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讲好中国故事 唱响青春之歌——喜迎二十大,杭外师生在行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859 发布时间:2022-10-12 02:56:25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杭外师生用自己的行动向二十大献礼。在张松玲老师和王泉林老师的指导下,高三年级学生编辑完成“喜迎二十大 奏响青春梦——汉英双语绘新时代中国成就”手册;制作完成以“这十年”(中国)和“浙”十年(浙江)为主题的英文讲解宣传片。

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杭外办学特色和学生优秀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增进了杭外学子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手册和宣传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及所处的时代,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深切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情,担负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牢记杭外人的历史使命。

01 “汉英双语绘新时代中国成就”手册

师生团队合影

(左起:张松玲、吴东旭、王振宇、王泉林)

高三年级的吴东旭、王振宇两位同学曾在班级团课中,共同为共青团员呈现了一堂广受好评的“双语学团史”课。受此启发,为帮助杭外学子对新时代中国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成为优秀的中国故事讲述者,两位同学决定采用跨学科合作的方式,以业余党校实践活动任务为载体,共同编写一本汉英双语学习手册。

手册封面

在张松玲老师和王泉林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商讨,最终编辑完成“喜迎二十大 奏响青春梦——汉英双语绘新时代中国成就”手册。全书由前言和十二个章节组成,并从多个方面(如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国防军事、生态环境、文体事业、全面小康等)介绍了新时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未来目标等内容。每个章节包含八个从官方文件或官方网站中所选取的双语段落,以及从这些段落中所摘取的若干双语表达。

手册目录

本书所选取的段落,基本少见于学生阶段的课内外阅读内容。这些来自官方文件与官方网站的文本能够将一种新的体裁、新的内容、新的语言风格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助其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母语,夯实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这些选段均以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同学在学习汉语表述的同时扩展英语表达的储备,并透过语言感受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02 英文讲解宣传片

张松玲老师与同学在商讨宣传片制作

张松玲老师与“这(浙)十年”短视频制作部分成员合影

今年9月初,张松玲老师结合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背景,在高三年级布置拓展性作业:这十年,我国经济、“三农”、交通、网络、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就业、社保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浙十年”,是浙江逐绿先行、奋力前行、坚毅笃行的十年。请同学们以“这十年”(中国)和“浙”十年(浙江)的变化为主题制作中国、浙江形象宣传片,要求以4-5分钟视频,英文讲解,配有中英文字幕呈现祖国和浙江这十年的日新月异。

国庆期间,同学们利用假期认真准备,从不同角度切入,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这十年(中国)”系列包括“这十年之中国力度”、“这十年之中国跨度”、“这十年之中国深度”、“这十年之中国对外开放”、“这十年之中国新职业”、“这十年之中国航母”……“浙”十年系列包括“浙”十年之瞰浙江、“浙”十年之共同富裕之先行、“浙”十年之干在实处、“浙”十年之绿色发展、“浙”十年之四边三化……

 

03 部分同学参加活动感言

作为一名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当看到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时,我希望将这些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而当我见到世界上存在对中国的误会时,我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澄清它们。从这些想法出发,我们提出了制作一本双语手册的设想。由于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制作思路,并在早期搭建了通用的结构框架,手册的制作相对流畅。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的合作能力有所提升。我们通过线上交流讨论、交互信息,使用各类交流办公软件,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线上合作的能力。其次,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一方面,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优质的双语网站,找到了优质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搜索引擎的工作机理。最后,在制作这本手册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对于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以一种比过去更加系统的方式,从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渠道了解我国的成就。

总而言之,这次制作让我们更加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而在我们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

——王振宇

 

“喜迎二十大,奏响青春梦。”我时常在想,作为一名中学在读的共青团员,我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我曾幸运地在许多英语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深知对外传播交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一直渴盼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被更完整、更全面、更立体的听见。于是,我和王振宇同学深入互联网“社会”、展开线上式的实践,用属于我们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崭新的、迷你的话语体系平台,尝试让身边更多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

于我而言,除了信息检索能力、合作能力、数字化办公能力等得到切实提高,我对于未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无论是成为一名国际新闻记者,还是多语笔译、口译员,我渴求用自己微小却尽可能坚实的力量推动中国对外传播水平,以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文化差异,并尝试弥合分歧,同时使其在完整有序的格局中保持独立与自身独有特色。文化的载体常是语言,而这次实践经历或许让我透过语言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一个多元的未来,我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平行文本的比较、语料库的构建、对内先行的传播尝试……我确乎是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稚嫩的实践管窥了未来一景。

这本汉英双语学习手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无数个“全新”镶嵌在未来。中国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双语介绍是一个微小的肇端,彼岸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建立时刻人与人的心之相联,那时它也毫无疑问的不再是存于遐想的遥远“概念”。我会从力争成为一名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深厚素养的杭外共青团员做起,向上攀登,伴随心中理想不断蓬勃壮大。

——吴东旭

 

我此次作业的主题是“这十年之中国内外贸易”。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走过了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从小到大,我亲身感受到了内外贸易发展带来的便利。足不出户,我们便能吃到喀什的石榴、阿克苏的红苹果、东北的大米、广东的荔枝,更有土耳其的烤肉、俄罗斯的雪糕和大列巴、瑞士的巧克力,内外贸易同步发展实实在在让我这个吃货有了口福。在这次“新时代中国这十年”活动中,通过翻译配音关于“这十年之中国内外贸易”的短视频,我对宏观层面上的中国内需市场、服务贸易、海关总署、全球市场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翻译是综合运用母语、外语能力的集中体现,内外贸易是我不太熟悉的领域。因此,翻译过程漫长。我不断查询词典确认自己的翻译是否到位,专业的术语是否可以应用,有没有一些隐含未明的信息需要指出,前前后后花了2个小时打磨这500多字精炼的字幕。由于中英文思维的不同,语序是和句型是需要调整的,通过综合运用杭外校内和校外学到的知识,我以比较正规的语言将其流畅地翻译了出来,同时,也又用词典把它翻一遍回英文,借此检查语言是否准确。杭外校训之一便是“严谨笃学”,作为传播中国声音的自己,应该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原文本,切实落实“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制作视频过程中,我也体会到成为一名负责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所承担的使命。在录制字幕配音时,我努力发挥出口语水平,在保证正式的风格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语音语调,使听众可以感受内容之翔实与视频之迷人。我反复确认许多惯常的读音,确认与音标相符之后,才放心地录制下来,一条字幕往往要录3-4遍。为了使视频和字幕、录音同步,我把每一小节都截了下来,调试合适的倍速,来寻找和谐之美。

视频制作过程漫长,但成果总是喜人的,况且,我在其中也学习到了许许多多专业术语,比如“内需市场”“补短板”“物流配送中心”“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逆差”等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是在经济领域却是老生常谈的术语。视频中许许多多有力的数据也很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在张松玲老师的鼓励下,与同学们的协同帮助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翻译之路漫长却有趣,语言文字的魅力实在是令人着迷,对于未来与语言、文学打交道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张泽熙

图文张松玲、王泉林、吴东旭、王振宇、张泽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