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二年级开展“新闻撰写”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3623 发布时间:2021-01-07 10:52:49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身边。作为初二的学生,我们很少关注自己平时获取的信息是以什么样的新闻体裁来撰写的。

2020学年,开学伊始,初二年级同学就围绕第一单元的“新闻活动探究”展开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一系列活动。

首先是一系列关于新闻阅读的热身活动。如,浏览近期的日报、晚报或新闻网站,收看或收听新闻节目,并锁定几个热点话题“开学报到”“新冠疫情”“华为和芯片”“抗战胜利75周年”;同学间交流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纸、浏览的网页;交流自己喜欢看的新闻内容,喜欢的新闻体裁等。通过这样的热身活动提升了同学们对新闻各种体裁的认识。

接着是新闻的专题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我们了解了新闻和新闻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特稿《她只能活七小时》是1943年8月,时任《纽约美国人日报》新闻主编的保罗・舍恩斯坦为了挽救一名仅能存7个小时的两岁女孩的生命,发起并组织了一次寻求当时稀缺的青霉素的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青霉素找到了,并因此暂时保住了小姑娘的性命。但小姑娘终因病情过重,在两个月后死去。但是我们知道她是带着爱离开这个世界的。而杭外学姐黄思卓在《南方周末》上针对西湖区双浦镇湖埠村的“臭”自来水事件的连续发文,让我们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新闻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对新闻阅读和新闻写作的深度理解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践中。从学着概括新闻标题、撰写导语到采写一则消息,同学们体会到消息采写不是简单的学习写法,更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期间,新闻老前辈应金泉爷爷还专程到校为我们作“新闻采写”指导一波又一波的热身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希望能拥有一份自己独立创作完成的报纸,尝试通讯、特稿、访谈、评论等新闻体裁的写作。于是每班自行成立了3-5人的小组,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和个性化主题,在校园、社区、博物馆等地展开采访,搜集素材。从选题、采访、寻找资料、撰稿、校对,再到报纸的排版,美化,都由同学们分工合作完成。

从零基础到开始接触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我们,在摸爬滚打的尝试中,顺利完成了小组任务。看着自己手中诞生的报纸,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眼下所获得的每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更增添了一份敬意。

初二(3)班 宋善楚 撰稿

 

(初二1 《杭外时报》)

(初二2 《杭外简报特刊》)

(初二3 《杭外简报》)

(初二 4 《刊见杭外》)

(初二 5 《睿智报》)

(初二 6 《登山临溪》)

 

1:优秀作品创作者的感受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应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从内容上来看,通讯主要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方面领先或有斐然成就的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描写种种先进事迹反映可挖掘的先进思想,使之影响并端正他人的社会观念,成为全社会社会的共同财富。

在《杭外时报•体育篇》中,郭晨露的一篇《摘金夺银争取再创佳绩》就是很典型的人物通讯。作者通过描写徐学姐的跳远比赛经历,将一个热爱运动、有着坚定信念的体育健将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生活中,像徐学姐那样的优秀人物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这篇通讯里,徐学姐的一颦一笑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显得十分亲切。作者运用的多为朴实无华的词语,字里行间却透露着真情实感。有时在人物通讯中,我们会也写到一些有争议的人物。此时,需尤为注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优秀人物写得十全十美,以致失真。写人叙事,最应该做到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事件通讯最重要的是将事件叙述清楚,首先得要明确主题,这样选取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其次,写人离不开事,写事就是为了写人。在写作时,应该注意描写事件的细节和情节,避免内容空空洞洞。最后描写的角度也要别出心裁,除叙述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描写、议论等写作方法,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别具一格的文章总是能引人入胜。

而从形式上看,通讯主要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特写、速写等。这里就讲一讲比较普遍的新闻特写吧。同一份报纸上胡安琪的《健与美舞动青春》就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观看了胡同学的健美操表演,对她在舞台上变换的身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展开联想,画面感十足。而后,作者又表达了自己对健美操的客观看法和评价,起到动员全民参与健美的作用。作者摄取了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描写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地表现出新闻的主题。

总而言之,写好新闻特写,首先得选择一个镜头加以放大。其次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捕捉其动态与动势。最后,着重描写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让情容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无论我们写什么种类,什么形式的新闻通讯稿,都需要遵循通讯的真实性、客观性、时间性和形象性。只有做到并做好这几个基本要求,通讯稿才会更引人注目。

——初二(1)班 胡安琪

 

当我看到我们组有模有样的报纸成品时,我的内心充满了不可置信,隐隐约约地还有些感动,大概是因为这是我们新闻写作的第一次成功,也可能是因为回想起了创作过程的艰辛。

实际上一开始我们的报纸主题并不是现有的社团招新季,而是疫情后的校园变化,经过一番否决和讨论以后,所有成员的意见才达成了一致,把主题改成了社团招新季

可是原本制定好的采访计划就告吹了,没办法,我们只好取消了采访,重新制定计划、分配任务,这使我们本就不够完备的计划变得更加凌乱。不过幸好,涂涂改改了半周,一份新的分工计划终于出炉,成员们挨个敲开初一寝室的门进行采访,去蓝板边上守着收集素材,时刻准备采访进教室宣传社团的学长学姐……总而言之,事情又进入了正轨。

