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你的课堂有戏——记中学阶段教育戏剧的课堂实践与探索研讨会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085 发布时间:2021-01-22 09:30:46

2021年1月19日晚7:20,杭外青年教师工作坊第十一次研修活动在线上准时举行,主题为“中学阶段教育戏剧的课堂实践与探索”。本次活动采用钉钉直播的形式,青年教师工作全体成员和对教育戏剧感兴趣的教职工参加了此次研讨。

我校有着悠久的校园戏剧文化积淀,尤其近几年,在将教育戏剧运用于中学学科教学的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厘清教育戏剧的基本功能,进一步研讨教育戏剧在学科融合的可行性,同时促进青年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升,中学阶段教育戏剧的课堂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应运而生。这次研讨内容包括谢圆清老师作《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读书分享;张鹏峰、钟佳妮老师作教育戏剧学科融合尝试分享;林存富老师作“中学阶段教育戏剧教学原理与实践”分享;最后是工作坊教师交流发言。研讨活动由林存富老师主持。

谢圆清老师为大家作《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的读书分享。谢老师从本书的基本信息、教育戏剧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要素、课程模块形式、教学习式以及教学注意事项六个方面进行介绍。钟佳妮老师从教育戏剧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大家进行分享。钟老师以一篇阅读“What did they invent?”指导学生进行了教育戏剧的尝试,先分析戏剧元素确定角色(who)、确定场景(where、when)、然后创编过程(how),再制定有关语言、情节、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学生不仅主动学习了英语语法,还体验到发明者当时的处境,感悟到发明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张鹏峰老师从教育戏剧的意义和教育戏剧在科技教育中的运用谈了自己的看法。张老师从具身认知理论引出教育戏剧的意义,将“戏剧的本质是冲突和解决之道”与“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已有认知与新认知的冲突与解决”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戏剧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手段,让戏剧与科技融合,也可以学习戏剧创作的元素,将场域和学习相结合——如在科技馆学习或博物馆学习等。

林存富老师作“中学阶段教育戏剧教学原理与实践”主题分享:教育戏剧的发展脉络、教育戏剧的主要理论探讨、我国教育戏剧实践现状及我校教育戏剧的发展展望。林老师梳理了教育戏剧近150年的发展历程,从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上分析了戏剧性的实作学习、创作型戏剧教学、课程主题戏剧化的教学、戏剧化的游戏教学、儿童戏剧、以“身历其境”学习及戏剧理论的建立和实践等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戏剧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通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在策略应用方面研究较多,而在本土理论构建上还比较缺乏。目前国内中学阶段戏剧教学做得较好的有北京十一中的“戏剧课程”和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教育剧场”课程,它们都融入在校园综合艺术课程中,目标是为了激活思维、学会合作、提升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我校有着悠久的校园戏剧文化积淀,不管是外文节戏剧之夜、艺术节中的话剧表演、高中《雷雨》汇演,还是初三下戏剧项目式学习,师生对戏剧的热情经久不衰。根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学生参与了包括莎士比亚、百老汇等经典剧以及原创的30多部,在中学阶段的剧目表演方面非常突出。目前孔黎娜、陆旻和林存富三位老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钻研、持续实践,分别在教育戏剧运用于学科教学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承担了2个省级相关研究课题。

展望未来,教育戏剧研究的焦点应该放在戏剧的核心素养上,占据高点;探索学科融合,紧抓要点,促进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与学科的融合;尝试跨学科的戏剧应用,特别在STEM和戏剧课程中发掘亮点;彰显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保持优点。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很多老师的关注,线上累积观看人数近150人次。相信通过各学科老师们不断开拓“戏剧育人”的内涵,教育戏剧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教科室、青年教师工作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