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悦读润心,书香致远——记我校开展线上“寒假教师读书分享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300 发布时间:2021-03-23 04:45:19

3月21日晚,寒假教师读书分享会暨青年教师工作坊第12次专题研修活动在线上展开。来自“读书小组”的徐如明、唐嘉敏、张蕾和张后宇老师作为代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首先发言的是读书小组组长徐如明老师,徐老师提出了三类读书:职业的读书、专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徐老师介绍了三遍法阅读:第一遍阅读时自由地读,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重点关注“这本书内容在谈些什么?”;第二遍阅读可以跳读、梳理线索;第三遍阅读细节、关联性和主题,并思考书本与读者自身的关系。徐如明老师分享的是世界文学经典《小王子》,徐老师认为该书要解决的问题是“孤独”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画”是两人认识的起点,小王子想通过离开B612小星球摆脱孤独,摆脱玫瑰花对他的折磨。小王子不想要成为普通人直到他遇到小狐狸,逐渐了解“驯服”的意义,并对自己的玫瑰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对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徐老师通过简明的图标构建出了整本书清晰的关系图。

唐嘉敏老师分享的是日本文学作品《细雪》,作者谷崎润一郎,是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之一。小说的主人公雪子,唐老师通过文中的对话细节、电视电影作品等对雪子以及其他几位姐妹进行了介绍和人物分析。唐老师还指出整部作品涉及了历史、地理、服饰、饮食等,并与日本历史事项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适合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女性作品。让唐老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张蕾老师推荐和分享的书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代表作《目标感》。张老师结合德育实践,意图从本书中找出针对学生人生规划和目标设定不明确这个问题的答案。威廉·戴蒙研究探讨人们如何在工作、家庭和社区关系中发展个性和目标感及年轻人如何专注于目标、想象力和高标准的优秀表现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张老师梳理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三块重点作了解读:社会现状,目标意义和如何培养目标感。威廉·戴蒙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adrift)、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以及他们生命的缺乏,“是动机的来源,是目的感”。这种延迟承诺会毁掉拥有快乐而满足的人生根基。最后,张老师就此书理论和例子的适用性,读者群体及外文书翻译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张后宇老师就浙江省特级教师、省教研员葛炳芳老师的系列丛书《中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作了分享。该丛书以国内外的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行动研究,围绕着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信息加工、评判性思维、语言处理等进行研讨。通过大量的课例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实践改进,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一线教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张老师重点梳理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这本书的结构,并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常见不良倾向、阅读教学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评判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杭外英语教学一直以文本解读,以读促思见长,意图以此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张老师通过本书也作了深入的反思,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希望通过理论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广大老师的关注,线上累积观看人数179人次。每一次工作坊的读书分享都是经过发言老师的精心准备,成员之间的这种互相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阅读热情,促进了各学科老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教科室、青年教师工作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