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是最了不起的——记我校初一、初二年级开展学农劳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6343 发布时间:2021-05-26 10:25:35


劳动正当时
5月17日,虽已入夏,但太阳却体贴地收起酷热,换做朵朵白云遮盖住天空,正是学农的好天气。大巴在高架桥上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窗内则是同学们已无法抑制的期待之情。



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学农的场地,大家一窝蜂地跑下车,准备开始今天的第一项任务——挖小土豆,大家来到种植着土豆的地里,负责管理我们的老师为我们分发了小锄头和手套,大家便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挖掘工作之中:几位同学先选择一块地,接着把土挖松,剩下的同学便弯腰在略有些潮湿的土壤里像挖宝藏一样寻找着土豆的踪影。当然,挖土豆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由于男生们故意抓着巨大的蚯蚓吓唬几个胆小的女生,田地上不时飘荡着尖叫和欢快的大笑。

吃过小点心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二项劳动——采茶叶。走进茶园,一排排茶树整齐地排列在土坡上,微风一吹,放眼望去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刚下过雨,土坡有些湿滑,大家都废了不少劲儿攀上土坡,才顺利开始采摘。而有些同学则在上去或下来的过程中有幸乘坐了一次“滑滑梯”,获得了一条沾满泥巴的裤子。
到了中午,我们就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烧饭,老师们刚说可以开始,大家便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包饺子的,洗菜的,烧火的,大家根据分工,有序、协调地为午饭做着准备。烧火的同学拿着打火机,努力将一束束的稻草点燃,然而风太大,好几次都未能成功。最后,王老师、何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对着炉灶扇风,加柴,这才使一簇红色的火苗在灶膛里熊熊燃起。而包饺子的女生们各显“神功”,不尽包得好,并且速度非常快,一大盆饺子里,可以挑出露馅的,或是奇形怪状的:比如馄饨或是包子,甚至还有许多的“韭菜盒子”。当第一锅饺子出炉时,同学们已经在土灶后拿着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把一把的柴草被塞进了灶膛,火红的火舌烧着黑呼呼的铁锅,锅里的热气冒了出来,香味顺着锅盖溢出,揭开盖子,一阵白雾过后,一个个完整的饺子浮在水面上,调皮地翻滚着,大家吃着分到的饺子,感到心满意足。
返回的路上,回味着今天学农发生的件件趣事和困难,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暮春已至,夏日将临,我们的青春时光,正因为不同的风景,变得更加五彩斑斓。
初一(1)班 俞悦撰稿
我认为这次学农活动十分有意思。我们可以挖土豆,摘茶叶,体验劳动的艰辛。我们自己动手炒年糕和煮饺子。辛勤劳作换来的食物吃起来分外美味。
初一(1)班 龚李瑞
经历了这次学农,我收获颇丰。
5月17日,我们终于来到老师口中被无数次提起的杭外农场。我们去地里采土豆,翻开泥巴,底下是满满一窝土豆,当然也少不了蠕动的蚯蚓。我们在茶田中穿梭,与蜂蝶为友,空气中仿佛酝酿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茶香。我们也撸起袖子来做饭,终于收获一场“饺子宴”。这次,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今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对盘中的一粥一饭倍加珍惜。
初一(1)班 王梓昀
5月17日,我们班去了杭外的农场学农。早晨雨水较多,所以地面有些湿润。我们先挖土豆。地里有很多虫子,有些同学十分紧张,经常发出尖叫。后来我们带着两脚泥去采茶。很不幸,并没有采到多少。最后,我们准备烧饭。有人包饺子,有人洗菜。生火是第一等难事,但终于还是吃上了饭。饺子也觉得特别好吃。看着澄澈的天空和白云,这真是充实的一天。
人们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劳动教育必不可少。我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升起一股崇敬之情。我们也要弘扬热爱劳动的风气。听说高中的学农可以抓鱼,我不禁期待起下次学农。
初一(1)班 陈熊泽
迎着层叠的阴云与习习的凉风,令人翘首以盼的学农活动落下了帷幕。回首那个早晨,只见同学们有说有笑地踏上那乡间的田埂上,凝着劳动之辛勤的汗水沁入了泥土里,汇着收获之喜悦的笑飘散在微风中。挖土豆,采茶叶,用自己生起火苗的灶台,吃自己动手包的饺子,泥土翻动,炊烟飘散,乡村生活的烟火气儿,久违地散在每个人的身上。收获,不仅在同学们扬着嘴角的脸上,更在鞋底几厘米厚的,散发着青草味儿的泥土里,在枝蔓中隐约露出些许米黄色的,深埋在地下的土豆里,在灶台锅内,孤独沸腾的那一碗水饺汤里。
半日的学农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离去,抹一抹裤子上属于大地的那一点点棕色,劳动的种子,已经无声地种在了每个同学的心间。
初一(1)班 戴韵宸
水稻田上荡着的一层葱郁的浮萍,凹凸不平的温热的石板小路上溅起的泥点,土豆田里盘根错节的藤蔓,不太结实的田埂和不知名的黑白斑点的多足虫,我们在农场的一天忙乱而又新奇。挖得大汗淋漓却只得到一颗小小的土豆,去偷刚松完土爬出一只肥大的蚯蚓,鞋底厚厚地夹杂着草根的泥,还有采茶路上难以挪动脚步的泥泞发出的奇怪声响,像是踩进了打翻了的浆糊,永远只有一叶一芯的茶叶,以及三人齐心合力才能攀上的滑坡,一不小心就会摔进泥里,最后还有历经千难万险才点燃的火。




