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重温鲁迅作品 体悟鲁迅精神——记初三年级“鲁迅先生作品演绎”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427 发布时间:2022-04-26 11:17:20

410晚上,我校初三年级在体育馆举行了“鲁迅作品演绎”活动。从鲁迅作品研读到作品改编,班级海选再到年级演出,以及主持人选拔和台前幕后的合作,大家都为此付出了诸多心血和汗水。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的措施,活动采取了现场直播的方式,努力让同学们参与其中领会鲁迅作品的魅力。活动中,很多演员的表现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鲁迅作品的揣摩和理解,无限地贴近人物,再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正如马克思•莱因哈特所说“把我们领上了通往人类内心世界的道路”。

初三(1)班同学带来的《铸剑》,演绎了眉间尺为父报仇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眉间尺毅然决然地砍下自己的头颅,连同那青白雄剑一同交给黑衣人;后来那三个头颅在鼎中厮斗的场景以及那咿咿呀呀奇怪的歌谣,更是为全剧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初三(5)班同学演绎的是《风波》,开头那精致的先导片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各位演员的背影出现在画面中,做着人物标志性动作,说着各自极具风格特点的台词,最后以一声碗碎的声音以及九斤老太那“一代不如一代”的台词开启演绎;表演中七斤的两次个人独白更是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深思,一条辫子去留竟能引发出如此人性的风波。初三(4)班同学将《药》进行了改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革命先烈的角度进行了演绎,他们以革命战士夏瑜为中心,讲述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社会变革若不铲除普通民众骨子里的愚昧和劣根,就难以成功。

初三(2)班的《肥皂》,讲述了四铭买肥皂引起的种种冲突,向我们展示了所谓的知识分子虚伪丑恶的嘴脸,也让我们对国粹似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三(3)班演绎的同样是《风波》,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演出了自己独有的风味,演员们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表演中,道具碗不慎滚下舞台,演员们临场改词,天衣无缝地衔接了下去;剧终时,九斤老太用沧桑的声音感叹“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可谓是点睛之笔,让不禁汗毛战栗,深感无奈。最后上场的是初三(6)班,他们表演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嫦娥奔月》,经过鲁迅先生的改编,以及他们的创作,为我们献上了“落魄”英雄——后羿的故事他本是救世主的化身射下九个太阳最后却只能一人面对着任人抛弃践踏的悲剧人生,这是一出令人唏嘘感叹的大戏。

整个“鲁迅先生作品演绎”活动中,除了现场的戏剧演出外,还有一张张设计精彩的海报诠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初三(1)班的《铸剑》海报色彩鲜明,突出了眉间尺为父报仇的主题

初三(2)班的《肥皂》海报则以水墨画的方式,绘制了一张极具中国特色的海报

初三(3)班的《风波》海报设计巧妙、富有深意,他们以主角七斤的背影为底,将故事线索——辫子改造成一条毒蛇,批判了鲁迅先生一生所憎恨的封建社会思想

初三(4)班的海报《药》描绘了一个逆众人孤身行走的背影——革命先烈,凸显出了他们的剧本主题

 初三(5)的《风波》海报简单大气,深蓝色为底,中心则为一条辫子——贯穿整场风波的焦点

初三(6)班的海报《奔月》,鲜艳的橙色与无填充的白色共同构筑了一个圆形图案,奔月的嫦娥在空中望着地上高举弓箭的后羿,现实是个永远画不圆的圆。

本次活动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林存富和孔黎娜两位老师以及“即兴剧社”社长郭勇健学长。两位老师都对活动做出了不错评价,认可和赞扬了同学们的表现。同时,在谈到不足时,林存富老师也给出了专业建议:剧情需要更加紧凑,在短暂的十五分钟内,我们需要把剧情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在改编时,编剧需要营造更多冲突,包括外在的与内心的,使剧情推进且不拖沓;减少场景的切换等等。在对活动的看法上,孔黎娜老师认为活动的主要目的与意义并不是比较各班的演员演技如何,而是我们全体人员参与演绎过程的宝贵价值与经历。

而说到这项活动与学习生活上的联系,两位老师都提到了合作参与和对文学的兴趣。通过本次活动,各个班的同学们都参与其中,处理着整个剧本演绎上上下下的问题,提高了合作沟通的能力。用戏剧的方式,使书中“死”的文字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鲁迅的作品是幽默的,是富有想象力的。读他的作品,能从小人物中看到那个时代的缩影。”孔黎娜老师说。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终极目标。

                                            初三5班 吴玥瑶 撰稿

初三2班邱轶晨、初三3费诗旖、初三5李玥 组稿

初三4班宋善楚、初三5班陈宇曦 摄影

 

1:部分获奖同学感言

我对于《铸剑》海报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围绕“复仇”展开。海报所展示的画面是眉间尺相信黑衣人的话,为父报仇而断然用雄剑自刎的画面。整体用了较为鲜明的色彩,以突出眉间尺为父报仇的决心,而其余的三个骷髅头用了灰暗的色彩,大面积的深色表现出一种悲伤阴暗的氛围,这种明暗的对比能给人带来较为有力的视觉冲击。

——初三(1) 吴喆希

 

