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播下希望的种子——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参观校友南科望博士实验室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101 发布时间:2023-05-29 14:19:30

5月23日,在党委书记、校长王华琪,科创学院院长、学生处主任朱伟杰,教务处副主任吴承瑶等老师的带领下,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代表参观了我校知名校友南科望博士的科研实验室。

南科望,杭外2010届高中毕业生,现为浙江大学药学院百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14年本科毕业于美国莱斯大学,获材料工程学位;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机械工程学位。2019—2020年于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2022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用于智能诊断、药物递送和脑机接口的生物集成柔性电子器件。

南科望博士向同学们介绍了浙江大学药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具体专业,以及他本人负责的研究课题与成果。之后,同学们还聆听了三位优秀科研老师的研究课题报告,了解了生物医学、高分子化学等科研项目内容。其中黄浩博士的课题报告特别贴近大家的生活。他详细讲述了有关智能口服递药系统的研究背景。此研究中提出的新型结构与遥控投药构想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口服药所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

在实验室,同学们看到了深邃的真理具象化成的示波器、显微镜等一台台精细缜密的科学仪器。大家或围观研究员操作实验器械,或与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感悟及对于生物药学问题的理解。整间实验室里人头攒动,惊叹之声频频。有同学戏称这次参观是“一次实验室里的春游”,大家都被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深深吸引。同学们离开时都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希望能在这个充满科技之美的地方再做停留。


在参观总结中,党委书记、校长王华琪首先感谢南科望博士及其科研团队提供如此好的机会给杭外的同学们参观学习。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他指出,科研不仅需要缜密的思维逻辑,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也许未来同学们中的一些人并不会走上科研道路,但这种科研精神会驱使大家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更富有创造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学生参观感言

在聆听了南科望学长的讲座之后,我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科研就只是研究晦涩难懂的、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公式与模型,但是通过南博士和三名团队成员的讲述,我了解到科学研究也是注重实用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科研的目标之一。比如,南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的“可闭环胰岛素泵”旨在解决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的不便,采用“腰带注射器+电子芯片”的方式实现胰岛素注射的全自动化。科研的魅力或许正在此——提出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然后通过智慧和努力去追梦,去实现它。南科望博士的实验室充满智慧和创新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也让我对未来的规划充满希冀。

——高一3 胡童昕

 

初夏是生命绽放的时节。踏着五月末尾的阳光,杭外高一年级的同学们有幸前往参观南科望校友的实验室。他和团队成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他们富有创意的研究方向与生物医学的未来前景:在分子级别上为药学发展提供新解。在南博士的演讲中有一些超越年龄、超越专业的东西:那是一种杭外人对于家国乃至对于人类整体的使命感。

 

最后,南科望博士将我们送至门口,眼睛里仍带着十六岁的清澈与坚毅。在他与我们身上似乎有一些很相像的东西,那便是杭外所带给我们的梦想与使命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南科望博士身上发了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我们——不论我们以后会不会走上科研的道路,这次参观所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印记都是终身的。让我们都能像王华琪校长在致辞中说的,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长成自己心中的模样。那时,我们便能无愧地对着这世界说:我们,是中国的青年;我们,是杭外的青年。

——高一7 李思涵 

 

南科望校友作的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以及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让我切身感受到科研的过程,受益匪浅。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了解到了浙大药学院师生平时的工作,还感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对于科技、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将会努力学习,将来为我国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一4 张靖轩

(图文:卢东波、吴佩纯、刘欣怡、杨梓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