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四溢 与君共赏——我校开展2021年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752 发布时间:2021-10-09 01:27:31
9月18日下午,我校2021年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在2号楼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唯有阅读,才能让教师的教研之活水源源不断。会上,李瑾、倪玲燕、张松、焦晓鹏和黄淑琪五位老师作为代表分享暑期阅读感悟。
首先发言的是初中外文组的李瑾老师,李老师分享的是教学设计系列书籍《英语教学设计》。本书主要介绍了英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英语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学习者、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层面展开对英语教学要素的分析。首先,李老师结合写作课教学过程生动详细地解释了本书中提到的PWP教学过程(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其次,李老师分享了书中提到的任务教学过程四阶段:呈现、准备、完成和反审,强调任务呈现和任务准备对于实施本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李老师评价这本书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真实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评价英语教学设计的方法,是一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好书,值得阅读。
倪玲燕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倪老师坦言,本书前言部分的问题吸引住了她: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知识?这也是她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接下来,本书通过解答八个子问题,层层递进,结合案例,最终给出了答案:“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倪老师主要介绍了本书的前三章,结合学科特色,举例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案例,认为这些知识同样可以走出书本,运用到观察社会现象、真实场景中。最后,本书用白隐慧鹤的画作《两个过独木桥的盲人》收尾。倪老师借这幅画,与在场教师共勉。希望大家能够如同在未知而教的“独木桥”上巧妙探索前行的盲人,虽然面对未知,但是心怀章法。
张松老师分享的书目是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撰写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张松老师首先通过两个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内容都缺乏真正的理解,知识处于“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无法把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张老师结合本书解释“真正的理解”理解定义为“迁移”,表现为在真实情境中能灵活有效的应用知识与技能。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这本书提出了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方式,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张老师指出教师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教师需要通过逆向设计,以终为始,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理解能力。
焦晓鹏老师分享了重读《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的心得。八位教育家分别是蔡元培、胡适、张伯苓、经亨颐、晏阳初、陶行知、陈鹤琴和叶圣陶。书中分别收纳了八位教育家的美育、民主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教育等等方面的思想。焦老师认为八位教育家的思想结合了中国传统教育精粹和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能够感受到八位教育家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他们着眼全人教育的思想,同时也认为这本书能够给教师们带来深刻的启发,值得一读再读。
黄淑琪老师分享了两本关于如何开展学术研究的书籍:《初学者学术研究指南》和《研究是一门艺术》。黄淑琪老师认为学习批判地阅读和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研究。学术研究分为七个步骤:选择研究主题、发展研究问题、查找资料、选择研究方法、收集数据或阅读学术资料、分析数据或使用学术资料、按照学术写作格式完成学术研究报告。黄淑琪老师展示了剑桥高中学生的学术研究报告,分享了亲身参与学术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感受。“研究是有血有肉的,是一个感情与生命投入的过程,是有灵魂的,是需要有反省力的,是一种对话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是要建立一个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的风范的努力,是对人类福祉和命运的深切关怀的行动。”
本次分享会节奏紧凑、氛围良好,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五位发言教师的分享各具特色,除了介绍书中精华,还分享了所感所悟,无一不体现其会前的精心准备。工作坊的读书分享会给各位教师提供了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的平台,每一次活动都为学校增添一缕浓浓的书香气。
(青年教师工作坊 廖晓芳、朱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