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与协作——记2012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981 发布时间:2012-04-17 03:54:41

329日至41日,由韩单老师带队,我校张安、龚涵雨、徐恬和周尔怡四名同学参加了2012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北大模联是国内顶尖的中学生模联会议,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责任与协作”。我校四名同学分别代表斯里兰卡和叙利亚参加了联合国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两个委员会的会议。我校同学在会场上发挥良好,凭借流利的英语口语、缜密的思维方式等给主席团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杭外的实力。

在短短四天中,同学们领略了北大模联的风采,在发言、磋商、文件写作中切身体会到了“责任与协作”这一主题。相信这次会议带给同学们的思考将成为难忘的回忆,也将为我校的模联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

(撰稿:周尔怡)

 

这是我第一次开中文会,第一次双代。整个会议下来感觉很糟糕,但确实是我想的最多的一次(当然跟嗓子哑了只能思考了有一定的关系吧)。

很不幸的到了北京嗓子就崩溃了,第一天还奋战了一会儿后来实在痛的不行所以就负责写写文件,传page。就好像自己的角色突然变成了类观察员。其实代表的学术水平真心还都不错,这是中文会和英文会最大的区别。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磋商效率极其低下,会议进程十分缓慢。

我们没有加入任何一个Bloc,最后一起写文件的几个代表我们应该算不上是一个bloc,只是志同道合地用dr的形式整理出了我们所认为的会议重点以及解决措施。我看着很多热情高涨的不停发言,看着他们为了谁是sponsor争论三个小时不肯合文件,听说他们很辛苦的晚上工作到3点,开始想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要在这边讨论一些跟自己可能一辈子打不着关系的事情,想循规蹈矩的遵循各种规则来讨论到底是为什么。我开始想模联进行了这么多年到底应该往什么方向改革,高中生玩模联终究不应该冲着奖项而去。

我不是一个对国际事务有太大热情的人,也不是很喜欢在一个bloc里面努力扯着嗓子才能让大家听到自己的Idea,每次会议都能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因素让我去了解一些我不会特意去关注的事情。

尽管这真的是我开过的最depressed的会,但也是想的最多、收获最多的。

——龚涵雨

 

一转眼参加模联活动已经有三年了,而北大会是我一直期待去参加的。130个人的大会和裁军议题并不是我所擅长的模联会议,我似乎也没有了刚开始参加时的热情。虽然没有拿奖,但是这是我思考最多收获最大的一次会。我又开始想三年前自己参加第一次模联会时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参加模联。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为了认识朋友,为了了解平时不熟悉的话题,抑或是别的什么?我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我以后不再会参加模联,但这个活动带给我的思考和感动我会一直记得。

——周尔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