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茶山古道,怀革命先烈——记红色研学活动第二天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966 发布时间:2021-07-11 03:45:57
红色研学活动的第二天由一个惊喜开始。7日上午,同学们集体穿上军装,重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走过的888米茶山古道,追忆红军精神。披上军装,戴上军帽,时空交错中,仿佛又回到那个红色的年代。同学代表接过旗帜,庄严之情油然而生。
(同学代表接受旗帜)
紧接着,同学们便开始攀登茶山古道。天气闷热,日晒虫鸣,没走多少同学们的汗水就浸湿了衣裳。但在红军精神的感召下,无人叫苦,无人喊累。大家互相帮扶,20余分钟就走完了这条古道。
(同学们重走茶山古道)
(军装大合照)
茶山革命气息浓厚,因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在此召开过茶山会议,著名领导人方志敏、粟裕、寻淮洲等人曾在此临时落脚,这里也是方志敏精神的重要孕育地。短暂的休整过后,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一处80多年的徽派老建筑。1935年1月9日,正是在这里,著名的茶山会议召开,决定了先遣队下一步的关键性战略安排。方志敏的女儿方梅曾经来到过这里,因为这里对她来说,是“父亲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讲解员还告诉同学们一个小故事:在方志敏军队抵达之时,村民中的年轻人因惧怕被强行征兵而藏于深山,但方志敏等同志亲切而又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村民们,大家纷纷下山,予以支持。同学们被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参观茶山会议旧址)
参观完茶山会议旧址与方志敏同志临时居住地后,同学们来到了红军洗碗池。讲解员介绍,这处池子的泉水清凉甘甜,可以直接饮用,同学们纷纷尝试,或洗手洗脸,或灌瓶畅饮。大家纷纷感叹水的冰凉清澈。
(同学灌装泉水)
休整过后,下午,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展馆分五个部分,讲述了抗日先遣队的壮烈史诗。
(展览馆一角)
(讲解员讲解)
在参观途中,同学们通过图文与观影了解了许多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师长寻淮洲,牺牲时年仅22岁,临终还叮嘱要将身上的衣服留给其他战士;领导方志敏,被捕入狱后仍然秘密组建党组织,用血和泪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篇,直至被秘密杀害。方志明同志的九块遗骨过了许久才被发现,现在安放于江西南昌。同学们学习了“爱国、清贫、奉献、创造”的方志敏精神,还在清贫堂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方志敏的名篇《清贫》。朗诵至深情处天空突然飘起小雨,同学们不顾丝丝雨点坚持朗诵,而到了最后一句时,天空再次放晴。这次意义非凡的朗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纪念馆前的合照)
参观完毕后,同学们返回酒店报告厅,聆听三位讲解员的精彩报告。战地医生谭志刚、坚强领导方志敏、十九师师长王如痴、勇背电台的雷衍彩、担架上的开国将军乔信明、钢铁战士方云峰。在历史的天空上,这些名字灿若群星,熠熠生辉,铸就了一块块不朽的丰碑。讲解员满怀深情,讲到高潮处一度哽咽,同学们也深受触动。
讲解员介绍的红军孤魂碑的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1934年反动政府推行恐怖政策,凡窝藏红军者都要杀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过后,红军尸体漫山遍野。一名重伤的红军战士在村民的帮助下养伤,并埋葬了自己的战友。这位红军在临终时将守护孤魂碑的重任交给了好友——村民汪添华,他一守,就是20多年。这块红军孤魂碑,是红军不怕牺牲的写照,也是军民情寄寓的丰碑。
(讲解员宣讲故事)
一天的行程过后,同学们虽然疲惫,但都收获满满。在茶山上,茶山脚,我们重温了一段段不能遗忘的历史,认识了一位位不能忘却的英雄。沿着茶山古道一路向上,跟着展览厅的解说一路深入,我们翻开历史厚重的书简,探寻那个红色年代的点滴。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块块丰碑,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高一3班 王喆炜供稿 高一4班 张霁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