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声音“突围”——记初三年级《围城》演播活动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854 发布时间:2020-06-17 03:08:50
(图片来自网络)
自五一假期以来,我们阅读了有“新《儒林外史》”之称的《围城》。经过反复阅读和揣摩,我们对于《围城》所描写的那个时代,基本都有了独特而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一百多位同学的心目中可能就有着一百多个方鸿渐、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
通过此次阅读活动,老师们也教授了许多独特的阅读方法——自最初入乎其内,调动积累以深入内容,最终出乎其外——每一节课我们都收获颇丰。在两次激烈而不失趣味的《围城》知识竞赛后,我们迎来了翘首以待的《围城》片段演播。我们希望用演播方式深入“围城”,以声音为载体“突围”。
这场演播先是各班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围城》片段,然后自由组建演播团队,以现场演播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选拔,每班推选出最优秀的两组参加年级展播。各班推选出的两组又重新优化组合,重新编剧、排导、录制和后期制作,历时约两周,给大家带来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表演。
比如,赵明远同学倾情反串的汪太太,沉静时端庄高傲,激烈时从容娇纵;蔡佳洁同学演绎的范小姐,小家碧玉“作”而不失风韵;吴东旭同学塑造的赵辛楣,劝情敌喝酒可谓是机关算尽;邵帅同学带来的唐晓芙似乎是将那个可爱单纯的女孩完美地复活。阴阳怪气的吵架行家、恰到好处的“情绪大师”张逸瑞同学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他的日常印象,演绎出一个鲜活的新婚丈夫方鸿渐;张力十足、声线纯净、情绪饱满的诸葛敬同学则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强势轻狂却又关怀着丈夫的“心计girl”孙柔嘉。还有那诸多的配角,也是一点都不含糊。比如,戴婧文同学饰演的阿丑,徐一平同学饰演的阿凶,那声音稚嫩、干净、无邪,“萌萌”的叫人不禁的油然而生“疼爱”。还有编剧、导演、剪辑的同学,人人都忙碌投入,工作丝丝入扣,又创意无限。细品每个作品,或许你会发现每个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
《围城》演播活动,好像是打开一条阅读通道,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围城”,走进小说的情境,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我们又从这里突围,从更高层面观照、理解和分析小说所呈现的种种生命困境。而不是浮在表面上,一味地在书本之外,追寻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围城》是一部别致的小说,夏志清先生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作为讽刺文学,它令人想起像《儒林外史》那一类的著名中国古典小说。但是,它比它们优胜因为它有统一的结构和更丰富的喜剧性。”(《中国现代小说史》)我们面对这样非凡的文本,其中部分内容,可能远远超越我们这样年龄的认知能力,以及我们理解力和感悟力所能抵达的高度。也正因如此,我们阅读、思考和演绎《围城》,收获着别样的阅读体悟。
(金秋葭、张堰婷 撰稿)
初三(1)班“汪家闹剧”剧组
作为这一组的导演,其实我的心态有些许矛盾。喜的是我们组基本集结了本班最强的声音力量,有数位朗诵团的成员,也有声音富有特点的同学,经过数次的筛选与推敲。担心的是如何将每位同学的才能完美地配合,发挥出声音的最大优势。此外,身为导演,应该对整个组的进程了如指掌,才能保证最高效的合作与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也参与了剧本的改动和后期的制作。
