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幸福属于劳动者——我校组织开展高中学生劳动教育系列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463 发布时间:2022-11-25 11:10:31

一)组织召开学农动员大会及农业知识讲座

116日晚,高二、剑高一年级在体育馆二楼举行了学农动员大会,大会由学生处副主任李汉清主持。

李汉清老师首先对提前布置场地的志愿者表示感谢,并以此开头,教导各位同学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这也是本次学农活动的目标。李老师还强调了学农的纪律与注意事项,在不同农业活动的介绍视频中,同学们对各类农具的概念及其使用规范有了较为基础的认识,正所谓“有备无患”,为第二天的学农储备了理论知识。

地理组刘妍君老师呈现以水稻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知识讲座。讲座内容从一日三餐出发引申到水稻相关知识,图文并茂、问答交互的“课堂式”讲解收获了台下同学的好评。

“水稻种植过程”的介绍中,刘老师以“模拟插秧一分钟”的体验游戏邀请同学互动,并请参与同学分享体验感受,场内气氛推至高潮。体验者之一高二4班方磊同学分享道:“短短一分钟插秧的尝试已经让我感受到耕种的辛苦与枯燥,比起在教室可以一整天坐着的我们,他们是那样的不容易。希望这次学农活动可以让我们领会到农民劳作的艰辛,从而杜绝粮食的浪费。”轻松的氛围,既令同学领略劳动之艰辛,又为即将到来的学农带来更多期待。

接着,刘老师用一组现实数据道出校园一日内食物浪费的现象。场馆随话语落地坠入一场令人动容的沉默。安静的气氛下,刘老师缓缓讲述着老一辈为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当袁隆平先生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之上,周边同学不禁正了正坐相,不出一语。这份沉默无声净化着在场同学的心灵。

会后,离开的人潮没有日常般喧闹,自愿留下的同学们将场地恢复如初,干净整洁。

 

高二7班 丁和撰稿

                          

(二)组织开展农场学农实践活动

11月7日,临近立冬,天气却格外温暖明媚。我校本部高二和剑高高一年级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学农活动。“有芒之种,忙有所得”。一路上,我们看到,田野中金色的稻浪泛起层层涟漪,秋景美不胜收。

农场学农实践,是杭外一直以来劳动教育的传统项目。学校依托后勤公司农场的优势,让学生直接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了解农业生产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哲理,锻炼辛勤劳作的意志品质。




除草、种菜

抵达农场后,同学们沿着一大片金灿灿的水稻田走向劳动场地。在热闹而又不失秩序的氛围中,同学们分成了劳动组和炊事组,搬着工具与物资前往场地。




上午的劳动是除草和翻地种菜。有了初中时的经验,除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人戴着手套,挽着裤腿,蹲在茂密的杂草丛中连片拔起;有人扛着沉重的锄头,卖力除断地表上坚韧盘曲的枯树茎;有人站在田埂上,整理和运走成堆的杂草。杂草虽多,在同学们高涨的劳动热情下,很快便被处理得干干净净。在除完杂草的土地上,同学们体验了种植青菜。在实践之中,大家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长时间的弯腰与劳作也让人切身体会到了耕种的辛苦。


割水稻、清理菜地

收割水稻的体验同样令人新奇。同学们挥舞镰刀,模仿农民伯伯们的姿态艰难却认真地割下一把把水稻,学习了一项新的技能,也体验了一把收获的喜悦。




下午的劳动活动愈加丰富。尽管已经劳作了一个上午,同学们热情不减,依然积极投入活动中。无论是清理冬瓜地、开垦菜地,还是挖番薯,都有别样的乐趣。灿烂的阳光下,不顾扬起的泥土,同学们三三两两蹲在田间,找寻着更大更好的番薯,不时或许用沾满黑泥的手擦擦脸上的汗水,收获的是一片欢笑与劳动的幸福。





抓鱼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抓鱼活动:急切地换上防水服,守候在浅浅的泥潭边,还未下水就已为偶尔露出水面的鱼鳍惊叫。捕鱼活动正式开始——“三,二,一!”倒计时结束,鱼塘边的孩子们兴奋地或扑或踱入塘中,溅起的泥水使得岸边的围观者们连连后退。一时间,惊喜的尖叫与欢呼声不绝于耳。同学们在泥水中蹒跚着扑向游鱼,哪怕与泥水亲密接触一番也毫无畏惧。有人幸运地很快捉住了大大小小的鱼,高举着或是将其紧紧抱在怀里,在相机前露出了快乐的笑脸;也有同学虽然屡战屡败却也屡败屡战,不言放弃,最后也都有所收获。