但我依然要说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和回忆。因为土豆沟里冒出的小花,一锅又一锅吃不完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和发现完美茶叶的惊喜,来回车辆上的一路高歌。农民的乐趣莫过于此,春华秋实,失败后能够依然热爱。而生活的乐趣也是如此,登一座山使人筋疲力尽,但沿途总有高原的云和无尽的葱茏。
初一(1)班 金思妤

劳动的快乐
我们怀着热切的心情,迈入农场。一步,两步,三步,渐渐靠近,模糊的轮廓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潮湿的空气卷起泥土的芬香,扑面而来,激发着大家体内的斗志。
我们先一步进入土豆地里,卖力地挥动小锄头,见证着一颗颗小土豆从地里被唤醒的历程。后脚来到茶地上,辛勤地采摘,用轻柔的指尖将他们迎接。一袋袋土豆,一包包茶叶,都体现着我们劳动的成果,可谓是大丰收啊。
忙碌了半天,大家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大家踊跃地去包饺子,各式各样的都有,有包子形的,圆形的,金元宝形的。伴随着阵阵炊烟,我们愉快地享用着午餐,直到把肚子填得满满当当为止。
在嬉笑声中,我们踏上了归途。虽然有点不舍,但这一天大伙儿都过得十分充实,有趣。
初一(2)班 侯欣妤

5月17日,我们期待了近一周的学农活动终于到来了。前一天来到学校,风雨连绵不断,令我们有些担忧,生怕活动会被取消。当天早晨,我和室友们早早地起了床,可天气还是不见好,我们看着整理好的背包竟有些担忧,只好先去教室。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中同学越来越多,离出发时间也越来越近,望了望窗外,雨仍是不知疲倦地下着。突然,武老师出现在我们教室门口,通知了一个令我们又喜又悲的消息,学农活动时间推迟了。我心中有那么一丝快乐,尽管学农活动是在阴雨的天气中进行。
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终于,我们在中央广场上集合了,背着背包,踏上了去学农的路途。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按理说总有些无聊,但大巴车上始终洋溢着我们的笑声。
虽说有一个多小时,但很快我们到达了学农的目的地,放眼一望,令我有些意外,这个田园在灰蒙蒙的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空气中也飘散着雨后泥土和植物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挖土豆,一个班的同学成双成对的在一块土地上奋力地劳动着,虽有些劳累但也是欢乐无穷。我们几个男同学围着一小块地,寻找着土豆们的“老家”,挖出了不少大个儿的土豆,甚至还调侃大土豆叫“土豆王”。我的腿蹲久了有些麻,但看着同学们对于劳动的积极和乐趣,我也不知疲倦地寻找着土豆们。
劳动后,我们品尝了甜玉米和土豆,如此新鲜的蔬菜也使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驻足品尝。玉米的香甜和土豆的软糯,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自己用灶台生火做饭。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简单分工后,一群同学围在大桌子旁包着饺子,另外几个同学在生火,工作井然有序。我取了几张饺子皮,夹了一小团肉放在饺子皮中央,用手指蘸些水抹在皮的边缘,再双手合上,轻轻捏几下,用中指托住给饺子塑好型,一个饺子就包好了。随后,也不知下了多少盘饺子,碗中的饺子也形态各异,不知是多少巧手创造了它们。
这次学农活动十分短暂,也十分劳累,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大多没有下地劳动过的学生们体验了一次劳动的辛劳,但却十分快乐和满足,这次活动,我们真的收获了很多!
初一(2)班 单泽洲

