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媒体报道】钱江晚报报道:我校2008届毕业生仇晟导演拿下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真人短片

媒体报道 浏览次数:2378 发布时间:2021-06-21 11:41:09

报道原文:

619日晚,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晚会上,中学杭外,本科清华的杭州学霸导演仇晟执导的科幻短片《生命之歌》,拿下了金爵奖最佳真人短片。

《生命之歌》由王红卫监制,南派三叔总策划,曹冼、梁景东、萧李臻瑱、王峥和丁溪鹤主演,片长27分钟。

电影改编自王晋康1995年的同名科幻短篇小说,王晋康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开拓者与思想者。这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与生命创造的科幻故事,姐弟俩深夜离家出走到一个废弃学校,在那里逐渐回忆起过往种种,他们的离奇身份也由此被揭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也多次采访过仇晟,是仇晟的老朋友。对于此次拿奖,仇晟当晚开心发朋友圈表示,“今晚用金樽饮酒!”

总策划南派三叔和原著作家王晋康,也在社交平台上,恭喜影片获奖,仇晟获奖。

据仇晟在上影节短片发布会上透露,“其实这部小说发表两年后,王晋康老师就已经把它改编成了电影剧本,但是一直都没有拍,当我找到王老师的时候,他说这个剧本在抽屉和电脑里已躺了整整20年了。”

20年前的一部科幻小说,改编成适合当下观众审美的作品,挑战不言而喻。在仇晟看来,最难的是要给小说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原著有原作者很强的个人色彩,我们在改编上做了年轻化的选择,原来40岁的角色我写成了16岁,主角原来是人,我写成了机器人。我们都说机器人长生不老,机器人是不是也有青春,我们想拍的就是一个有青春的机器人的故事。”

据悉,原著小说中以基因序列谱写“生命之歌”的理念,也是仇晟选择这部小说的原因:“从王晋康老师的众多作品中选中这一部,是因为这部短篇小说给了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最让我兴奋的点在于,它的载体是一段音乐,这让我觉察到,这样的理念是特别适合被影视化的,因为不需要很冗长的文字解说,音乐本身就可以承载很多信息,并且蕴含丰富的情感。”

他表示,《生命之歌》是在杭州临安青山湖边上的一个别墅里拍的,那个地方正好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而新片《犬父》目前已改名《比如父子》,剧本基本定稿,有望今年下半年在杭州开机。

濮家小学、杭外、清华,
生物医学高材生转行当导演

李安儿子李淳给他当男主角

让我们再次介绍一下导演仇晟。

仇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89年出生,杭州濮家小学毕业,中学在杭外就读,考上了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再去香港浸会大学攻读电影硕士,后改行当导演。

他请李安儿子李淳当男主角,拍了一个关于杭州郊区“东站”的电影故事,就是这部《郊区的鸟》。

也是因为这部片子,他第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

《郊区的鸟》根据仇晟当年与濮家小学的小伙伴的故事改编的,一出手就拿了一堆奖:2018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旧金山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届澳门影展亚洲电影NETPAC奖等多项电影节大奖。

这部片在,也在今年226日正式上映。

说起电影之路,仇晟是这么说的,“我是濮家小学毕业,中学是杭外,高中开始喜欢电影,喜欢大卫·林奇、格斯·范·桑特这类导演的电影。那时候,我经常偷偷翻进教室,用学校的投影仪放大屏幕的电影。”

“高三时我还想考电影学院,发现要走艺考时已经来不及了。后来我在清华参加电影社团,放映电影、写影评,开始自己拍短片。”

仇晟说,清华本科毕业后,妈妈想让他去美国深造,不过他却“先斩后奏”申请了香港浸会大学的电影专业。

“等通知书来了,我才坦白是去学电影。”仇晟笑着说,“妈妈有时也会唠叨,清华的同学很多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我还在东奔西跑拍电影。但写小说、拍电影,这些事情让我很有快感。”

仇晟在香港浸会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还参加过侯孝贤创办的金马电影学院和金马创投会,认识了一批圈内著名电影人,这些都对他的长片处女作《郊区的鸟》有很大帮助。

网友评论

来源:钱江晚报全媒体编辑调度中心综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钱江晚报早前报道  新浪微博等

值班编辑:周勤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ULwpUDqgoxEkHubOvUT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