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和山大讲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征天教授到我校讲学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39 发布时间:2023-05-19 16:22:14

为进一步拓展杭外学生的视野,激发同学们科技人文研究的兴趣,本学期学校开设“和山大讲堂”,先后邀请浙江工商大学郁建兴教授、西湖大学许田教授、北京大学王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少博教授等“大咖”来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知识之门,点燃科学研究的梦想!

 

讲座进行时

5月14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卢征天教授到访杭外,为杭外学生带来了《探索古老的冰与地下水—神奇的氪-81》主题讲座。卢教授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院长,以课堂的形式开启了本次讲座,带领同学们重温了课堂上有关物质的知识。

卢征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少年班学院院长。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199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博士学位;1994-1997年在JILA研究所任博士后;1997-2015年在阿贡国家实验室物理部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并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担任兼职教授。2000年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2006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Fellow;2009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Francis M. Pipkin奖;2015年获得国家创新人才计划支持,同年全职加入中国科大。在2011-2013年期间担任美国国家核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2015-2016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精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2015至今担任德国核物理马普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讲座开始,卢教授以矿泉水瓶作为道具,生动形象地引出了空气中物质组成这一重要的科学问题。以此为导入,卢教授开始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前沿技术:利用同位素Kr-81测定在十万年到百万年范围的地下水和冰样年龄。经过卢教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十万年到百万年的年代范围是C-14所不能覆盖的。而该方法——利用物体所含气体中的氪-81同位素测定年代,在50年前已经提出,但是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直到近期才成为可能,这一成就正是由我国科学家提出并发展了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

卢教授及其团队经过数十年的攻坚,将检测所需冰量从100公斤降至10公斤,最后降到1公斤,使深层冰样的断代测年成为可能。通过对于这项技术进展的认识,同学们增长了关于同位素、衰变、丰度的知识,充分认识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与科研之路的魅力。他希望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能成为国内、国际地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并建立世界上首家放射性氪、氩定年检测中心,推动我国地学科学家取得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在讲座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所提问题从原子阱的误差到科学家的日常等,内容广泛,天马行空。卢教授都耐心地给予详尽而深入浅出的解答。相信卢教授的讲座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激起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渴望。

 

参会学生感言

卢教授的讲座,让我了解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这种神奇的方法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使我对卢教授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卢教授的坚持。几十年对一项研究的专注,终使得卢教授成为该领域的权威,而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坚持精神。在杭外“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的校训指导下,希望我能成为像卢教授一般品学兼优,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初三1班 马昊

 

卢征天教授的讲座介绍了氪-81同位素测年的先进方法,让我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卢教授团队利用原子阱痕量分析方法攻克测量难题,使81Kr测年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他们提取并分析了来自七大洲的样品,为研究地下水循环提供关键的时间信息,同时也在青藏高原、南极洲和格陵兰寻找古老的冰样。在这次讲座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家对于科技、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将会努力学习,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1班 黄磊

 

在听完卢征天教授关于Kr81的讲座以后,我了解到教授在科研二三十年来艰辛的过往和取得的重大突破,让我对科学与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杭外的校训是“为祖国而学习,为未来作准备。”我希望能秉承这份理念,努力学习,奋发有为,将来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初三1班 汪嘉田

 

中国科大卢征天教授莅临我校进行学术讲座,不仅科普了有关核物理与地球科学的知识,讲述了自己艰辛的科研历程,更激发了同学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兴趣,可谓受益颇丰。杭外学生一定能在这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激励下,为建设一个更加富裕美好的现代化国家奋发努力!

——高一7班 郑博岩

 

物理学是一门既壮美又深邃的学科,学好物理是把握物质世界的必要条件。在这次讲座中,我了解了许多新奇的科学技术,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和挑战。我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用知识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高一7班 项延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