学农初体验
在这个春夏之交、农忙暂歇的时节,初入农田的我们却还是被这些相对轻松的农事打了个措手不及。
即使因为雨天而延迟了一小时出发,同学们的兴致依然高涨,车刚一稳住,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涌出车厢,奔向我们的第一个战场——马铃薯地。
野草与马铃薯在田垄上杂乱地生长着,使人分不清敌我;厚厚的泥土将马铃薯掩护得严严实实,似乎是铁了心要考验我们的耐心与体力。当然了,我们也不甘示弱,抄起铁锹,大步流星地跨过田垄间的浑水、垄上的泥泞,马不停蹄地寻找马铃薯的堡垒,势必拿下这块宝地。
随着一声惊呼,第一处马铃薯老巢暴露在大家无情的铁锹下,周围的同学一拥而上,干脆连铁锹都搁在一边,直接上手将刚刚暴露的马铃薯挖出泥土,先是欣喜地端详一阵,挖到大土豆的满面红光,挖到小土豆的自然不服,于是又忙不迭地去找寻新的“聚宝盆”。而随着土豆袋越来越鼓囊,其他的“惊喜”自然也是不少:神出鬼没让人头皮发麻的蚯蚓,四处迸溅无处可避的泥土,被泥土拉扯得不堪重负的鞋子……一时间,田垄上处处是尖叫声,惊喜的尖叫,惊吓的尖叫,穿插在铁锹的起落声间。就在这样明快的劳动节奏中,满满当当的土豆袋被运回了土路上,被泥土裹挟的沉重双脚在短暂的点心时间又迈着轻快的步伐,奔向了下一个战场——茶田。
通往茶田的路泥泞不堪,本就被雨水搅和得使人举步维艰的小径再被大家踩踏一番,走一步都可以成为惊心动魄的漂移。当我们步步为营总算到达了“战场“后,大家又都傻眼了——茶田与土路之间有着不小的坡度,而坡上的泥土被浇得油光水滑,根本无处落脚。小部分先头部队见状,纷纷伸出援手,将下面的同学拉上去。但仍有小部分同学,人刚拉上去一半,就被如德芙般丝滑的土坡滑得如旱鸭子般无所适从,双脚使劲儿扑腾着,却还是无济于事地铺在坡上,摔了个狗啃泥。



只要记住了“两叶一芯”这一特征,眼疾手快并时刻提防湿土的埋伏,采茶便可算是相对轻松的活计了,至于拜大地所赐的一手黑泥,倒也可以算是一种独特的勋章了。
在长吁短叹地重走了一遍来时使人小心翼翼的土路回到阵地后,最大快人心的环节——用土灶烧中饭终于到来了。
洗锅、拿食材、洗食材,在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中,锅已架好、食材已洗净,生火小组却遇到了困难。带着火种的木块刚放入灶膛,不是因为燃料不足而熄灭,就是被过大的木块而闷灭。在各种木材乱成一箱的柴火中,生活经验丰富的托尼相中了量大而质轻的稻草,往里一扔,火便猛地窜了起来,锅中的水也开始吐着气泡。而就在这时,麻烦也来了,土灶排出的烟愈发浓烈,熏得人晕头转向。在发现扇子的功率难以与之匹敌后,有同学十分生猛地直接拿来了雨伞开始扇,浓烟果不其然地飘向了远处。
一旁的包饺子组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各路神仙元宝形、包子形、飞碟形以及“无馅形”纷纷出现在各位幸运儿的碗中,以至于看到它们独特的形状似乎就能窥见它们的创造者那有趣的灵魂。但无论如何,这锅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饺子深受大家的好评。
在年糕下锅的过程中,一直有一批同学在默默维持着火的燃烧,而自己总是在最后才吃上,特别感谢这些同学默默的、无私的付出,其实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这样的同学,汗水与泥土是他们奉献的证明。在满头的汗水与鲜美的汤水混合的滋味中,大家几乎要品出一种快乐而团结的泪水。
在鲜香美味的年糕下肚后,大家一边收拾着产生的垃圾,一边互相说笑着彼此身上的泥土与烟尘,这都是大地的馈赠、劳动的馈赠、是让我们都颇为满足而自豪的印记。
背负着一身自己自足的快乐的我们,在回程的车上安静地享受着深甜的睡眠。谁让劳动过后的酣睡是如此轻松又愉快呢……
初一(3)班 董锦姝