在周末,编辑同学陆续收到了所有文章,美工同学开始工作,最终,一份成熟的、凝聚着不少心血的报纸完成了。

一份好的报纸,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作为组长,需要统筹和监督,自己也要出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为项目考虑;对于组员们来说,他们采访、写文章,也付出了同样的努力。

在这过程中必然有迷茫,有分歧,有困难,但就像做其他事情一样:如果我们最终能够克服它们,并走到期望的终点,那我们势必能收获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成长。

——初二(2)班 徐黄嘉怡

 

这次报纸编辑活动,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份报纸的来之不易。从一开始费尽心思的选材到最后绞尽脑汁的排版,从报刊的起名到稿子的采写……这一个个的环节无不让我们在烧脑的同时也仰天长啸我太难了。此次小组合作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让我们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也让我们体会到动手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组作业完成过程中,首先以讨论的形式研讨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后,将研究方向分为不同的方面,最后再统一汇总,整合为完整的作业上交。万幸,我们的报纸最后还是做出来了(好像做的还不错

——初二(3)班 胡童昕

 

刚刚听说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出报纸时,我们的内心是极度抗拒、恐慌、不安的。一拖再拖,一直到928日,我们才恍然惊醒——可用于收集资料与采访的时间,已经不足3天!

于是,在那个下午,我们组的成员聚在一起,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究竟应该选哪些题材来写。初步商定了以食堂、小超市、后勤等为中心揭秘的题材后,我们马不停蹄,立刻开始收集材料。

也许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的缘故吧,也许是时间太紧张的缘故罢,我们所有的采访问题都是临时想出来的。这种做法也为我们写通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我当时怎么就没问呢?”

虽然后续的排版把这个问题淡化了,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份像模像样的报纸,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掩盖文章浮于表面的现象。我们希望以内容取胜,而不是以数量取胜。试想,如果连采访者都一知半解,我们又该如何期待他们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呢?

这份报纸的成功之处在与选材,新颖独特;失败之处也在于选材,流于表面。我们虽然不能够再修改自己的报纸,但是如果以后还要出一份报纸,我们一定会在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也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在犯这样的错误,争取做出更好的报纸!

——初二(4)班 徐亦心

 

本次报纸制作,真的可以说是付出多多,收获满满。早在国庆的两三周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采访工作。休息区,食堂门口,教学楼,都留下过我们采访的痕迹。

我印象最深的是采访日语老师唐嘉敏的时候,我们利用短短一节大课间的时间,完成了多个问题的采访。快结束时,只剩了两分钟就要上课了,我们只得急急忙忙地冲回教室。因为国庆前几天大家都有事,我们开始制作报纸的时间也比别人晚了几天,但我们通过三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将一稿报纸交到了老师那里,老师回复的只有“排版不合适”几个字,只好重新制作。又是一周的辛苦排版,报纸又被老师无情地退了回来。等到只剩下最后一周的时间了,我们才雕琢出了一份让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报纸。最后,我们小组的报纸在班中“险胜”。我们报纸中有两篇文章也评为优秀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做报纸不仅需要做好采访,写好文章,排版也很重要。我爷爷曾经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次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行业艰辛以及影响,体会到了爷爷的不容易。我认为,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小小的一张报纸体会大大的做事准则。

——初二(5)班 应一鸣

 

最开始受到这个任务时,每个人都是茫然的。没有参考,没有任何场外援助,在那个懵懂的秋日早晨,内心充满了被语文组支配的恐怖。

从最开始的打稿,到起笔,收尾,期间的艰辛是每个人藏在心中的泪。我们组的一个成员因为一张赶到凌晨的封面设计图被否决而瞬间崩溃。每个人都竭其所能。将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了这项“伟大的事业”。在赶稿的那几天,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近乎被榨干。从初稿到定稿,我们几乎翻改了整个版面。当我们的报纸被评上最佳时,我几乎半个人都飞了起来,不停地与别的组员击掌碰拳,眼里泛着泪光。

我一直不明白语文组设计这个活动的意义何在,但在那个获奖的冬日,暖阳从金黄的银杏叶间抚摸到每个人的脸上,我忽然就明白了:办这份报纸的意义,不仅是让我们学会新闻写作,更是让我们去学会尝试,牺牲,与彼此的包容。

