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在阅读中修炼——记省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讲座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923 发布时间:2012-03-26 10:57:30

 

322上午,金华市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老师为培训基地“中学语文教育杭外班”的老师们开设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朱老师说,初来杭外,颇有游兴,一大早已逛过校园,拍了不少照片,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育人,真是莫大的享受。这番开场白让我们在座的老师笑逐颜开,也迅速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讲座中,老师围绕“读书修炼与名师成长”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不断读书,终身读书”,“提升境界,勇于质疑”,“为我所用,提升学养”,“读写并行,春蚕吐丝”一一展开,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现身说法,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又不乏风趣的点缀,牢牢地抓住了在场老师们的视线和内心。

朱老师以读书可以成人、成材、成家来强调其重要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推进自身的学习,历来是我们很多战斗在一线的老师的苦恼之事。案头放着想读的书,也堆着需要批阅的作业,还有永无止境的备课工作,权衡之后我们往往会舍阅读而取工作,渐渐疏远了书籍,迷失了自己。而朱老师提醒我们,可以把阅读和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而非单纯的割裂。比如关于书的选择,可以读与教材有关的书,但要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个性化理解,就如于漪老师所言,“绝不做教学参考资料照搬照抄的人,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更需要读与教材无关的书,以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厚积薄发,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朱老师特别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一位历史教师总结他那堂课的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诚然,当我们自己能够从生活和教学的细节处留心,把自身的阅读和经历转化成准备每一堂课的幕后舞台。

当谈到读书要“提升境界,勇于质疑”时,老师戏谑要“以书为敌”,抱着一种质疑批判的态度去审视文字。他引用了两个例子来表现质疑的价值。其一例是他人质疑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统看法,通过考古和稽史,得出当年“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也没有火烧阿房宫”的结论;另一例是老师自己对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一词的新理解,通过李煜词和同时期他人词作中对“朱颜”的运用来证实,之前作“南唐旧日宫女”是欠妥的,宜作“李煜自己”来理解,论证颇让人信服。

此次讲座,老师还专门介绍了自己的4个教学案例,从问题设计,材料引用,教学设计,到课堂生成,展现平时的阅读带给他的不同思考和收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讲座最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一些教学和研究成果,并热情地鼓励我们要读写并行,勤于笔耕,才能保存思考的痕迹和成果,促进阅读和教学,提升自身的学养。

特别钦佩朱老师讲座中提到的李叔同先生——“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光,故能令人敬仰。”虽然距离很遥远,但也可以成为为师的一种方向,只是需要不断地在阅读中修炼。

                                                      (语文培训班 许海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