劳动果实最美味
学农是我们盼望许久的校园活动。天气也十分好,不但没有下雨,还十分凉爽。
来到学农基地,我们的劳动便开始。第一项活动是挖土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很快知道了哪一些是土豆苗。大多两三个同学用一把锄头。一个人使用锄头挖掉旁边的土,另一个将土豆挖出来。大家分工合作,一会儿就能挖出许多。李学海和郑小英老师也参与挖土的的活动中。活动结束后,我们班挖出两大袋土豆,每一袋都沉甸甸的。
第二项活动是采茶叶。走进茶园,便可以闻到一阵茶叶的清香。经过指导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怎么采茶,大家就开始干活了。很快,箩筐里的茶叶越来越多。
中午很快就到了,大家都饿了。野炊开始了。一些同学主动担任了生火的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火终于旺了起来。此时,其他同学也没有闲着。一部分在包饺子,在他们手中,各种各样的饺子出现了;另一些同学在清洗蔬菜。
接着,开始煮饺子。平时,在家中常常做饭,并不觉得困难。但当我站在灶台边时,才意识到这并不容易。烟雾常常扑在我们的脸上,有时,汤汁会溅到手上。不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吃上了热乎美味的饺子。之后,我们还煮了年糕。李老师、郑老师、武老师也参与午餐制作的活动中。
一顿既简单又美味的午餐给所有人带来了快乐。果然,劳动的果实最美味。学农确实是一个锻炼能力的好机会。
初一(4)班 胡芷诺

学农记
辛丑年夏初,海弗拉斯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吾辈,赴港南村学农,意欲令初一学子体验农事之辛苦,方知三餐之甘甜。
初至基地,放眼望去,尽是绿意滚滚,扑面而来,如花似锦,如秀如兰。一时间,舞勺豆蔻或采茶叶、或挖土豆,于其间,不亦乐乎。
及至晌午,吾等自制饷,水饺鲜美、年糕嫩滑,又摘黄瓜以裹腹,其味之鲜美,非言语所能形容也。
呜呼!泱泱中华,自古以农业文明也,乃冠以“农业大国”称号。然及至今日,浪费粮食者仍不计其数。细念之,乃痛恨其陋习,今亲躬体验粮食生产之艰难,始知农民艰辛,生产不易。自是不复糟蹋粮食也。






农者,国之本矣。中华以农而立,亦以农而兴,更以农而名。故吾等众生,万不得摈弃农之意义。今者金穗生态农业园之行,意义深远,愿吾等今后珍惜粮食,扬中华农业风尚。
初一(5)班 马苏桐