正如我们所办的这份报纸所旨:即使有着前途未卜的恐惧,也要痛并笑着,去面对自己的第一次。在经历失败的痛后,迎接胜利而光辉的明天。

——初二(6)班 李思涵

2:各项评选获奖获奖名单

一、最佳报刊奖

班级

成员

报纸名称

初二(1)班

郭晨露 许天斓 胡安琪

《杭外时报》

初二(2)班

徐黄嘉怡 程贝一 黄思琦 朱子越 苏睿

《杭外简报特刊》

初二(3)班

宋善楚 杨云哲 胡童昕

《杭外简报》

初二(4)班

林函宇 徐亦心 詹宇欣 郑一诺 方晨缘

《刊见杭外》

初二(5)班

应一鸣 程胤涵胡涛展彭立早 周逸轩

《睿智报》

初二(6)班

李思涵 赵敏杉 何玥琳 张梦泽 何邦仪

《登山临溪》

二、最佳消息奖:

班 级

作 者

作 品

初二(1)班

胡安琪

《健与美舞动青春》

初二(1)班

钟宏灏

《采访活动如火如荼》

初二(1)班

蔡晶睿

《杭外选修课》

初二(2)班

马知菲

《“第二外语”,你准备好了吗?》

初二(2)班

何哲浩

《初二年级足球友谊赛火热进行中》

初二(2)班

向籽雲

《我班足球联赛惜败五班》

初二(3

宋善楚

《初三(2)班圆满开展国庆主题班会录播课》

初二(3

王心怡

《疫情下的初一新生活》

初二(3

余力文

《初一同学们踏入新生活》

初二(4)班

刘轩铭

《校园食堂迎“新客”》

初二(4)班

卢泓

《鸣笛勿忘国耻  悼念亡者安逝》

初二(4)班

冯可欣

《迎来第一节选修课,几人欢喜几人愁》

初二(5)班

胡涛展

《学校选修课抢选桥牌成爆款》

初二(5)班

方 言

《周末选课》

初二(5)班

郑哲瀚

《杭外学生疯抢选修课》

初二(6)班

陈罗鑫

《杭外学生将于近日在OA系统上完成选课》

初二(6)班

彭雨晨

《杭外线上选课,同学们纷纷拼手速》

初二(6)班

马 硕

《杭外开放选修课桥牌名额被“秒杀”》

三、最佳通讯奖

班 级

 作 者

作 品

初二(1)班

郭晨露

《摘金夺银,争取再创佳绩》

初二(1)班

郑希萌

《海上生明月》

初二(1)班

胡一鑫

《时代创新社团,航模社迎来重大更新》

初二(2)班

虞 芮

《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记寝室大换血》

初二(2)班

徐一诺

《〈左转〉的第一堂课》

初二(2)班

程贝一

《“辩”出新风采》

初二(3

杨雨欣

《操场秋点“兵”》

初二(3

张楚涵

《车挤车,气死人》

初二(3

何家琪

《一次投诉,小卖部是否还能生存下去》

初二(4)班

方晨缘

《校园美容师》

初二(4)班

徐亦心

《你真的了解杭外超市吗?》

初二(4)班

应睿点

《小卖部究竟有多大的“魅力”?》

初二(5)班

叶崟雯

《积极备考不负韶华》

初二(5)班

陈乐言 邓宇泽

《新学期交友秘笈》

初二(5)班

应一鸣 周意轩 彭立早

《第二外语怎么学》

初二(6)班

孙钰婷

《一代杭外人一代校园情》

初二(6)班

陈欣尔

《你上课外班了吗》

初二(6)班

张宇轩

《校园开放选餐超市人流或将下降》


四、最佳访谈(评论)奖

班 级

作 者

作 品

初二(1)班

沈若翎

《选修课5问题》

初二(1)班

李言格

《强基计划的到来,OIER们该怎么办》

初二(1)班

吴喆希

《受疫情影响,实体店会不会比不过网店?》

初二(2)班

戴昕豫

《优秀随笔笔者访谈:虚与实》

初二(2)班

徐黄嘉怡

《初一新生如何选择社团》

初二(2)班

鲍锋宇

《沙包传递中的默契配合》

初二(3

李佳妍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杭外人?》

初二(3

许薇

《他们的征途刚刚开始——初一新生浅谈入学&军训体验》

初二(3

刘慧诚

《笑谈往事》

初二(4)班

林渝霏

《杭外食堂抗疫实录》

初二(4)班

林函宇

《后厨大揭秘》

初二(4)班

於诗轩

《“飞天”一球》

初二(5)班

陈饴宁

《买还是不买学生自己的选择》

初二(5)班

应一鸣 

程宇颢

《兴趣是二外学习的重要支撑——访杭外日语老师唐嘉敏》

初二(5)班

周梓翊

《杭外人谈杭外点滴》

初二(6)班

李思涵

《采访新老师》

初二(6)班

章凌 张琳琅 李佳玥

初中升学访谈

初二(6)班

何邦仪

《面对升学,初三学姐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