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砥砺前行 筑梦杭外——记初中政史地组新教师转正课及教研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246 发布时间:2021-01-22 01:22:33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为提升我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素养,推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初中政史地组于2021年1月14日开展了新教师转正课活动。转正课由武琦老师准备,内容为沟通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副校长吴锋刃,教务处主任李惟峰、副主任李芳,初中政史地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

新课以“营盘美男”导入,武琦老师展示新疆文物“营盘美男”,并简要介绍营盘美男(西域的墨山国贵族),以及保存至今鲜艳的容纳波斯和罗马风格图案的丝绸衣物来引出本课。课堂导入迅速抓住学生关注点,吸引学习兴趣,同时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课堂主体部分以“路”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条展开。第一部分为“通路:张骞通西域”,武琦老师首先点明西域在哪里,并出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锻炼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还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展示材料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合理引导感悟张骞此行的艰难,引出“持汉节不失”评价,感悟张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张骞此行被史家称之为“凿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作用。第二部分为“护路:对西域的管理”,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为了保障西域通道的畅通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而引导出这些举措对中国版图奠定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武老师还进一步出示材料让学生感悟“国家强则通道通,西域控;国家衰则通道阻,西域失”。第三部分为“成路:丝绸之路”,张骞开辟通道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武琦老师让学生观察描述《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同时注意图例、方位和古今地名对照等,有助于学生将空间和时间有效结合;通过学生了解《丝绸之路路线图》,认识其交流的双向性,让学生感悟到丝绸之路的畅通是由张骞、班超、班勇等一代代人的努力而换来的,并出示物种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是一条物种交流之路,让学生通过文献阅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感受丝路物质文明之丰富、精神文明之绚烂,突出丝路的多元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最后,让同学思考三部分“通路、护路、成路”之间的联系,探讨与汉王朝大一统之间的关系。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武琦老师用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到杭州举行的“2020年丝绸之路周”,引导学生认识“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更是创新与发展!最后,武琦老师赠送学生一副对联,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时代责任感,增强对中国智慧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助力、研讨、分享。转正课结束后,初中政史地组展开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阮小蕾老师主持,教研组内针对新老师转正课讨论热烈。教研组内和指导老师对武琦老师半年来的教学基本素养的飞快提升高度肯定,并指出本次转正课内容紧密联系、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且有升华,能够很好驾驭课堂和材料,围绕核心素养解读等也体现出武琦老师专业能力扎实和教学素养的掌握。此外,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务处李芳老师对武琦老师转正课进行了指导,并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初中政史地组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