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时培训: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训班在我校顺利举行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4150 发布时间:2022-11-25 11:28:10
11月15—18日,由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举办的“2022-1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训”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3名初中语文教师与杭外同仁相聚一堂,通过理论引领、观摩研讨、实践分析等形式,解读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建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尝试探索实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科学路径和有效策略。研训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名师,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开设专题讲座和研讨公开课。
01专题讲座:激发感受力,提升阅读力
11月15日上午,培训班首场讲座围绕“《红楼梦》整书阅读的教学定位”展开,主讲人为杭外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倪江。 倪老师列举了2011—2021年全国各地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考题,分析考题的考法与方向,盘点出《红楼梦》整书阅读的定位,考查范围、内容、能力及任务型命题特点,并向学员们介绍了面向中学一线的整书阅读研究专家,在《红楼梦》整书阅读上的学术特点、观点描述、典型任务。倪老师总结出其中的共性:认同《红楼梦》是两个世界或三个世界说;诗(情)礼对抗的主题;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模式;重视前五回,重点在人物形象理解上,重视“红楼文化”;任务驱动下有效推进整体阅读。
倪老师还向学员们介绍了杭外语文教师的整书阅读项目操作模式。《红楼梦》阅读周期以半个学期为宜,可提前将文本任务安排在较长的假期进行,单元课时安排为20课时。建议将阅读、活动的自主权放给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阐释的权利,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札记,或仿效脂砚斋的方法进行评点。项目操作不宜过多过密,避免挤占安静阅读的时间;也要避免将《红楼梦》肢解为零碎的活动,丧失整本书阅读的效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项目的成果形式多样,可针对不同的成果形式制定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1月16日下午,杭外语文教师屠美玲为学员们带来“整书阅读指导的可为和慎为”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屠老师作为杭外资深语文教师,带领学员们一起回溯了杭外语文组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历史。屠老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度解读,并援引各国语文教材中关于整书阅读的原理,提出了诸多让学员们醍醐灌顶的整书阅读实践箴言。她认为,整书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建构阅读经验。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建构阅读共同体,营造一个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阅读氛围;其次,要和口语交际、跨媒介表达相结合,分享交流阅读体会;最后可以和创意写作相结合,输出成果。这些深度解读和建设性的意见,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屠老师在讲座中还展望了语文教育的未来,认为整书阅读必会发展成专项任务和其他任务群有机融合的格局。她也期待“整本书阅读和研讨”能够成为教学和评价的新常态。讲座之后,屠老师还和学员们一起探讨整书阅读的理论实践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快乐分享,足见杭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教研之风。
11月18日上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连中国为学员们带来主题为“如何提升我们的阅读力——以《水浒传》为例”的线上讲座。连老师结合自己的思考,围绕“阅读力”,分四个部分与学员分享了“整本书阅读”在中学教育中打开的某些可能。
第一部分是“心驰神往”。连老师认为阅读是一座王府,读者要学会深缀在文字中,要让自己平时因功利而紧张的心松软下来。在教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容易让学生养成非常强的目标感,关注阅读的实用性。但这种阅读会让孩子的感觉钝化,变成扫描某些情节来契合已有的观点。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假阅读,必须有丰富的感受力才能让心灵有丰富的领悟力。第二部分是“咬住语言”。连老师认为,浮泛的读书只能留下对故事复述的基础性阅读,讲出一些人尽皆知的道理。仅对情节的迷恋会让书本悬浮在我们记忆里,最后淹没在时间的长河当中。阅读不能只停留在情节的表象上,而文字是我们走进作品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要学会带领学生去咬住语言,因为语言本身就在寻找和咬住读者。
