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使命,礼赞青春——我校高一年级举行“青春诗会”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149 发布时间:2022-11-04 02:39:06
10月23日晚,体育馆舞台聚光灯亮起,点燃了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如火般的热情,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杭外学子以青春之姿态展示青春之自我、青春之活力、青春之梦想。在雷动的掌声中,高一年级“喜庆二十大,奋进新时代”诗歌朗诵活动如期举行。
八支来自不同班级的队伍在会场一侧紧张地进行着正式表演前最后的排练与磨合,为最终的比拼蓄势。高一语文备课组邀请了杭州学军中学资深朗诵指导专家周秋敏老师、杭外语文教研组长楼佳钰老师、语文高级教师苏云生老师以及杭外高三学长李博衍担任本次朗诵比赛的评委。
项延昊、黄斐凡、潘幸妤、姜王皓四位主持人激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安排,并对评委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着“喜庆二十大,奋进新时代”青春诗会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支支队伍陆续登台,用青春的声音,为大家呈现了中外经典的诗歌作品。其诗歌风格跨度之大、题材之广泛与朗诵设计之精妙、青春声线之动人,惊艳了台下的老师和同学。
高一1班朗诵的是艾青《光的赞歌》,朗诵团队的成员们身着具有强烈时代特点的服装深情朗诵,既展现了诗句“黑暗凝固得像花岗岩”的低沉困苦与“山野的篝火是美的”中的俏皮清丽,又毫不吝惜地在“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中盛放青春的热血激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高一2班同学们带来的则是艾青诗作——《向太阳》,朗诵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将“太阳”与“光”两个意象反复吟诵,表现出他们对新时代的愿景与展望。高一3班的精彩演绎,表达了朗诵团成员们对普希金诗作——《秋》的理解,流露出同学们独特的青春思绪。高一4班同学们的演绎,展现了细腻而富有美感的穆旦诗作——《玫瑰之歌》。
凭借精巧的构思与创意,高一5班的同学们还原了《浮士德》中“黎明前的小憩”的画面与情境,带给听众们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了勇于挑战自我的“浮士德精神”。高一6班的同学们选择演绎的是法国诗人兰波的《醉舟》,他们成功地演绎出了诗作理想的瑰丽和艺术的浪漫。《红叶里的信念》诗中充斥着青春的迷茫和坚定,悲伤与力量,在高一(7)班同学们的表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高一(8)班同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诵,还原了廖伟棠诗作《致二十一世纪少年》中灵动的生活气息。
在八支队伍的精彩演绎之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在原创诗歌比赛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四位一等奖获得者,让他们也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对青春的思索。高一1班杨云哲同学的《登青梅尖》,记叙了自己登山观日出的一次独特经历,全诗以清新瑰丽的语言,大胆的修辞与意蕴丰富的象征,将青年之思展现给了在场的听众。《白鸥梦境》是高一6班杜思涵同学的作品,作者将青春的理想投射在了白鸽这一意象上,灵动飞扬。而高一7班朱毅同学带来的《她说》在流畅的文笔间流露出淡淡愁绪,亦渗透出某种傲岸与坚强。高一3班王晨昕同学的《Incident》更是彰显了青春无所畏惧的激情。
表演结束后,特邀嘉宾周秋敏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周老师对我校高一年级选诗角度的多元、朗诵感情的充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针对朗诵设计不到位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她提出要把握每句诗句的情感高潮,丰富朗诵设计的层次感。周秋敏老师建设性的意见让大家受益匪浅。
经过评委的艰难抉择,高一1班最终因其出众的朗诵设计获得了一等奖,除此之外,每个班的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在单项奖的角逐上也异常激烈。本次活动,结合了统编教材诗歌单元与我校的优良传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的平台,充分展现同学们的文化底蕴与青春热情。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文字间流露出的创造性与青春活力,体现了杭外学子身上蕴含的无限可能。而杭外人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一次次的实践中磨练自身,为建设新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附:最佳导演采访纪要
一等奖《光的礼赞》导演 沈若翎
Q:为什么选择《光的赞歌》这首诗?
沈若翎:我是无意间在《艾青诗选》里看到的这首诗。当时在翻诗选的时候,这首诗相较于其它的诗来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格式工整,情绪饱满。开头的几段都是排比,句子很美,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高昂起来,达到最后的情感高潮,非常适合多人轮诵,节与节之间也有明显的转折、递进,有亢奋激动的地方,如“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也有低沉压抑的地方,如“黑暗凝固的像花岗岩”,有抒情舒缓的地方,如“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有也情感爆发的地方,如“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适合不同风格的人同台演绎,也是符合我们对诗稿的预想。其次我想这首诗也可以作为党的二十大的献礼诗,它赞颂了抗争,赞颂了革命。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朝着代表新时代的光奔去,以血与火的抗争精神去迎接胜利,为人类新光明的到来而高歌猛进。
Q:这次朗诵和初中时的朗诵有什么区别?
