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在写作中成长——第16周国旗下讲话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764 发布时间:2020-12-08 10:13:51

演讲者介绍:郁家桐,初三1班班长。平时喜好电影音乐剧、书法、写作和旅行。获“第七届浙江省十大校园新锐写手”称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恒源祥文学之星一等奖、第十四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一等奖等,书法曾获“新苗杯”、“西湖之春”等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在写作中成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好:

我是初三1班的郁家桐。

前两周高一的学长关于数学的国旗下讲话,想必大家印象都很深,我也一样。虽然你爱数学它却不一定爱你,但数学确确实实极有魅力。就连大文豪托尔斯泰也喜欢用数学讲大道理,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一个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一个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也就越小。”

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学是思考的艺术,科学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所有人都在台下鼓掌叫好。

我,也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可然后呢?

让我们拿起手电筒在黑暗的角落里仔细搜寻。一找可不得了,语文作为零件和支架承受着整个舞台的重量。那么,就让我的演讲作为学长的延续,继数学之后,再来谈谈语文的意义。

我们可以说,语文能力对于任何一个领域、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万不可忽视的能力。

语文的作用之大,最显而易见的,哪怕你是一个理论科学家,你要发论文、做演讲,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总是必不可少。还有我们常说的文学素养,更是会大大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谈吐举止、做事风格、思维深度,也因此自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回看历史,几乎所有卓越的科学家都同时是思想家,且在文学方面都有自己的领悟与心得,有些甚至有所成就。法布尔的《昆虫记》,就是科学与语文的优雅共舞。

我相信即使没有我上面的一番大话,大家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把时间都花在刷题上,课外会多读书多落笔,语文课也会好好听,语文作业也会按时完成。如果以上你都没有做到,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我就要推翻我刚刚在你们脑子里建立起的对于语文学习的强烈的目的性。

要让你的语文身材健美,写作作为语文老兄的臂膀,当然是第一锻炼目标。而写作可分成两类,实用写作和文学创作。在我看来,我们进行文学创作不能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这个“目的性”,是指功利的目标,不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还是为了完成作业,都会让写作少点味道。参加作文大赛,不能想着去得奖,最理想的是题目让你很有感触、灵感迸发,你急于将自己宝贵的思想记录下来,不落笔会憋得难受,又为一句话推敲半天,只为完成自己内心对完美作品的追求。最坏的,是有想法,却因怕自己写不出好作品而不去尝试。这是因“目的性”而选择放弃。实际上没得奖并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只是一条跑掉的大鱼,重要的是不错过作文比赛这个出航的机会,不然你怎么看见辽阔的大海!

这便是我每学期参加征文比赛的心境。其中十大校园新锐写手线上赛的创作过程可作为最快节奏的代表。其决赛的题目是:

1. 以某一种动物的名称为标题。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动物。

2. 作品的内容必须与校园有关。

当天凌晨十二点拿到这个题目,我立刻就有了写作的冲动,那真是巴不得不睡觉就直接洋洋洒洒写上个一万字。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再现我的灵感。

动物,校园,让我很自然想写讽刺当下机械应试教育的文章,那么如何去写?我想出三条路径:写拟成动物的学生,写学校的动物性,写动物化的知识。最后一条栏又直接与“庖丁解牛”一词连上了线。最终,我完成了一篇写知识实体化成牛、学校拟化为宰牛场、学生日日解牛吃牛用手和嘴而非大脑进行所谓的学习的小说。而这个捕捉灵感、将灵感具像化的过程,不仅让我有类似看《神探夏洛克》的一步步揭开谜底的快感,还让我有像《黑客帝国》般创造新的世界观、探索新的结构模式的成就感。这篇小说得到了我很喜欢的作家毕飞宇的高度评价。

多年的学习书法的经验让我对“无目的性”有更深的体验。那些最知名的书法作品,没有一个是为写而写的。王羲之《兰亭序》,与友人兰亭雅集,是快乐而作;颜真卿《祭侄文稿》,追述侄子在安禄山叛乱中挺身而出取义成仁的故事,是悲愤而作。他们落笔,并不像我们临帖那样满脑子用笔和字形,他们就是最自然地让情思与墨一发从毛笔中淌出来,自成大作。

书、文相通。写作,最重要的也在“纯真”,在于表达最真实的你,你对同学的喜爱、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立场、对未来的设想……你的一切情感和思想。

到最后,写作其实是习得人生的一个独特的途径。当你抛开所有功利的想法,纯粹地享受写作,写作便教会了你去看、去感受世界和自我。

从现在开始改变吧。你可以从记录生活开始。在这个忙碌而紧张的学期,我却给自己开启了一段写作新旅——写日记。有看火星、木星、土星同时闪耀在夜空时的所思所感,有收到好友送的“虫子”礼物时的惊吓,有男同学创作的歌谣……总之,日记本就像一个装满记忆碎片的口袋。

你可以尝试一切方式的写作。你给校长写过信吗?我写过。不要认为它们毫无意义。作家每天都在拿着一根竹竿去钓鱼,从不想钓上什么大鱼——毕竟拿竹竿是不可能钓上什么的。他们会看看身边的花花草草,看看湖面的波光粼粼,时机到了,愿者自会上钩。

保罗·柯艾略的《朝圣》中有这样一段话特别打动我,他说:午餐后,以正常行走的一半速度,步行二十分钟,留意周围的所有细节、人物、景色。持续练习7天。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奥妙,比如:

世界就在我身边,

但我发现自己很少关注过它。

我们,

是在来来回回地绕圈子。

而你之所以毫无察觉,

是你根本没有在走路。

你有的只是到达目的地的愿望。

当你向着一个目标进发时,

留心看路非常重要。

道路总会把最佳的到达方式教给我们。

我们走过了它,

它便丰富了我们。

虽然我们不需要像作家一般用竹竿钓上“大鱼”,但我想说:

在你追随梦想的路途中,请让写作成为你的这双看路的眼睛。

哪怕半途而废,哪怕另辟蹊径,带着这双眼睛,看沿途的风景,这或许就是长辈们口中常道的“成长”二字了。(其此之谓乎!)

至此,我愿以“在写作中成长”作为这次演讲的题目,亦作结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