第三部分是“人文思辨”。连老师以鲍鹏山老师和金圣叹先生对武松评价的例子,讲明阅读应真诚地对待自己,去诞生自我的阅读发现,这是与作品内在对话的重要依据。阅读要有突破,有创新,有新鲜的见解。否则阅读结果千篇一律,阅读就会概念化,模式化。阅读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由一己之思达社会与天下。第四部分是“唤醒自我”。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带领学生自我融入,在阅读中构建自我的力量。读书最重要的事情是自我完成与自我实现。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籍时,发现它与自己发生的关联是艰难且无益的,需要我们学会用时间去积累、等待、揣摩,才能够让自己与书产生更宽广而隽永的联系。阅读与等待,能让自己走出狭隘的山谷,走向宽广的大海。
连老师指出,高质量的阅读是为了让我们拥有独立的头脑、饱满的人格、富有弹性的内心世界。读好书,是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让我们学会将书中的字字句句落在孩子们生命的玉盘里,听文字与内心碰撞通融的声音。
11月16日下午,杭外黄越欧老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学生的阅读为起点的名著导读课设计”。黄老师从杭外一直以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探索实践的历史出发,介绍了杭外摘抄讲评、阅读驱动任务、课本剧改编、广播剧与音乐剧创排、学生命题尝试等实践模式。作为校级课题《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实践研究》负责人,黄老师还分享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问卷调查与结果,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课例,让学员们对名著阅读教学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一线教师而言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她还展示了杭外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各种学习成果,让学员们感受到扎实细致、潜心教育的杭外作风。
02公开课:建构阅读共同体 分享阅读真体会
11月17日,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论,在真实的课堂中观察与发现,初中语文组分享了三节精彩纷呈的导读课。
第一堂课由初中语文组许海萍老师带来《朝花夕拾》导读课。许老师以学生对《朝花夕拾》问卷反馈结果导入,梳理了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篇目。基于学生对名著内容兴趣高低的差异化学情,给学生以不同的阅读建议:整本书阅读、兴趣跳读、专题性阅读。随后,许老师引领学生赏读了长妈妈、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的外貌描写,学习了白描手法不作铺陈只求传神的特点。学生们学以致用,从《朝花夕拾》名篇中找出运用人物白描手法的其他例子,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白描的妙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补充,授之以渔,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堂课由初中语文组孔黎娜老师面向初三年级学生开设《艾青诗选》导读课。孔老师以学生对《艾青诗选》成果输出方式的选择结果导入,引用王晓的阅读建议,“不要默读,最好朗读出声音来”,请学生上台大声朗读题材、风格各异的艾青组诗,引出艾青诗歌创作不同阶段的不同风格。接着,孔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课堂上学过的诗歌赏读方法,从意象、画面、形式手法、语言等角度,结合初读旁批来品读艾青诗歌中的“诗味”。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黎明”这个意象在不同时期诗歌作品中的差异,并通过比较阅读,体会凡尔哈伦诗歌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最后,孔老师借用铁凝的评语,阐述艾青诗歌的时代意义。整个课堂,老师把握有度,充分体现了“导”的作用;学生自信大胆,精彩展示了“读”的主体。
第三堂课的开课教师为浙江省名师工作室优秀学科带头人、杭州嘉绿苑中学李浩老师。李老师由教材内《世说新语》选篇《咏雪》为教学起点,尝试用任务来驱动初一学生阅读,走进《世说新语》。李老师介绍《世说新语》,“言论丰采,跃然纸上,如闻其人,如见其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主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请各组从《世说新语》中选择部分篇目与《咏雪》组合成学习专题,向同学们展示。李老师明确了小组分工的要求,在各个小组讨论完善任务时细心指导,在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时归纳整合,从景、物、人、情几个层面,引导学生领略魏晋时期的环境之美与人文之美,激发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整堂课可谓精彩、大气!