关于剧本,我与编剧同学商量后,根据我们组两女三男的配置选择了“汪家闹剧”这一片段,这一片段情感起伏剧烈,剧情吸人眼球,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每个同学的情感调动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丁辣辣同学被我们一眼相中,李芳老师也认为她可以成为绝对主角。考虑到她的声音可塑性强并且十分清晰,可以与我班多数男生音色的缥缈形成对比,我们最终决定了汪太太为主角的这个片段。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编剧同学将许多的旁白改成对话的形式,既让情节的发展更加紧凑,又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形象。
整个演播最重要的,就是配音演员的发挥与表现。我对所有的配音演员有充分的信任,同时予以适当的纠正和点拨,将如何体会角色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我们的配音演员利用空余时间,欣赏了《围城》电视剧和喜马拉雅FM上面的相关资源,借助专业的相关资料,加深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每位同学都根据剧情需要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了调整,与大家一起讨论配音过程中的特殊处理。而关于配音我们采取即纠即录的方法,在每次录音前再倾听专业演播,帮助演员进入状态。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因此我们组两天就完成了配音的过程,也保证了同学们在放松状态下最好的发挥。配音设备方面,由于电容麦有回音及炸麦现象,我们选取了电脑自带的功能进行录音,发现收音能力不足后,我们将电脑放在齐人高度,同时让演员们尽量靠近电脑,获得最佳的录音效果,这些都是我们在商讨后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方法。
关于后期剪辑和音效,我们下了不少功夫,采用了从影视剧中截图作为背景的方式来呈现这个只有声音、没有演员的片段。这样能体现现实中演员的表情与一举一动,清晰生动地讲述剧情。在截图上我们尽量追求精细,将每一个代表性动作,关键的地点或神情都体现出来。录制的方法也是我们碰到的一大问题。一开始录完我们的时间其实是有超出的部分,经过不断地商讨与删减,我们精准地控制了时间。这个片段以人物的对话为主,因此我们的音效相对较少。对于拍桌这种与对话紧密连接的音效,我们让演员在录制中直接做出,这样既不突兀又能增强情感。对于开门关门铃声等音效,我们多次调整插入位置,努力做到精确衔接,自然流畅。
这次配音其实就是一次摸索与合作的过程,刚开始从如何录音到互相配合,我们都不甚清楚,可一次次的练习与磨合增进了我们的默契,使工作渐入佳境。对于碰到的问题,我们采取商讨的方式共同寻求答案,在反复的修改,琢磨中研读《围城》,努力追求完美的呈现。我们也要特别感谢李芳老师在配音过程中对我们的指导。
(王喆炜 撰稿)
初三(4)班“女人作诗”剧组
面对《围城》这部巨作,广播剧最初对于我们的小组成员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而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片段的选择成为了我们所遇到的首要障碍。
异于大部分组在选取片段的时刻,我们并没有首要考虑组内成员的特质与个性,而是先考虑了哪一个片段才能真正地渲染气氛,带动观众,甚至,可以让观众听到这部广播剧的时候,就会发出“这就是《围城》”的感叹。
我们小组成员经过积极、热烈的讨论,很快敲定了“赵辛楣请客,与众人畅聊”的片段。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片段的闪光点就是热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冲突,更加富有喜剧张力。但是相比这更吸引我们的,是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片段中对性格各异的人物做出的人物塑造与对话中所暗藏的《围城》的旨趣。语言风格应接不暇地转换,字词用典上不同的小习惯,便使懦弱的方鸿渐,自傲且幼稚的赵辛楣,做作的褚慎明,自持清高的董谢川,伶牙俐齿的孙小姐等等各色人物悄然间跃然纸上。在漫无边际的聊天中众人不知不觉进入了对婚姻的探讨,又让读者或听众带着一种理性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只能成为“围城”?令人敬畏的到底是学问,还是“学者”?在这些热闹的假象下,是否隐藏着面具之下的人们的各种自私自利,勾心斗角?这才是这个片段魅力。