沈若翎:初中的朗诵活动一般都是小组内进行,我们只是为了完成小组任务而完成,通常还是为了朗诵一首诗而排练,声音的条件参差不齐,组员之间也没有默契,最后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而这次的活动准备非常充分,进行了班级遴选,同学们的声音也都更加成熟,男声更加浑厚有力,女生更加清亮柔美,并且各有自己的特色,为我们创作好作品提供了先行条件。还有同学在参加此类活动的时候更有经验,也更懂配合,总之大家都认真了,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Q: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吧!
沈若翎:在敲定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做好了要花很多时间排练的准备,这首诗的整体性很强,最好是在人齐的时候排练,但总是有种种外界因素让我们没办法保证每次排练人都到齐,而且每个人分下来就几句话,分布有点零散,大家的时间又很宝贵,所以排练时候的效果都不太好,最后我们都没能在大舞台和音乐完整地彩排一次,音乐和视频也是凭感觉剪的,挑衣服的道路还很曲折。但最后呈现的效果异常好,是为什么呢?这或许是运气,但也可以说是水平(喜)。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副导演们,其中一个帮忙专业指导,一个帮我们挑衣服和播放PPT,还有一个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感谢所有朗诵队员们,在百忙之中抽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排练、一遍遍磨合,再是感谢田老师在初期为联系不上副导演们的我指点迷津,感谢班里同学们相信我们合作的实力。
(高一1班 杨云哲撰稿 倪江摄影)
附:高一年级“喜庆二十大,奋进新时代“青春诗会获奖名单
“青春诗会”现场朗诵奖
一等奖:高一1班
二等奖:高一5班、高一6班
三等奖:高一3班、高一4班、高一2班、高一7班、高一8班
“青春诗会”诗歌脚本奖
一等奖:高一6班
二等奖:高一3班、高一7班
三等奖:高一4班、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5班
贡献奖:高一8班
“青春诗会”朗诵单项奖
最佳导演:高一1班 沈若翎
最佳情境创设奖:高一5班
最佳音乐创设奖:高一3班
最佳男声:高一6班 章博皓
最佳女声:高一5班 汤凯希
高一年级原创诗歌比赛奖项
(同奖级按姓氏笔画为序)
班级 |
姓名 |
作品 |
奖级 |
高一3 |
王晨昕 |
《Incident》 |
一等奖 |
高一7 |
朱毅 |
《她说》 |
一等奖 |
高一6 |
杜思涵 |
《白鸥梦境》 |
一等奖 |
高一1 |
杨云哲 |
《登青梅尖》 |
一等奖 |
高一7 |
叶檄 |
《春景》 |
二等奖 |
高一4 |
朱晨歌 |
《他说》 |
二等奖 |
高一4 |
杨雨欣 |
《青春》 |
二等奖 |
高一3 |
周逸轩 |
《海之溯——少年的追寻与探索》 |
二等奖 |
高一8 |
金睿 |
《泡在青春的泡泡里》 |
二等奖 |
高一5 |
徐诗佳 |
《少年的诗》 |
二等奖 |
高一6 |
虞芮 |
《序言之序言》 |
二等奖 |
高一1 |
蔡以安 |
《青春的方向》 |
二等奖 |
高一6 |
王心怡 |
《除非你有一朵蒲公英》 |
三等奖 |
高一8 |
方晨缘 |
《青春》 |
三等奖 |
高一3 |
叶丰尔 |
《破土》 |
三等奖 |
高一1 |
叶诗雨 |
《克莱因蓝色的梦》 |
三等奖 |
高一2 |
吕言之 |
《朝暮》 |
三等奖 |
高一6 |
许薇 |
《青春的流浪》 |
三等奖 |
高一7 |
何玥琳 |
《路》 |
三等奖 |
高一4 |
陈彦呈 |
《可惜》 |
三等奖 |
高一5 |
何哲浩 |
《少年·青春》 |
三等奖 |
高一4 |
郑果 |
《夏》 |
三等奖 |
高一8 |
周晨悦 |
《青春留在了秋天里》 |
三等奖 |
高一2 |
林渝霏 |
《加冕》 |
三等奖 |
高一5 |
信心 |
《青春》 |
三等奖 |
高一7 |
侯佳惠 |
《无题》 |
三等奖 |
高一1 |
鲍馨仪 |
《青春,于我》 |
三等奖 |
高一5 |
戴昕豫 |
《野驹》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