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地——记初三政治课综合实践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201 发布时间:2020-10-16 02:14:30
暑假后几天,我们一行四人顶着火辣的太阳,来到了位于西子湖畔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它坐落在山脚下,馆外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周围的环境同样充满生机。
走进序厅,正前方就是毛主席的雕像,他正神情专注地阅读手中的书卷,庄严而又震撼。步入各个展厅,我们逐渐了解了毛主席起草这部宪法的背景和经历。在60多年前,毛主席率领宪法起草组成员在这里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为1954年宪法的诞生打下了重要基础。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今后的前进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正是在这部宪法的引领下,国家才能得以发展进步、民族才能和谐团结、人民才能更好地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出展厅,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宪法制定过程的的艰辛与不易,更坚定了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信心。的确,只有真正了解宪法制定的过程,才能切实感受到它的魅力,理解“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句话。它凝聚了多少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而我相信,制定宪法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敬畏和遵守,而是要人们去充分相信、自觉运用它。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来证实自己是合格的宪法接班人,努力传承宪法宣扬宪法,期待宪法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初三5班 陈思睿
庄严肃穆的陈列馆坐落在花草树木遍布的优美的山庄中。五四宪法陈列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起草地,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陈列馆还原了毛主席生前的工作室,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全新的体验。
馆中陈列了毛主席亲笔起草、修改的宪法文案,透过那些字迹,我看到了融在纸上墨水中的为国家奉献的精神,看到了正在为国操劳的毛主席的身影。
参观完各种陈列馆后,我们来到一面气势恢宏的墙,墙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墙的左上方,一面鲜红的五星旗帜映入眼帘,仿佛迎风飘扬。墙上还雕刻着宣誓词,这是许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的宣誓词。我们似乎还能听到人们当初宪法宣誓的声音,是多么的铿锵有力,至今在陈列馆上空回响。他们的庄严承诺,是我们最根本的保障,也是国家最强大的力量。
——初三2班 沈乐童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五次修订。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确认和保障了公民基本权利。公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宪法保障了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各个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宪法调整国家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久治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在我们的印象中,本来只是一页页无趣的法律条文,是政治书上“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几行白纸黑字。但是,参观过五四宪法纪念馆后,这一切都不一样了。墙上的照片、玻璃柜里的资料,还有房间里的杯子、电话,都在诉说着宪法的故事。当我们走出纪念馆后,我们仿佛真正目睹过宪法的编撰,我们看到毛主席呕心沥血地工作,看到亿万人民开展激烈地讨论,将每一滴想法、每一缕思考汇集起来,把宪法变成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绝不是呆板的考试资料,它是每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是党领导人民走向光明未来的法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经历了复习时狂背政治书,考试时却仍对题目束手无策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了参观五四宪法纪念馆以此对宪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的重要性。从五四宪法纪念馆的各种影像资料中,宪法的重要性我们都可窥见一斑。无论是原省委书记腾住楼,亦或是主席77个不眠之夜,都是对宪法制定的高度重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不再是生硬的汉字,主席对于全国人民的关怀和热爱,也让我们记住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变得更加轻易。
——初三6班 杭羽寒 张琦玥 彭煜雯 刘雅珞 姚芷奕
2020年7月4日,我们小组五个人一早就去到了纪念馆进行参观。一进门就被一阵浓浓的历史气息所包围。宪法的提出到完善,那些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历史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木制楼梯嘎吱嘎吱的响声,令我一下子走入那段过往的时光。走入另一座纪念馆的大门,墙上密密麻麻的各种法律令我为之一振。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已经形成这样一套完备又细致的法律体系。参观完纪念馆,我们就开始了海报的制作,往上写字时我小心翼翼,生怕因为我的一个失误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光彩,幸好我做好了。
通过这次政治课的实践活动,我了解到关于宪法起草、定稿、修订等过程的历史,对于宪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让我们更加认同依法治国、更加意识到法治社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保障意义。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一队人马开开心心地来到了宪法馆参观。宪法是形成一个政治体基本组织原则的整套法规和做法。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失去了宪法,我们将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将会是何等的无序。我们看到了宪法的起源以及毛主席起草宪法的所有过程。我们看到了其过程的艰辛,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宪法的来之不易。在各种翻译的宪法文本中,我也看到了中国终于真正地崛起了,让我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初三4班 姜楠 王欣琳 张诗怡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宣传和贯彻宪法,是关系党与人民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在2020年的这个暑假,我们“小葵花宪法学习小组”在西子湖畔的五四宪法陈列馆开启了一次宪法学习之旅。虽然在学校中,在政治课本上,我们对于“宪法”已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这一次的学习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挖掘宪法这一词汇的深层含义。
不说别的,在内容设置上,展区被划分成了几个“单元”(像极了课本),从第一单元“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直到第六单元“全面实施宪法”。我们就在这短短的六个单元间穿梭,阅览。迂回间,却也是在品读宪法的坎坷故事,看着一份份展出的文件变成一本本精致的小册。明明只是一面文字,一处展柜,却毋庸置疑其中包含着巨大信息量,承载着黑纸白字也未必可以体现的历史的分量。短短六个单元加上一份结束语,宪法的精神却远远不止步于此。就如结束语所说,五四宪法的制定已成历史,但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而作为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追求和实践的路上挥洒汗水。
——初三3班 陈皓嘉
我们小组(花园宝宝)集中前往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了解宪法的历史,学习宪法的精神,我们有序地参观了博物馆大厅、历史复原展厅、主题陈列展厅,并观看了“五四宪法”的纪录片。而这些主题陈列展厅也向我们一一展示了五四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毛主席主持西湖稿起草的过程以及最终通过五四宪法决议的场景。
“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博物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国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这句被镌刻在二楼墙上的话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于“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所做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及到的。而在这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我党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决心。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五四宪法制定的历史,更是感受到了宪法自身的魅力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一代人的美好期盼,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定会肩负起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职责,积极维护宪法的权威,同时会积极向身边的朋友宣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成为促进国家建设的新时代青年。
——初三1班 周圣安
(初中政史地组 报道)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