但是,当我们正式开始配音的的时候,没有先考虑成员音色特质和个性的弊端就立即暴露出来。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组内的成员都拥有非常好的声音条件,但是却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演员还是那个演员,他不会成为褚慎明也不会成为董斜川。我们在原地挣扎了许久,直至看了电视剧之后,才意识到我们真正的错误,并非是对文本了解不深,而是我们只是在读,并非在“演”。当思考这段文字要如何去朗读的时候,我们所想的是如果赵辛楣读这段话,他会怎么读,而不是假如我是赵辛楣,我会怎么读。这两种方法表面上非常类似,但是,实施起来差别是巨大的。因为不论我们所演绎出的这个片段有多么戏剧化,这些角色最重要最无法忽略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鲜活的人,和我们一样的真实的存在。我们所演绎的不是书上的角色,更不是电视剧中的角色,而是我们心中他们本该成为的样子。这点在我们组员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说实话,编剧在编写脚本时对其中某些角色的演绎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她觉得相对应的演员的音色并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或者说这个角色不应该是他那样的。可是当最终的成品呈现出来时,我们发现,虽然与大家的设想都截然不同,但是却同样展出了角色的性格特点。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人生中很多事并非要去定义,只要你拥有想象,你便可以走向无限种可能。
在录制各自音频时,大家都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我们的导演李召依同学认认真真分析每一个人物的特色以及当时的情绪,给予修改,细致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是一段笑声。组员们对于角色的见解不仅仅局限于大角色,更在对于小角色的诠释上,比如,店小二、旁白……展现了我们对广播剧的精益求精、对表演的热爱以及力争完美的决心。
虽然在上文的陈述中,我们制作的过程显得稍显严肃,但其实在现实中,每一个音符都常常伴随着所有人的喜悦。相信大家都对我们的组名感到非常的好奇。对于我们的组名“女人作诗”正是在我们修改时诞生的一个惊喜,当我们第一次听到赵宇帆同学的音频时,大家都忍俊不禁,还质疑过表现是否太夸张,可是我们的总导对此表达了意外的认可——声称这个正是想要的效果。这句话之后成为了我们小组的一大亮点。当我们的音频在班级小范围播出时,听众们表现出了惊讶和雀跃,在认为这句话包含一部分搞笑因素的同时,也认可了我们的努力和淋漓尽致的戏剧效果。
(李召依、陈星语 撰稿)
最佳角色说“角色”
一
初三(1)班 丁辣辣 配音角色:汪太太
此次演播我很荣幸地被评为班内最佳演员,得到了班内同学的认可,同时非常感谢同组同学积极的配合和导演细心的指导。我在这幕剧中饰演的是汪太太,她是一个聪明有心计,气场强大的女人。当我刚拿到剧本后,我发现这幕剧中汪太太这个角色是重中之重,其他人物全在汪太太的“掌控”之下。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用声音让角色立起来并足够抓人,让听众一听到我的声音就能立马浮现出角色的特征及性格?这是我在录音准备过程中一直在揣摩的。其实我的声音有较大的可塑性,感染力较强,而此幕中汪太太的情绪变化是极多端的,自认为还是挺适合这个角色,可以说演绎得还不错。当然,我也花了很多心思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在片段的最后,汪太太慢悠悠地说出了让全场气氛凝固的一番话“你的胆只有芥菜子这么大——就害怕到这个地步!今天你是洗不清的了,哈哈!高校长,你又何必来助兴呢?吃醋没有你的份儿呀。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嗯?高先生,好不好?”这段话起到了一个升华作用,放在整场剧的末尾,显得尤为重要。“你又何必来助兴呢”“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好不好?”这几句短语要特别注意情感的助推。此时的汪太太已胜券在握,完全没有被人抓住把柄的慌张,语速不必太快,但也不能读得轻松愉快,仿佛一根弹簧在你喉咙里,一切都由你控制发挥,该表现得不屑的时候就把声音往上拉一拉,该表现得阴险的时候就把声音往下挤一挤,不过无论如何诠释表现力的层次感,都要始终保持自信坦然无畏的态度,将那些质疑帅气地怼回去,一层一层往上游刃有余地递进情绪,最后完美收场。
二