致敬
突来的小雨搅乱了提前规划好的行程。在一方房屋中,同学们安静地等候着。教室像一个闭合的坚果,同学们像之中的种子,静候着阳光穿透阴霾照进生命的印记里,在不息之间价格惊奇反转。一个小时之后,大巴上,时间在一草一花一树一木中走得飞快。一路上,大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一阵阵笑声从车窗里悠然飘出。
到达基地。一流流残云在天空转晴后拭了颜色;一群群少年在泥泞的茶园里留下足迹;一双双小手在茶丛间起起落落;一筐筐嫩叶在劳作之后被送入仓库……茶丛是美好的,茶叶是美味的,劳作的少年更是美丽的。在汗水的滴落间,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在红日的映照下,农田里蕴藏的奥秘被逐个揭开。
不仅仅有“两叶一芯”的采茶,挖土豆也有一番乐趣。没有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留在鞋上泥巴中的,遗在指甲缝中的,流在条条伤痕中的,也恰好证明了之中的不易。为什么会有五一劳动节?我在挥动锄头时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而现在,我明白了:劳动是快乐的,艰辛的,当然,也是光荣的。它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五一假期在朋友圈刷屏的“劳动最光荣”,更是一种人们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赞许。





午饭时刻,大家经历了一个上午的劳作之后,对搬来的各类食材激动不已。我手握锅铲——这上面承载着近乎全班同学的期望。烟熏,火花,饥饿,还有上午扭到的腰,都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以及良好的反馈中显得不那么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怕是碗中的一片菜叶,一张面皮,一块年糕,都在酝酿下变得意义非凡,在劳动的罅隙中愈发浓郁与香醇。





正如三毛所言“岁月之美,在于它必然流逝”,我们无须在意身后的风景,只需载着时间的齿轮向前行,欣赏时间的万花筒中千变万化的生命,去奔赴一些有意义的事物,而劳动恰恰就是其一。看到大家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留念,我却认为,我们应将学到的东西付之于现实,将内心的热情匿藏于表面,将其在热血中化为对世界的回馈。