在改变《肥皂》一剧上,不得不重提林存富老师为所有剧组编导作的那次讲座。要说对戏剧的感觉,我们编导欠缺的正是对戏剧的系统认识。讲座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尤其是“人物弧光”之说。依着“人物弧光”,四铭和四太太才从鲁迅笔下的木偶人,或者说笑料,转变成戏中的主角,拥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改变。四铭身上肮脏性情与读书人廉耻间的斗争,四太太从低眉顺眼到言词铮铮的觉醒,虽然在十五分钟的小戏中,却得以显得粗砺而具体了。由此可见:热爱的东西,还是要千方百计去做。你向它去了,灵感与收获便朝你来了。                                            

 ——初三(2) 戴昕豫

 

《风波》是《呐喊》中经典的短篇讽刺小说,适合于舞台表演,也吸引了许多剧组选择演绎它。如何改编自然成了要题。对此,我们班编导组的意见比较统一:我们既要拥有包容原作绝大部分情节的决心与魄力,又须打破小说的特定架构,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把鲁迅先生的主旨、编者的创作意图融入到全新的舞台艺术的形式中去,让“风波”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情节设置展露出的浅薄主旨去泛滥式地扩大。

小说里的“风波”多集中在小村镇里,自始至终的冲突是平淡而深刻的。在舞台上,他们需要一个“外来者”,一个用醉酒而失心疯的人,在另一群清醒却思想麻木,腐化已深的“看客”中,他们自我欺骗的遮羞布更快、更猛烈地被扯下来。九斤口中念叨“一代不如一代”,现实是未受侵蚀的孩子远比他们有怜悯之心:甚至于没有人记得给酒鬼收尸,没有人为他阖眼。荒诞而直击人心的表现方式,或许也是本剧成功的原因之一。

——初三(3)朱毅

 

这次我在《药》这部剧中饰演的是组长。这个角色形象非常鲜明,他虽怀有一腔革命热情,但是不能莽撞。作为一个领导者,他要兼顾大局,并适时做出决断和平衡。虽然组长在整部戏中的片段不多,但是他的戏份大多在剧的开头,而且与主角夏瑜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冲突,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其实我也比较有压力。好在台词并不多,所以我就在理解这个角色的基础上尽我所能把我的理解传递给观众。好在最终没有出什么差错,但是上下场的时候略显忙乱,还需要继续学习磨练吧。

——初三(4) 林函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如何演绎一个完整的作品——从剧本编写、明确主旨到排练演绎,在五班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见证了一个好的作品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

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我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表演的认知也停留在电视剧和电影上,但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影视作品和现场舞台剧的巨大区别——舞台感和观众互动。你只有一次机会说台词,在这只言片语之间要把所有的情绪带给观众,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台词功底。舞台上并不能看清面部细节,声音传递出的情感便成了演好舞台剧的关键。

作为《风波》中七斤嫂的演员,我时常隔段时间阅读原文,每次感受都大抵不同,舞台剧的演绎不能脱离原文,又要跳出原文,让七斤嫂从书中跳出来,走上舞台,用她的情感讲故事。

从刚开始的怯场、放不开、不敢演,到后来台上的自如,我们整个剧组的同学都有着巨大的进步。即使最后演出的灯光和耳麦的效果不尽人意,但整个剧组都全身心投入其中,整个剧目结束以后,我第一次感受到出演一整部舞台剧的酣畅淋漓,下台才发现自己已经一身汗湿。

“一个演员,如果表演上没有深度,角色立不起来,不是演人物而是演自己,这样的表演在艺术上是不美的。”也正是在一次次反复练习台词的过程中,我们更能理解每一个角色,理解每一个鲁迅笔下的鲜活形象,将表演趋于现实,在历史的背景下寻找那一位“七斤嫂”。

——初三(5) 郑果

 

其实一项活动的最终结果并不重要,回想我们热火朝天的准备过程,内心觉得分外充实。逢蒙作为一个反派人物,在剧中仅出现两次。说实在,扮演逢蒙需要极厚的脸皮,因为他不仅有中二又狂妄的台词和笑声,还有奸诈猥琐的气质,我本身就是一个容易笑场的人,再扮演这么一个角色是很难忍住不发笑。但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排练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这个角色,慢慢进入他的世界,那些中二的台词似乎就没那么好笑了,反而显得合情合理。虽然演的时候被嘲笑,但也许只有逢蒙被嘲笑被唾弃,这个演绎才算成功吧。

——初三(6) 王宇轩

 

2:获奖名单

优秀剧目

一等奖:初三(3)《风波》

二等奖:初三(2)《肥皂》初三(5)《风波》

三等奖:初三(1)《铸剑》初三(4)《药》初三(6)《奔月》

 

优秀导演

初三(2)朱子越、戴昕豫

初三(3)朱毅、李佳妍、杜思涵

 

优秀编剧

初三(2)朱子越、沈甜、戴昕豫

初三(4)王可诺、吕言之、詹宇欣 、张雨微

 

优秀主角

初三(2)刘嘉许(《肥皂》四铭扮演者)

初三(5)郑果(《风波》七斤嫂扮演者)

 

优秀配角

初三(1)唐嘉程(《铸剑》黑衣人扮演者)

初三(3)张智文(《风波》酒鬼扮演者)

初三(3)张楚涵(《风波》九斤老太扮演者)

初三(4)林函宇(《药》组长扮演者)

初三(5)彭立早(《风波》赵七爷扮演者)

初三(6)王宇轩(《奔月》逢蒙扮演者)

 

最佳人物造型奖

初三(6)《奔月》

 

最佳舞美奖

初三(1)《铸剑》

 

最佳创意奖

初三(6)《奔月》

 

海报设计优胜奖

初三(1)《铸剑》初三(3) 《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