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民法信仰 “典”法之光芒——记大预班《民法典》政治探究小组系列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185 发布时间:2021-05-27 02:45:30
女朋友和老妈同时落水,我该先救谁?我的“王者荣耀”被盗号了,谁来保护我?买到了“凶宅”,我可以告中介吗?女性对男性也可以构成性骚扰吗?我妈可以收养孩子吗?女婿可以拒绝赡养岳父母吗?好意同乘,出了事故谁担责……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共7编、1260条,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内容之繁杂,可见一斑。三月伊始,在简珞老师的带领下,大预班同学们于总则、物权、人格、合同、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大编中,选取了17个贴近生活、富有争议的话题进行小组调研和展示,力求以“小切口深分析”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提纲挈领地认识了解《民法典》。
在课堂中,同学们或贴近生活,编写活泼生动的小剧场,还原真实情境,在欢声笑语中轻松学习法律;或诉诸学术,摘录司法判例,讲解硬核术语,深入浅出,让同学们一睹法律学科独有的严谨风采;或深入思考,探讨法律中情与理的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于白纸黑字的法条之间窥见人性的冷暖。经过分享交流,同学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了更丰富的积累,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增强了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实践意识:我们要如何辨别真假合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收集和保存有效证据?我们享有哪些民事权益,当这些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又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在同学们即将升入大学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民法典》系列课程不仅教会同学们何为法律,更鼓励同学们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法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我们所有“源于书本高于书本”的学习思考,最终也都要回归生活。这,大概才是同学们在这次系列课程中学到的最意义非凡的一课。
大预班 谢瑞供稿
探究小组感想选摘:
“小姑娘,你知道伐,你租的房子啊,可是凶宅啊!”一起关于凶宅的民事案件在大预班讲台上上演。
在此次的政治任务中,我们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分析了各种情况,详细就“租到凶宅,该不该起诉房东”问题进行探讨。小组中,崔安迪同学仔细翻阅了《民法典》,寻找相关法令,加上黄钰珂和洪锦成的精彩演绎,胡锐涛制作的精美PPT使整个报告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通过此次活动,小组各位成员相关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也希望通过演讲使各位同学有所收获。
小组成员:俞欣怡、崔安迪、黄钰珂、洪锦成、胡锐涛
女性对男性可以构成性骚扰吗?以这个问题为初始切入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条入手,结合丰富多样的现实案例,我们小组的政治汇报探讨了关于性骚扰的那些事——什么是性骚扰?如何界定玩笑、猥亵和性骚扰?遭遇性骚扰应该如何举证?被性骚扰可以要求哪些赔偿?
对于即将步入大学的我们来说,本次汇报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对《民法典》以及民事法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愈发认识到了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性骚扰事件屡见不鲜,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唯有真正做到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组成员:张雨欣、谢瑞、夏婍芸、查欣言、徐妍
这一届大预班的政治课在简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有关民法学习的相关课程,同学们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针对不同主题的社会问题参考相关民法条例进行探究讨论学习。每一组的主题都是当下社会中颇有争议的社会热点,从观影记录是否属于个人隐私到协议离婚等,都一一有所涉及。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不仅参考了最新版《民法典》中的司法解释,还通过头脑风暴对问题本身进行发散性思考,查阅专业司法网站、相关新闻、书籍等,对具体的民法法规进行更加透彻、全面的分析及理解。每个小组展示的途径也各不相同,有些组为同学们提供不同版本《民法典》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规定,展现出随着社会发展,具体法规的灵活变化;有些组则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的方法,例如事例表演的形式来为大家解释具体情境。总的来说,这次民法课程带来的不仅仅是浅层的普法教育,也让同学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具体条例有了相对专业的、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在本次民法课程中收获颇丰。
小组成员:郭千尘、郑如意、厉杰霞、刘弋舟
通过本次小组探究,我们捋清了高空抛物的发生条件,赔偿的相关原则,事后的处理方式方法。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法律意识有了极大提升,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险性,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社会担当。高空抛物作为损人害己,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行为,已经被法律所禁止,我们应当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阻止身边的人做类似的事,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头顶上安全的蓝天”。
小组成员:严致昊、张新承、沈楷、吴江祺、陈君洋
我们小组进行了《民法典》医疗损害责任编的政治探究活动。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不仅是了解了《民法典》(民事范畴)有关条文,更是触类旁通,了解了医疗纠纷在行政、司法中的触发条件以及对应的承担责任。从医疗合同到医疗产品损害(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血液等);从患者自身维权到医疗机构维权,医护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我和组员在筹备课件的过程中发现法律如同触角一般,探到医疗损害的各方各面,但同时也发现了它在未成年人知情权方面的缺失。
本学期大预班的法律系列课程非常棒,由身边或琐碎或发人深省的案例引入再拓展开去,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小切入大出口,充分激发了大家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大家的法律维权意识,可以说收获颇丰。
小组成员:薛越、陈开、章芷悦
作为市面上多数游戏的主要用户群体,我们青年人有必要了解如何在虚拟世界中保护我们的权益。在本次民法普及活动中,我们组针对在线游戏氪金退款这一话题,进行了相关的民法普及,不仅是对于未成年人,这类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氪金后退款。也有对于游戏公司通过暗改倍率,虚假宣传,甚至是找“托”骗氪等违法行为在合同法中的认定。了解这些法条并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在受骗后维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游戏中氪金时能够多长一个心眼,防范于未然。
小组成员:郑当、林楠、夏轹、叶涵扬
这次政治学习民法实践活动非常好,我们组的探究主题是“租的房子被房东卖了可以住满合同期吗?”。在准备阶段,我们组的成员一起讨论理解了每一条有关租赁合同的法条,有些难以理解的条目我们也通过询问老师和查询网络的方法来理解法条。在理解了法条之后,我们组也是针对有关内容制作了PPT向同学们展示我们的理解,来让同学们认识相关法律。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民法典的法律知识,感受到了法律更深层次的考量,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也爱上了法律。
小组成员:陈俊杰、翁浙凯、邵子轩、孙嘉恺
在这次政治学习民法实践中,我们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了“遛娃撞上狗,找谁去评理?”这个主题。我们组前期花了不少时间查阅相关的法条和案例,获益匪浅。在中期,我们得到了简老师的一些提示,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从这个“遛娃撞上狗”狭窄的切口上抬起头来,开始关注其他跟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动物园中的动物伤人了该怎么定责,遗弃的流浪猫狗伤人了该如何定责等。这个活动激起了我们学习民法典的热情,是看上去与我们毫无关系的法条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拥有了更强的法律意识。希望以后还能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开拓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
小组成员:林达、林啸、王浩然
我们很有幸参与了政治课的《民法典》综合探究活动。真正翻开《民法典》,阅读严肃庄严的法律条文,我们感受到不同于阅读法律常识的政治课本的庄重感和自豪感。我们更感受到法律不单单是仅存在于矛盾纠纷发生后,更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不单单是文科教材的一部分,更是人生这漫长的课堂的一部分。
我们组此次探究《民法典》规定的收养关系。通过一个个案例,结合法律条文,我们看到法律神圣而严谨的一面,又看到了法律人情关怀的一面,坚决抵制一切违法行为、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最大化地顾及当事人利益,推动矛盾向最合理的解决方向迈进。另外,通过比照《民法典》与原版《收养法》,我们在心中为法律的日益完善和优化点赞。
小组成员:任倩葳、钱玫臻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