董卿说过:“痛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对于在农田里的农民而言,劳作是艰辛的,收获是不易的。因此,我们才必须致敬劳作的人们,也致敬劳动这件事本身。
初一(6)班 徐伊一
快乐学农 劳动快乐
晨起,阴雨,略凉。这是一个微风拂面的日子,我们乘着大巴,驶向农场,去进行我们的第一次学农课程。
路程似乎有些远,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很久,因为我们在车上唱歌、说笑,一路嗨到了下车: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
大家兴高采烈,甚至有些激动兴奋。刚下过雨的凉爽天气,不那么重的行囊,都让人身心愉悦。但很快,大家就高兴不起来了,或者说,难受起来了。因为泥巴得意的爬到了大部分同学们的身上,耀武扬威地炫耀它的胜利。只是,我们不再关注这些烦人的泥巴,大家很快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劳动任务上,毕竟鲜嫩的茶叶、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生态田要比这些泥巴可爱许多。
第一个任务是采茶,只见同学们在得知这个任务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指导老师说要摘“两叶一芯”的茶叶,即两片嫩叶加一个小芽芯。大家放眼望向茶垄,“茶树上符合要求的还挺多的嘛”,有人说。每当看到一个芽,就按照要求将其掐下。为了以防滑倒,我们看看自己的鞋已经遭殃,赶紧跑到一边用树叶,树枝等各种东西抹掉鞋上的泥。
土豆已迫不及待地召唤着我们。采完茶叶,同学们纷纷戴上手套,有些同学还分到了一个小锄头。先把土用锄头锄松,再用带好手套的手扒开已经被锄松的土,就有可能挖到一窝土豆——这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挖土豆“大法”。 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锄头下去,挖出的不一定是土豆,还可能是捣到了虫子窝。挖出来的土豆有大有小,奇形怪状,有的像球,有的像葫芦娃,也有的是几颗长在了一起连成。当然也有一些土豆被同学不小心“拦腰截断”了。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下,麻袋没过多久就被装满了,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同学们都饿得眼冒金星,于是便开始做饭:两三个同学烧火,十几个同学包饺子,大家都有活干。几百个饺子在十几个同学手中没有花多久时间就已经全部包好,而形状也是各种各样:三角形,圆形……多余的饺子皮被撕开、拉长,变成了简易的“刀削面”,虽然大家已经吃得比较饱了,但大家还是很稀奇地看着这些可爱的面条,加工过之后还是非常美味的,不得不说,配上青菜的面片们也是个新奇的尝试。
下锅了的饺子很快浮了起来,很多同学吃了一碗又一碗,也不知道是因为饺子好吃还是因为体力劳动带来的食欲,总之,饺子几乎刚出锅就被同学们消灭干净了。
我们也用剩下的食材炒了年糕,烟气从土灶上冒出,越飘越远,然后被吹散,年糕的油香味也随之飘荡。在还没吃饱的同学们的努力下,年糕自然也是被一扫而光。
而大家仿佛也在这阳光下看到了一群大汗淋漓的身影在笑,笑得欣慰,笑得满足。
5月劳动月,学习之余能投入到快乐的劳动之中,同样也是一种学习。学习在课堂中,更在生活里。
初一(7)班报道 吴沛桐编辑
学农体验生活 劳动帮助成长——初一8班学农报道
2020年5月17日,初一年级迎来了在杭外的第一次学农活动。
那天清晨春风拂面,绿意盎然,在怀揣期待的心情中,我们坐着大巴去往了农场。去之前班主任许老师就详细介绍了活动内容,并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所以一到目的地,没有多说什么,就开始了干活:采茶叶、挖土豆、包饺子。丰富的活动令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的挥汗如雨与要把其他班超越的信心也缓解了期中考刚刚过后的紧张的学习气氛,原本比较注重学习的同学也抛开了书本,尽情地投入到劳动中。当然,我们此次的劳动成果也十分喜人,那一大袋的茶叶,三筐满满当当的马铃薯与那几锅热气腾腾的年糕饺子,同学们虽然劳累,但看着这些成果都满足感爆棚。
但是,在我看来,此次学农令我收获最大的,是对劳动的理解。首先,这次学农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农民伯伯的不易。是的,若仔细想想便可想通,我们今日的劳动只是短短的一个上午,有些同学便累得不行,那若是一天,一周,一年甚至一生呢?而且我们今日只是在收割成果,而真正的农活是不可能种子一种下去就有收获,在一块小小的地上还要有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与春夏秋冬的仔细呵护。其次,此次学农还拉进了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让我们直接跨过书本去亲手感受大自然,所谓之“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如此。
最终,我们要感谢此次学农活动带给我们的活力和收获。
初一(8)班 潘剑宜
盼望着、盼望着,夏日的清风向我们吹来了,学农的号角也已经吹响。期盼已久的学农活动终于在这个美好的夏初如愿开展。因疫情错过初一学农的我们,在初二终于得到田间劳作的机会。5月17日星期一,我们乘着凉爽的晨风踏上征途,来到了位于良渚镇的杭外金穗农场,我们放下手中的笔和作业,走进蓝天下苍郁的农田碧野,在这个凉爽的夏日,共同体会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劳动的快乐。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清理蔬菜大棚中的杂草。领到手套后,我们井然有序地进入绿意盎然的大棚劳动。大家分成几个四组,从大棚首尾夹击。弯着腰,蹲下身,眼到手到、双手并用,迅速清理着杂草。一会儿,木桩前空地上就堆起了一座座草垛。拔去杂草的菜地,重见黑土地的整洁与魅力,助显大棚原有的有机和美丽。大家伙不顾汗水满面,不管飞蛾围绕,身体力行,积极投入,高效率地完成了任务。


