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让生活更美好——记初中科学科普讲座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646 发布时间:2021-05-25 10:01:54

你知道球衣的材质和可乐瓶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衣服湿了颜色看上去会深一点?你看到过“黄金雨”吗?5月16日晚的报告厅,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和神奇的实验现象让同学们应接不暇,受益匪浅,原来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杨雷教授在为初二年级同学作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讲座。
杨教授先从“化学已经做了什么”主题入手,涉及医学、农业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引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作用”两大事实。讲座的主体分“化学使我们快乐”、“化学让我们更洁净”、“化学中的光与颜色”、“稠度”等几大模块展开,每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关的问答以及有趣的互动。在“化学使我们快乐”部分,杨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多巴胺、血清素、肾上腺素、内啡肽等等,他形象的介绍多巴胺强调的是奖惩(加法),就是对我们做一些事情的鼓励,而血清素则是让我们平静下来的一支稳定剂(减法)。
杨教授是浙江大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及纺织工业协会二及三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为了这个讲座,杨教授提前做了大量准备,既有很强学术性,又非常生活化,而且使用了大量精致图片、模型和实验来化解理解难点,结合适当的互动和问题,引发同学们诸多思考。


初二年级本学期开始化学内容的学习翻开了科学学科的一个新篇章,化学就是这么的神秘又诱人。感谢杨雷教授在这个细雨绵绵的夜晚带来激情澎湃的科普讲座,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学科知识,提升了科学素养,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而骄傲,在心中埋下了化学的种子,静静萌发,不断长大。
(周梓翊撰稿 林涵摄影)
讲座一开始杨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化学家的各项发明以及历史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把我们迅速带入讲座,杨教授从肥皂泡等身边的事物开始讲解,用专业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释。值得一提的是,杨教授的PPT上展示的资料都是全英文的,具有专业性。而杨教授还要尽力用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讲解,十分不容易,充分显示杨教授对于中学生科普讲座的热情与准备讲座的态度之认真。
通过这一次讲座,我了解了很多未曾接触的科学知识,认识了生活中普通事物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拓宽了视野,感受了科学世界的博大与精细,为我的科学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初二2班 邱轶晨
周日晚自习我们听了一堂科学讲座,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杨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有趣的实验也使我受益匪浅。我们学习了许多贴近生活的现象的原理,从生活家居到学习用品,从观赏烟花到分子小人,让人大开眼界。我第一次知道化学是这么有趣又这样实用,科学是这样和我们密不可分。
这次讲座大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更加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也科普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看出讲座背后杨教授充分的准备。非常感激这次讲座,使我更加了解科学、看到了科学的另一面。
初二3班 刘子轩
真是一堂有趣、有料、干货满满,让人大开眼界的化学科普课。角度多元、贴近生活,兼顾了专业性、学术性、严谨性和通俗易懂。科学地解释了许多生活中有趣的小现象,比如为什么衣服湿了颜色会变深,为什么荧光笔那么鲜亮等等,还有美丽的焰色反应和黄金雨的实验,处处体现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非常感谢杨教授,让我们长了这么多见识。向杨教授致以诚挚的敬意!
初二3班 李佳妍
这场讲座不仅内容充实,氛围也十分好。杨教授总是可以把学术性的知识观点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讲黏度时,杨教授用长短不一的棍子模拟长链和短链。杨教授也十分擅长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理论到生活实际。讲座最后在杨雷教授带来的实验后落下了帷幕,我们在化学学习方面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而且永无尽头。谢谢杨雷教授带来的这次讲座。
初二4班 金睿
杨教授的讲座非常有趣,贴近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接触到了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奇妙化学现象,而且讲座中引用数据十分严谨,将这些高深的学术知识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述给我们听,感谢杨教授!
初二6班 张宇轩、进橙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