培训基地老师与优秀学员合影
培训期间,部分培训学员还观看了杭外校艺术节文艺汇演。本次活动促进了杭外、之江实验学校、嘉绿苑中学三校语文教师间的交流,汇聚了来自浙江省八个地市的语文界同行切磋共议,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互相激发,试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痛点和难点上有所突破,具有教学实践上的现实意义。
03培训学员学习体会
萧山区楼塔镇初级中学 李如卓
有幸聆听了倪江老师带来的《<红楼梦>整书阅读的教学定位》讲座,内容详实,让每位学员开拓了视野,大家觉得获益匪浅。讲座开始,倪江老师列举了2011—2021年全国各地关于名著《红楼梦》的考题,分析考题的考法与方向。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思考如何去阅读名著前,不妨先去研究近年来考试真题的方向与目标,根据这个方向去落实阅读目标并设计阅读方法。
光有目标,缺乏理论指导是行不通的。倪江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学一线专家教授在《红楼梦》整书阅读上的理念与实践。知事全可不一叶障目,我们可以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学习,但倪江老师指出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贪多,而是要去思考某些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在众多学说里找到事物的共性,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当他谈到中学一线专家教授《红楼梦》的教学方法时,让我想到田晓菲女士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总是带着很多包袱和很少的自己去读书。我们知道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这些知识,常常使我们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决定我们要在书里读到什么。”对于事物抱着怀疑是很重要的,否则阅读是无法更深入的,更何谈指导学生学生阅读,这句话在我阅读时常常在我脑海浮现并刺痛着我。
有时候我为了指导学生整书阅读,常常带着功利心的目标,快速浏览书本,没有关注太多的思想内涵。为了快捷获取过程,会选择去看一些整书阅读的设计刊物,然后去模仿实践。如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曾让学生做过人物品析、写人物小传,为贺龙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为彭德怀写一份求职信等,但是现在想来有些任务偏离了历史情景,思维的深层次未有涉及。倪江老师的教学指导意见给我了很大的帮助,在指导学生学习前,老师要进行素读,耐下心来慢慢读,做批注,这个时候你会有不一样的解读。有个人之见解,再去看他人之见,操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二中学 曾祥华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屠美玲老师幽默风趣,激情豪气,爽直智慧的讲述让我深深理解这句话!一个对职业热爱,对阅读热爱,对学生热爱,对语文研究热爱的人,亦是一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人!屠老师以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解读引入,结合其实践经验,从阅读不同阶段的目标设置,阅读实践探索,阅读策略、阅读共同体建构、整本书阅读评价、中考名著命题特色等角度进行了分享。师者,解惑者也!
屠老师智者般的点化,让我们触摸到整本书阅读推进的路径。但一个老师要想能灵巧通透地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情趣,甚至成为一生的习惯,单凭技巧点拨是做不到的,还需我们有"诗书满腹"的熏陶。想到这些,不免有些惶恐:现有阅读量太薄了,每天疲于奔命应付各种事务,阅读一事已渐行渐远,有多久未静心读一本书?有多久未沉心研一本书?阅读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幸得这几日闲,再享读书乐,愿未来的教学路上能如屠老师一样坚持心中的热爱,坚持为学生做一个阅读的示范!
江山市城南中学 祝青均
聆听了连中国老师《如何提升我们的阅读力——以<水浒传>为例》的有关整书阅读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就我个人而言,整书阅读是一个新生事物,倒不是说没有听说过整书阅读,也思考过整书阅读,但是总感觉在现行的中高考人才选拔制度下,整书阅读得谨慎又谨慎,怕一个行差踏错就会误人子弟。连老师今天的讲座于我而言如醍醐灌顶,抛却了许多的顾虑,解答了很多的疑问。连老师把整书阅读分成四个阶段:心驰神往是基础,咬住语言是支撑,人文思辨是依托,唤醒自我是关键,让人感到整书阅读的必要和乐趣。继而以《水浒传》《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和人物加以注解,旁征博引,生动易懂,极富文化韵味。阅读就在于在逐句逐句中发现问题,就在于由阅读唤醒学生生命的价值,进而体味到文学力量的伟大,感悟到生命自由与华彩。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第二中学 乐赫兰
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是让我很困惑的领域,又因为考试只有5—8分的分值,所以觉得没必要花大力气;但是这次培训让我改变了看法。首先阅读是一个人终身的习惯,是能让人终身受益的,而功利性阅读无法让人走得远。其次,要尊重个体的阅读喜好和体验,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这也是一个人走入社会最好的生命状态。被逼阅读,读别人限制的书籍,无疑是痛苦的事情。最后,对于整本书阅读,我觉得老师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好书, 给学生提供一些平台,分享他的阅读体验和成就,让学生感悟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若能在阅读中自由快乐的翱翔,这将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很喜欢杭外屠美玲老师引用木心先生的一句话:阅读是安安静静的风风火火!
(图文:教科室、初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