初三(2)班 赵明远 配音角色:汪太太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活生生的、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一项创造性工作。配音想要做得精彩,就必须配出角色的灵魂。配音和演戏是一样的,要把自己沉浸到人物当中去。《围城》的作者是男性,而汪太太是男性笔下的角色,所以我相信我是懂得汪太太的,且比女性更懂得汪太太。我懂得汪太太骨子里对冲破婚姻牢笼的渴望。
三
初三(3)班 戴婧文 配音角色:阿丑
阿丑是天真,未经世事的小孩子,所以我个人认为较之其他角色来说,更易表现也更容易使听众印象深刻。我觉得我被推选为班级最佳,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角色的光。因为小孩子的稚嫩的声音在《围城》广播剧中是少有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听众兴趣。而我们班级里还有其他很优秀的同学所配的孙柔嘉、方鸿渐等,他们是真实的把自己代入到那个角色中,说出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但是实话说,小孩子的腔调还是比较难模仿的,要天真但是不能嗲声嗲气,音色还要清脆。于是我在配音之前还特意去找了些小孩子说话的视频,甚至还找到了《蜡笔小新》,企图从中获取帮助,尽可能模仿得不矫揉造作。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声音,我们组在配音之前,每个人都试过一遍角色,力求尽可能贴合人物形象。
而我们组剧本的选取也很别具一格,我们组戏称本组名为三世同堂,因为我们年龄跨度很大,上有老,下有小,这也是我们组的特色。
四
初三(4)班 邵帅 配音角色:唐晓芙
其实在第一次听说我们要做《围城》广播剧时,我就非常兴奋和期待。我一直都对表演很感兴趣,不论是现场表演,还是以声音形式的表演。
我们组选的是方鸿渐与唐、赵等人见面的片段,我饰演唐晓芙。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个角色并不是很有把握。只从书中的文字中了解到她大致是一个涉世未深,但很有想法的女大学生,依我现在的阅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她那语气和语调。在组员的介绍下找到了同名电视剧中的片段,惊奇地发现唐晓芙远比我想象的更活泼灵动。刚开始也担心会不会演不出感觉,这个角色不适合我之类的。不过仔细想想,既已决定,就该尽力尝试,挑战一把。我更加想把她演绎好,演绎出生命力。我跟着电视剧的配音练了几遍,努力找到情绪和感觉,最后在录的多条音中找到最合适的,发到群里,算是完成了我个人的部分。
然而,我发现在这之后的工作还有很多。负责后期的同学刚把初稿发出,我们就接二连三地提出了各种建议。比如,几分几秒喷麦了,几分几秒音效声音太响了等等。在一次次修改中,后期同学真的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我也感受到,我们小组中的每个人都精益求精,真心希望能把我们的作品做到最好。
尽管最后的结果可能仍存在些许的遗憾,但这整个过程都令我享受其中,感触颇深。
余音
“先把书读薄,读薄很容易;再把书读厚,读厚很困难。”诚然,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往往不需局限于自己个人的思考——互联网上有无数和你一样乐于探索的朋友将和你一起探寻书籍的秘密。你因此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准地把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从而高效地把书读“薄”。但是,在快节奏和高压力下的社会中,在碎片化的网络知识不足以让你做到“切入字缝”的当下,想要旁征博引,博采众长,往往会变得困难。若是在这基础上,还想培养、提升你的综合素养,阅读力的提高必然是一种必要的支撑。这次的《围城》广播剧活动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尝试和契机。通过阅读、检测和演绎《围城》,同学们得以在文字和声音中感受文学的魅力。特别是在配音的过程中重新理解文章内容,在角色的安排中进一步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同时组织和规划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可谓收获颇丰。《围城》阅读活动渐入尾声,我们相信这样阅读的形态所带来的美好的体验,将会持续、漫延。
一
演播过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演播《围城》?难道不能只是读就可以了吗?广播剧的形式和读的形式到底有哪些不同?
