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核,共享健康——3月24日世界防治肺结核日宣传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834 发布时间:2012-03-23 10:05:25
防治结核,共享健康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宣传口号确定为“防治结核,共享健康”,旨在呼吁每个人都为控制结核病出力。
1.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2.结核病如何传染?
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部就可能造成感染而患结核病。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15人。
3.有哪些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月经不调等,尤其是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就更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
4.到哪里治疗?
如果您或您周围的人有了上述症状,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或当地卫生防疫站结防科)就诊治疗。
5.做哪些检查?
在医生的指导下留取三个痰标本(夜间痰、晨痰、即时痰),做痰结核菌检查;X线透视或拍片;15岁以下儿童,应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必要的其它辅助检查。
6.如何彻底治愈?
由于结核病的治疗需要时间较长(一般需要6-8个月),而且必须多种药物联合。为避免漏服药而造成治疗失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治愈结核病的策略――每次服药都要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下进行(英文缩写为DOTS)。目的是让病人全疗程不间断服药。如果能够严格规范地服药,95%以上的病人都能够彻底治愈。
7.特别注意!
结核病人必须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诊断、登记、治疗、管理。服药必须按结核病防治专业医生要求规律服完。否则,这些药物就很难彻底杀死你肺内的结核菌,而且很可能会再发病,一旦再次发病,以前用过的药物就会失去效力,意味着你肺内的结核菌已经耐药,不但你的病很难治愈,而且还会把耐药菌传播给周围的亲人和朋友。
8.预防措施:
1)加强肺结核病人管理。对于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盗汗、乏力、食欲降低、体重减轻等病人,应进一步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医院做痰检和胸部X线检查,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及时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要让每一位结核病人知道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95%以上病人可以治愈。因此,督促病人规范治疗,无论对病人本身还是对社会预防都很重要。
2)对密切接触者及时检查。对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如家属、同事、同学等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
3)接种卡介苗。对新生儿,一般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结核病。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对传染期结核病人居室可进行紫外线消毒,衣服、被褥等物品可每日在阳光下暴晒2—4小时,并注意室内通风。
5)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后,结核菌可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结核菌即可快速繁殖,增加患结核病机率。因此,锻炼身体与合理营养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结核病发病机会。
(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