第二项任务是摘包心菜。在泥泞的土地上,同学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脚,弯腰紧抓包菜,并拢双脚,双手用力向上一拉,将包心菜连根拔起。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拔菜,有的装菜,有的运菜……虽然很苦很累,但大家尽己所能、尽力劳动。
最后我们开大灶,自己做菜烧饭。部分同学洗碗刷锅、洗菜做馅,开启第一步;部分同学拾柴生火,解决能源问题;女生们包饺子,各式各样,秀气十足;男生们起锅掌勺,有板有眼,俨然像胸有成竹做实验的科学家。浓浓白烟升起,大家围在温暖的灶台旁,享用着自己精心付出的成果。看到同学们通力协作、相互关心,慷慨分享之时,我总为之感动,我们近两年结累的同学情谊,在户外学农中尽情释放,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短暂的学农活动落下帷幕。
这次学农活动,我们走近这片向往的土地,在大棚菜园间挥洒汗水,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通过这次学农,大家都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让我们用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辛勤的劳动,为自己和社会换取美好的未来!
初二年级 许天斓、李佳玥、卢泓晔报道
学农感悟:
杜双彤:Surprisingly, doing farm work isn’t as stressful as I thought. I felt much more relaxed while I was 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The cabbages weren’t too difficult to pick when we worked in teams. And we enjoyed tasting the delicious food our classmates made. Unity and labor makes me pleasant.
杨雯倩:这次学农,其实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因为小时候家住城市,所以从来没有体会过农村的泥泞石板小路以及浓烟滚滚的灶台。而这次学农,这些事物都有所体验。在经过了泥泞不堪的大棚除草后,脱下被各种脏东西浸湿的手套,在衣服上草草擦一下手,拿起了迎接我们的是一截玉米和两个土豆。在劳累面前,没有人在意手脏了。两个平平无奇的小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香与糯,更是满满的幸福……
高照川:经过了一上午的诸如拔草、挖卷心菜的奋斗,我们进入了学农的重头戏之野炊。其实野炊远不如我们所想的简单。就拿点火这一点来说,我们两个大老爷们经过了充满呛人的烟的奋斗后,终于让木柴在灶膛里熊熊燃烧了起来。后面一切好办,只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添柴、捅炉灰。这多少在锻炼我们的同时给了我们一件充满烟味的衣服。这次的学农让我们知道了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离养活自己更近了一步。
沈子豪:炊烟袅袅起,笑语处处闻。随初夏的暖风,5月17日,我们在农场进行学农活动。中午烧菜的时候,同学们各司其职,有些同学之前从未有过烧大灶这样的体验,显得有些局促。不过时间紧迫,很快组长把分工定下来,大家开始分工合作。在一些同学生火的同时,另一些同学包起了饺子。这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烧火、烧菜的同学轮流上阵,大家都有时间休息。最终,我们班吃上了香喷喷的饭,完美完成了任务。通过这一次学农活动,同学们确实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技能,这是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的一课
裘宛锦:一个半小时车程后,我们来到具有乡村气息的良渚,一缕缕炊烟从翠绿的玉米地中升起,绿叶上都沾着清晨的露珠。不久我们便被热情好客的村民带去一个种满与肩同高的青菜的大棚,迎面而来的是数不尽的小飞虫。好不容易逃脱了闷热的大棚,我们又来到泥泞的地里拔包心菜,还要求连根拔起。终于,我们走出泥地来到了大灶头前。接下来便是完成各自的分工,包饺子,洗菜,烧火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都将脚上的泥土抛之脑后。一锅锅香喷喷的饺子出锅后,同学们无不争先恐后去盛上一碗,腾腾热气间是同学们灿烂的笑容。
李佳玥:每个同学都全身心投入地干着农活,不怕苦也不怕累。最后做饭时,大家分工明确、效率极高。在一上午的劳作之后吃上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和内心的成就感,十分难忘!乡野风光、蓝天白云,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都是这一天在我们心底留下的美好回忆。
