冠军是其他三位选手中的哪个,随后她说私心还是希望我能得奖。就在那一刻,我们听到了我的名字——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以为先报的是三等奖,或者什么单项奖。直到我再次走上舞台,直到我看到主持人手中的奖杯,直到那沉甸甸的奖杯被送到我的十指间——我才如梦初醒,天哪,我真的夺冠了。
上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上一次同时对着这么多人进行演讲,还是在英特初三时的招生宣讲会上,我作为初中生代表进行宣讲。那时的我对宣讲的内容焦头烂额,晚自习时与相熟的语文老师通话,崩溃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上台前,我茶不思饭不想,感觉自己就要晕倒在台上。结束后再看之后宣讲的高中学姐,看着她从容地在舞台上踱步,她自信大方的手势,听着她平稳清晰的声音,我简直无地自容,以为自己注定与舞台,与演讲无缘。
但是,三年之后,杭外给了我一个机会,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终于,这一次,我能够在公布题目的当天就确定立意,写完讲稿;终于,我能够自信地走上讲台,能够与评委对视,能够在脸上挂上微笑。也许这就是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带来的从容;也许这就是杭外一次次的课前演讲、小组讨论,所有优秀的伙伴们在我身上刻下的。终于,在我与母校的最后一次狂欢中,这些伏笔得以揭晓。
我想感谢这一次机会,并不因为它为我带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座奖杯,并不仅仅因为它激发的思考和它带来的观点碰撞;我要感谢它,因为它是一面宝贵的镜子,映照出我的成长。三年前那个在台上发抖的青涩的女孩,终于能够自信地站稳脚跟。它映照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像校训所说的,为未来做好准备的自我。不再恐惧,不再退缩。当我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我所微笑面对的,不仅仅是我的朋友和听众们,更是我自己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这座奖杯对我真正的意义:它是一座成长的里程碑。在这个完美的句点之后,人生也将翻开新的篇章。而现在,站在杭外宏伟的校门前,我终于能自信地说出:是的,我准备好了。
我期待着。
(图文:王喆炜、嵇灵、刘锡哲、李童、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