炊事篇

炊事组的同学到农场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我们的午餐。他们摆开了阵势:油盐酱醋齐备,青菜、土豆、南瓜洗好切好,五花肉真的很难切,大家轮流上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搞定。简易的土灶开火了,先烧饭,可惜经验不足,急于求成,第一锅烧焦了!重来,慢工出细活,第二锅完美。接下来是炒菜,炊烟袅袅,翻炒之时香气四溢——“红烧肉、盐水虾、香菇青菜、土豆丝、肉片南瓜”,大厨们分工合作,将一道道美味摆在眼前。“开饭啦!”一声招呼,早就垂涎欲滴的我们一拥而上,争抢着各道美味,夹杂着欢声笑语,好不快乐!















学生活动感言

高二年级  杨斐童

这是一次疲惫不堪但精彩纷呈的学农活动。对于劳动组的同学来说,他们上午在垄上耕锄,下午在地里挖番薯,除去用餐和短暂的休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歇。不论是被烈日蒸晒出的一滴滴汗珠,抑或是被泥塘点染的一件件衣裳,他们从未扔下锄头不干,或是在泥浆里玩水摆烂,而是用行动证明他们的毅力与耐心。对于烹饪组的同学来说,炊事也是一件苦差事。八位同学在“牺牲”了他们的腰椎间盘、被烟熏的眼睛和一双双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手后共端出四荤五素附带一个惊喜——糖渍番茄!这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五星好评。

 

高二年级  张琦玥

学农结束后,劳动一天的疲惫感催生出良多感触。由于我在劳动组,除草、翻地、移植青菜、种油麦菜都是全程参与,所见也十分多,其中几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翻地时,我听到虞杨英同学说了一句:“我感觉我要爱上这片土地了。”在一下下抡锄头、撬土块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体会到劳动的魅力,并为彼此的劳动热情所感染。不管力气大不大,不管累不累,同学们都用着十足的力气在劳作。在亲身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仍清晰地记得种油麦菜时徐之凡同学的一句“我以后一定一点饭菜都不剩”,这是体会了播种的艰辛后由衷的感慨啊!劳动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每次弯腰种苗时,我都忍不住心中感叹:短短几个小时的活,远比想象中累,而农业劳动者们的工作必定远超我们想象。“纸上得来终觉浅”,所谓辛劳,所谓珍惜,真的体会过后才知道。

 

高二年级  段盛堃

学农一日之余,烹饪从一项爱好突然变成了一件任务,无论是高手还是小白,在面对四十人的烹饪重担时,压力都会不自觉地笼罩全身,柴火取代煤气,工具的缺乏,不熟悉菜品的出现……一项项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而5班的烹饪组并未被一个接着一个的麻烦吓倒,我们也曾数次失误,米饭糊锅,油温控制不到位,点火过程一波三折……但同学们总是能非常快速地总结出经验教训,继续提升、改善自己的工作。一开始简单的蒸米饭便让全组有些手忙脚乱,而到最后,接到红烧两条鱼的加餐任务时,大家也能默契配合,淡定从容。一天的烹饪过程,便是一天的成长过程。

 

剑桥高一 谢佳辰

清晨,刚到农场,旁边的同学领了工具下地,我们却需要在入口处领取食材和做饭工具。而后,因地头无水,我们便用自来水将几大筐的蔬菜一一洗干净。好不容易将菜洗干净、切整齐,那几筐蔬菜看得上比人还重要,稍有碰撞便会引起一片的气声与此起彼伏的“小心”。菜下锅后,有时因翻炒的力度大了些,菜难免掉出锅,而后,再次响起一片“啊”声。

炊事班的一日是伴随着烟火与菜香的:烟囱口飘出热气,锅盖掀起时飘出迷人香味,夕阳下天空飞翔着白色的鸟儿,傍晚归家时爬上树梢的月儿,一切的一切,构成了美好而特别的一天。

学农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我们不应忘了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并非天生如此,当我们站在山顶感叹风景正好时,也不应忘了山脚下的众生。

 

剑桥高一 唐浩宇

经过此次学农活动,同学们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体会劳作的辛苦。同学们经历了扯瓜藤、做饭、除草、搬冬瓜等活动。在全体同学的不懈努力下,将丝瓜地上面的藤与地膜全部清理干净。炊事班的同学们也不辞辛苦,为全班同学准备饭菜,在菜刀砰砰敲击菜板与火焰的嘶嘶燃烧声中,同学们的毅力又多了一份考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学农实践,同学们认识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理解了农民伯伯们的生活辛劳。

(图文:高二年级、剑桥高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