刘轩铭:本以为干农活只需要力气的我们,被到来的第一个挑战当头一棒。花菜的根部变质,里面充满了散发着奇异气味的汁液。根茎也异常难以拔除。很快,大家的手套上都沾满了恶臭的液体。但这并没有打击到我们的信心与昂扬的斗志。一颗又一颗,半个小时后,我们完成了这项“有味道的任务”。当然,蚕豆也是一样。田里遇到了菜花蛇,我们也没有乱作一团,惊慌失措,仍然齐心协力清理完了蚕豆田。野炊的锅具十分简陋,几个有经验的同学三下五除二解决了生火问题。有人负责炒菜,有人负责加盐放酱油,有人来帮忙盛菜。有条不紊,即使锅具浓密烟雾让烧火和做饭的同学们叫苦连连。不愧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这“胜利”的果实让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
脏、累,是农活的代名词。那些辛苦耕作的农民,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说一句,辛苦了。
章铮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继承和发展。这次学农活动,大家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通过劳动激发自己创造的潜能,真真切切地体会了团结合作的可贵,收获颇丰!
鲍馨仪:有了上次春游的前车之鉴,我并没有将这次学农想象得很轻松,但上午清理蚕豆棚的难度系数还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一看到那片有我们教室那么大的、乱糟糟的豆茎豆蔓,而且我们班分到2.5个大棚及一大片田埂,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哪,这怎么拔得完!”不过,经过全班同学一个小时的“辛勤劳作”,那些蚕豆藤及杂草也彻底被夷为平地了。
吴欣桐:学农的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多人合作,比如拔起扎根得很深的豆蔓、包饺子、炒年糕等等,要是其中一个人没做好,整个产业链就会被影响。我们不过干了一个上午就收工了,也不能说体会到了早出晚归、日复一日的劳动人民的感受,但多少还是觉得就算是种田烧饭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劳动者们不论是养家糊口还是奉献祖国,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此次学农很辛苦但也很有意思,但我们毕竟只干了半天活,没有遇到更多的虫子,“钉子户”以及令我们束手无策的境况。在此向日日辛勤劳作的农民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陈罗鑫:这次学农活动,对我来说收益颇多。在这半天的时光里,我也是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和劳动过后的成就感。前天晚上下了暴雨,地里有非常多的泥浆,许多次我都差点摔倒。在蚕豆棚里自以为已经把豆子收干净了,回头收杆子的时候发现到处都是剩下的蚕豆;埋头一顿乱拔,自以为拔得差不多了,一看却还有一大片。这样的蚕豆棚我们班一共处理了近3个,劳作后的同学们饥肠辘辘,学校给大家提供了玉米和土豆,就连平时不是很喜欢吃煮土豆的我也吃得津津有味。接着大家开始生火烧中饭,包饺子、生火、洗菜、掌勺、分碗,同学们分组忙开。我和汤浩哲负责炒年糕,10斤年糕分了三锅炒,作为掌勺的我们,受到了同学们的夸赞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美味的午餐是大家共同努力创造的,感谢其他同学不遗余力地协助帮忙。希望高中的学农我可以做得更好。
汤浩哲:这次学农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摘蚕豆,除杂草,做中饭。我很“幸运”地全都体验了一回。相比摘蚕豆和除杂草,烧菜更干净些。大鹏里的泥土上爬满了蜈蚣、蜘蛛和蚂蚁,我是不怕的,但身边中有些同学吓得“魂飞魄散”,尖叫连连,其中也包括个别人高马大的男生。烧菜是我和陈罗鑫的主要工作,我们烧的青菜炒年糕,一共三锅,一锅更比一锅强,最后一锅把我带来的金针菇、青椒、牛肉、火腿肠都用上了,大家吃得不亦乐乎,连连称赞我们“贤惠”。总之,这次学农还挺有趣的。
学农先进集体:
|
初一1班 |
|
初一3班 |
|
初一8班 |
|
初二1班 |
|
初二4班 |
学农先进个人:
|
初一1班 |
吴雨桐 |
李锦乐 |
周子涵 |
寿芸 |
|
初一2班 |
汪杨骏豪 |
戴徐奕 |
周烨 |
毛静妍 |
|
初一3班 |
王昱昊 |
刘佳 |
沈张弛 |
朱嘉洋 |
|
初一4班 |
汪嘉田 |
陈晴 |
陈昱翔 |
裘骐玮 |
|
初一5班 |
张许悦 |
吕靖远 |
王梓墨 |
丁祎婕 |
|
初一6班 |
徐伊一 |
谢景辕 |
贾驿诚 |
伍子昊 |
|
初一7班 |
李雨灿 |
徐连辰 |
马 昊 |
余铭玥 |
|
初一8班 |
潘剑宜 |
胡恩喆 |
董芯汝 |
袁朗 |
|
初二1班 |
王子熙 |
林清源 |
雷灏 |
胡安琪 |
|
初二2班 |
沈子豪 |
高照川 |
杨雯倩 |
何哲浩 |
|
初二3班 |
许薇 |
王子璐 |
吴林逸泽 |
张智文 |
|
初二4班 |
陈云开 |
汪振宇 |
刘轩铭 |
金睿 |
|
初二5班 |
贾辛 |
杨梓杭 |
褚奕辰 |
俞润昌 |
|
初二6班 |
鲍馨仪 |
吴欣桐 |
陈罗鑫 |
汤浩哲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