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部传奇——初二年级“学写传记”活动小记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021 发布时间:2021-04-07 02:45:15
当初老师说起八上第二单元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每个人都要撰写一篇传记,大家都颇感为难,觉得自己要面对一个未知的浩大工程。
因为写同学,到提笔才知道这几年的短暂相处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而对他的过往一无所知;写亲人,短短几千字又着实难以诉说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同学们在做了大量的幕后准备工作后,都交出了一份自己满意的传记,不仅仅为完成作业,更多的是既下了笔,就要表达这一份情感和责任。
“学写传记”伊始,我们在语文课上一起品读鲁迅的《藤野先生》,初读时觉得鲁迅何其有幸能遇见一位如此了解他的老师,尔后才于两人相处的一桩桩往事背后,于鲁迅先生笔下留学生的蹦嚓嚓和看幻灯片时的欢呼背后,体味出这样一位真诚而又一腔热血、毫无民族偏见的老师是多么可贵;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似乎是更好读的,闭着眼睛也能勾勒出那样一个质朴勤劳的乡下女人,平淡的文字也就在深情的回忆中变得饱满,有滋有味;而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它的手法是很丰富的,比喻、拟人、夸张,用铺陈层层渲染,鲜明,极其犀利地刻画出一代伟人的形态与性格。我们就感觉学到了些什么,原来为人物作传,可以写外表,写内心,安排文章的结构,既可以极力地铺叙,也不妨纯粹地记录下所思所感,只要足够的用情,无论怎样都能串起他们多姿多彩的一生。大家的思绪在这样的课堂上也就纷纷飘散,构思起自己的传记。
同学们笔下有同学,有年纪相差无几的兄弟姐妹,都别有风采。如4班吴泽鑫《阿卓》道尽了阿卓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艰辛,2班戴昕豫的《沈甜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其早熟却仍然保留几分孩子气的纯真女生,4班吕言之的《邵祺峰传》让人感动于那个年纪阳光男孩的不羁,那份对武侠,对篆刻的热爱。
更多的同学把笔端留给了自己的长辈,6班李思涵的《山》、3班朱毅的《云峰传》、1班林清源的《林朝阳传》、2班陈景的《太公》……透过大家的文章,能一点一点拼凑出那段我们无法想象,却是长留在长辈记忆中的峥嵘岁月。应一鸣的爷爷从一名矿工成长为一名总编辑,半夜三点还在看稿子;鲍馨仪的爸爸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工厂管理员,然后考取杭州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又在工厂需要的时候重回工厂担任厂长,让工厂起死回生……我们撰写的是他们的热血青春,有血泪,有欢笑,更有触目惊心的苦难与拼搏,每个普通人的平凡世界都有风起云涌的壮阔。而游离出文字的视角,却不由得感叹于现在的安宁、淡泊与千帆过尽后的云淡风轻。
这一份份传记是沉甸甸的。难的不仅是取材,不仅是东奔西跑向当事人征询那些陈年旧事的一点点细节,不仅是坐在电脑桌前徒然对着屏幕整理思绪的空白,更是学着如何用平实的文字抒发心灵的震撼与澎湃。
同学们的传记或是巧妙的构思,或是扑面而来的诗意,或是极普通从头到尾的顺叙,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了回忆中这个特定的人,肆无忌惮地记录下一段段时光,读来总有一种充实的日常的感动。
“学写传记”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练笔作业,更是用浓郁的文字诉说最长情的故事,蕴育着生活中更扎实的体悟。
初二(3)班 许薇撰稿
特别感谢:
初三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对“学写传记”活动的支持和帮助!
附1:部分同学感悟
提笔之前以为自己没有太好的朋友、又极不擅抒情,成文一篇“传记”实在是太遥远。我想,写个不太热烈的同学吧。于是,“就写他吧”!
恍然间发现,有那样多的细节完好存在于记忆中。我开始重新审视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再次创造与他的故事的相交。
我在另一个世界问他:“你是谁?”他便握着我手中的笔,写下回答。文字可以叙说一切灿阳下的美好,传记会层层叠出一个人在执笔者心中的样子。老话,“心诚则灵”。
我们说黄粱一梦,梦醒即是失落。另一个世界的他离去后,我读着眼前的文稿,却无比讶异地发现,一个不敢向他人投以一丝余光的他,眼底尽是骄阳的不羁。我相信那是他想向世界提出的命题,而传记不过是载体。
——初二(4)班 吕言之
首先,对于传记这类文体我是不了解的,甚至几乎没有怎么接触过。因而写出这篇《云峰传》便难免显得不伦不类的。
当我在交稿前一天下午端坐在电脑前对着空白文档发呆时,终于意识到自己绝无可能用短短数千字为最亲近的人作传。迟疑中,最终我决定直面父亲一生中最深沉的无奈与悲哀,并将所梦到的、难以忘却的关于他的场景记录下来,几乎毫无叙事性,并且主旨也倾向负能量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完成了对父亲的一篇传记。
——初二(3)班 朱毅
老实说,在撰写这篇传记之前,我印象里的外婆只是一个爱笑的老奶奶。甚至我的妈妈——我外婆的女儿,对她早年经历也所知甚少,她本人也缄口不提。
我为了写传记,向她提出问题后,她沉思了很久很久,才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她眼中不时闪烁着光火,干瘪的嘴唇忽然有了生机。在她的讲述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与我一般大小的女孩,在时光流转中慢慢变老,慢慢在生活的苦难中去了自己的棱角,对这个带给她伤痛的世界付之一笑。我为老一代人那惊人的耐力与韧性所折服。我的传记只有短短七千多字,里面的每一个字对当年的外婆来说,都是口压在头上的大铁锅。
我写传记,初衷并不是拿奖。我感谢语文组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去挖掘老一辈那埋藏至深的往事,它让我知道,我的外婆也曾年轻过,也有一段逝去的青春往事。
在她两颊的酒窝间藏着的,是最深的泪。
——初二(6)班 李思涵
附2:“学写传记”获奖名单
一等奖:
初二(6)班 李思涵 《山》
初二(3)班 许薇 《朱来章传》
初二(4)班 林函宇《林廷康传》
二等奖:
初二(1)班 林清源《林朝阳传》
初二(1)班 黄斐凡《黄礼俊传》、
初二(4)班 吴泽鑫《阿卓》
初二(4)班 吕言之《邵祺峰传》
初二(5)班 周一苗《周行健传》
初二(5)班 胡书恬《周留忠传》
三等奖:
初二(1)班 蔡晶睿《宝三爷》
初二(2)班 戴昕豫《沈甜传》
初二(2)班 陈景《太公》
初二(2)班 程贝一《陈娇娣传》
初二(3)班朱毅《云峰传》
初二(3)班 杜婧娴《杨国奎传》
初二(5)班 叶崟雯《丁有法传》
初二(6)班 石俊义《屠屹诚传》
初二(6)班 黄宋天择《李颂元传》
优秀奖:
初二(1)班 施萌萌《施伯源传》
初二(1)班 郭晨露《记憨憨》
初二(2)班 马知菲《我的母亲》
初二(2)班 葛翌宁《祖母小传》
初二(3)班 余力文 《余术兵传》
初二(3)班 杨云哲《外公》
初二(4)班 葛琳《葛程氏传》
初二(4)班 王有丞《王小坤传》
初二(5)班 应一鸣《从矿工到总编》
初二(5)班 闫戴忻悦《闫同珍传》
初二(6)鲍馨仪《戴学文传》
初二(6)班王志凯《张宇轩传》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