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清明春景,诗情画意——记初一年级“清明春景”主题诗歌创作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475 发布时间:2021-04-20 04:41:45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家诗》学习已经成了杭外传统。

从初一开始,每学期语文老师都会指定30首诗,要求同学们背诵。通过班级学习活动,同学们以吟诵、演讲、默写比赛等不同形式来学习古体诗。初一的第一个学期,语文老师给我们示范讲解了孟浩然的《春晓》。从小耳熟能详的四句小诗,自己读着似觉平淡无奇,经过老师讲解,才发觉诗中原来别有天地。《千家诗》的学习,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中国诗词的魅力,领略汉语文字的韵律之美。

这个清明假期,初一年级语文组还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清明春景”主题诗歌创作活动,让同学们走到近郊山野间,走走看看,把对春天的所见所感,写成一首小诗。“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哦!”老师不断强调,同时鼓励大家创作古体诗歌,比如五绝,七绝,律诗等,引导同学们通过触摸春的气息和神韵,引发对生活和自然的感触和诗情。

创作一首好诗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同学们回来,一边上交自己的作品,一边感叹“李白杜甫在我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当然,在这次诗歌创作过程中,同学们都收获颇丰。他们学会将生活中的“细微”捕捉起来,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飞跃,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少年诗言,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写诗特别不容易,但是也没有那么难。一,你要先走出去;二,选择一种诗体;三,确定主旨;四,初次写诗,可以模仿一下,参考一些同样描写春天的诗;五,就是写呗!最好多写几首,有灵感了就赶快记下来,最后‘择优录取’。”这是初一1班的理科学霸吴雨桐的经验。她把理性思维融入到诗歌中,把写诗变得“逻辑化”,还是很适合我们这些初次写诗的中学生的。

胡樱子同学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美好春景,一般都想到吟诗,而不是作诗。春天已经被描写了这么多遍了,其中佳作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就要“选取一些更加特别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写与众不同”。有一点是她与吴雨桐都认同的:“最重要的还是走进自然嘛,然后就是多多实践,多多创作了。”

有的同学则是与家长一起创作的,亲子合作让家里也充满诗意与春光。朱子衿同学告诉大家,“其实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创作古体诗歌了。我爸爸会帮我押韵和修改,最后我会把它们誊抄在卡纸上,觉得很有趣”。

最近在首届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总决赛获得二等奖的陈熊泽同学向大家分享了他诗词学习的体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诗歌的热爱,我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喜欢诗词。”他还总结了诗歌学习的五大秘诀:读,背,感受,体验和积累。

杭外的诗歌学习和创作活动,激发了大家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杭外学子在诗意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能够与诗为伴,拥有诗意般的少年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初一1 叶子卿 撰稿)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诗画作品请大家欣赏:

 

陈熊泽作品

董锦姝作品

董明好作品

董芯汝作品

郭楚作品

刘雨萱作品

毛静妍作品

王熠宁作品

王紫萱作品

邢馨瑶作品

姚梓馨作品

叶婧怡作品

张徐新懿作品

赵怡可作品

周泉作品

朱涵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