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带上科幻的眼睛——记初一年级刘慈欣作品专题阅读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1388 发布时间:2020-06-29 02:03:24

  

(图片来自网络)

“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实在累了,便请求主任给我两天假,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

读到这样的文字,你会不会心跳加快且满腹狐疑,眼睛能带?还能拿?

一点不错,确实有一双能随身携带的眼睛,带上“她的眼睛”,让“她的眼睛”跟随“我”一起去看“她”想看的世界。

这是作家刘慈欣先生在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中创设的情节,正是这种大胆惊人的想象带给我们完全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阅读体验。它叫“科幻小说”,具有打破幻想与现实之间这堵屏障的独特力量

于是从五一假期开始,全年级开展了“刘慈欣作品专题阅读”活动,带上一双科幻的眼睛在刘慈欣的作品世界中寻觅现实的科学与技术,关注科技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有些同学早就读过很多刘慈欣的作品,称得上是“科幻迷”,听闻这个作业,更是欢欣雀跃,很快就列出阅读计划,和同学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有些甚至回寝室后仍在津津乐道;有些同学对刘慈欣还相当陌生,也很快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他的作品。一时间,随处可见同学们手中捧着《三体》《球状闪电》《全频带阻塞干扰》《乡村教师》等作品,整个年级充溢着浓浓的科幻气息。

科幻是科技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实的文学品类,如果仅仅着迷于小说情节或是奇妙的高科技想象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理解和欣赏作品当中的科学因素,如何理解情节背后的人文情怀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广泛阅读之后,同学们开始着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摘抄作品中意义深刻的语段,完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单就《三体》这本书而言,同学们就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张楚涵同学认为这本书让她看到了“地球未来可能的样子”,徐黄嘉怡通过阅读则产生了“对宇宙的无上敬畏”,李佳妍同学觉得这本书的阅读激发了她“对真理、历史、宇宙和人性最深层的思考”……课堂上,有同学侃侃而谈,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年级展板前,有同学们的读书报告,静静地展示着自己的阅读收获。

就是在这样的思考和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幻的力量:科幻表达的是从不迷信权威的怀疑和求知精神,而驱动这种精神的内部力量就是追求真理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让儒勒·凡尔纳在150年前勾勒出潜水艇的外形,让威尔斯在110年前就构想出火箭;让阿瑟克拉克在60年前就描画了卫星通信的蓝图,现在让我们带上一双科幻的眼睛,把目光投向浩瀚无穷的星空和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初一6班 黄宋天择 撰稿

 

附:“刘慈欣作品专题阅读”读书报告优秀名单

 

班级

作者

阅读的作品

初一1

沈若翎

《鲸歌》《乡村教师》《微纪元》等

初一1

胡安琪

《球状闪电》

初一1

许天斓

《三体黑色森林》

初一1

施萌萌

《三体黑色森林》

初一1

张靖轩

《球状闪电》

初一2

徐黄嘉怡

《三体》

初一2

高照川

《三体》

初一2

虞芮

《三体》

初一2

苏睿

《三体》

初一2

王翟

《球状闪电》

初一3

张楚涵

《三体》

初一3

李佳妍

《三体》

初一3

杨雨欣

《思想者》

初一3

周毅行

《鲸歌》

初一3

刘健智

《乡村教师》

初一4

金睿

《赡养人类》

初一4

房绍仪

《中国太阳》

初一4

吕言之

《流浪地球》

初一4

林函宇

《赡养人类》

初一4

陈云开

《朝闻道》

初一5

郑哲瀚

《微观尽头》

初一5

胡书恬

《三体1

初一5

周梓翊

《三体》

初一5

应一鸣

《流浪地球》

初一5

吴玥瑶

《三体》

初一6

鲍馨仪

《混沌蝴蝶》

初一6

赵敏杉

《朝闻道》

初一6

何邦仪

《流浪地球》

初一6

黄宋天择

《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

初一6

孙钰婷

《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