广播剧虽然不如舞台剧那样受众广泛,但是在失去视觉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听到每个人为了表演角色所使用的声音特点。这更需要表演人员对于文本理解的到位程度,以及情感的精确把控,逐字逐句地去感受文字中每个人物独特的性格。例如,决裂时方鸿渐的阴阳怪气以及孙柔嘉的有意挽回的愿望却还是恶语相向。无论是配角还是主角,每位演播人员都尽全力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让同学们用另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再“读”了一遍《围城》,再一次进入了书中的世界。所以,演播其实是在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你读得好不一定可以“演”得好,但“演”得好一定需要读得好。没有那一遍遍的细读,就很难抓住人物内心深层的情绪,以及每句话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次活动其实学到的东西很多,不仅让大家对于文本更加熟悉,理解更加透彻,也让同学们找到了那扇通往人物内心世界的大门。
(初三1班 曹阮华)
二
我们的演播片段选自第八章,主要讲述的是汪太太给范、刘二人做媒。虽是做媒,实际不过是变着法子拉拢社交。在选取片段的过程中,大家都被汪处厚和范小姐二人形象鲜明的角色描摹所吸引。而在我们依照声线、性格等方面进行分工时,又一次领略了书中语言之形象、生动,仿佛在字里行间矗立着一个活生生的角色。
在文本方面,我们着重减少了旁白,以突出人物语言、对话的独特魅力。在交谈中,范小姐心思缜密富有心机的特点与赵辛楣的随和又拘束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的落差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喜剧效果。而后汪太太锋芒初露,汪处厚则为人老成敦厚,从对老妈子的数落引到学校党派,而后又谈到孙小姐的作风,可谓极富戏剧性。
高松年虽然只有一句台词,依旧不失其鲜明的个人特点。在每一次磨合中,似乎都能收获留存于纸张以外的发现,也让每一个组员能有对《围城》更独特的见解。
最后,真的很感谢老师们的策划与指导以及每一个人在一起的付出。
(初三2班 蔡佳洁)
三
这次《围城》的广播剧演播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把书中的人物基于自己的理解并用声音赋予他们生命。我们组选择的是孙柔嘉和方鸿渐最后的决裂,在准备的过程中观赏电视剧版本的《围城》,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发现那个时代的女人说话都有一种那个时代的腔调。所以,我努力模仿那种声音以打造更好的效果。这次虽然没有获得年级展播的机会,但是在观赏其他组的作品时,也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同学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如果说前段时间的《围城》知识竞赛是对书本内容的理解,那这次演播则让每个同学进入角色本身,在一遍遍排练,模仿中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初三3班 王闽柔)
四
大约能姑且算作是收获的,是录制广播剧的这个过程,我认为。将单纯的文字以声音表现出来的这个过程,是超越了一种限制的。我们将理解与感情注入与自己的声音之中,来演绎这个角色,让这个角色立了起来。毕竟不再是像看书时只是单方面的被输入,我们通过广播剧这样的一种介质打破了我们与文字之间的屏障,输出并与角色合为一体。在我想要用怎样的配乐,怎样安排每个人的录音出场顺序,怎么添加上一些音效与场景该有的底噪时,我在思考,我在尽我所能为听众们展现我们想展现的,让听众听到他们看书不曾发现的文本“秘密”。
(初三4班 陈闵予)
时代在数字浪潮与碎片化信息的跨越中更替,人心在功名追逐与金钱导向中沉浮,唯一不变的是停留在历史山河中的经典,它们带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永远留在滚滚历史长河当中。这短短两个星期内,在初三语文备课组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初三年级同学倾情演绎的广播剧《围城》,无疑让所有同学对《围城》的理解又前进了一大步。我们透过文字看围城,凭借声音赏人物,穿越动画明哲理,学会带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去品评,形成有价值的诠释。
(夏子轩、肖亦伦 组稿)
《围城》演播评奖结果:
一等奖
初三(1) 《汪家闹剧》
导 演:王喆炜
编 剧:余代黛
主要演员:
丁辣辣饰演汪太太 张若冰饰演赵辛楣
王振宇饰演汪处厚 肖亦伦饰演高松年
谭嫣然(旁白)
摄像/录音:王喆炜
美 编:王喆炜
剪辑合成:沈邦彦
初三(4) 《女人做诗》
导演/编剧:李召依
主要演员:
吴东旭饰演赵辛楣 王 越饰演苏文纨
陈星语饰演唐晓芙 罗恩哲饰演方鸿渐
赵宇帆饰演董斜川 陈闵予饰演褚慎明
李召依饰演店小二 王宇乐(旁 白)
摄像/录音:全组
剪辑合成:陈闵予
二等奖
初三(4) 《三米出头》
导 演:张婧怡
编 剧:吴优、王雯
主要演员:
王皓翔饰演方鸿渐 俞硕铖饰演效 成、赵辛楣
邵 帅饰演唐晓芙 王楠楠饰演苏文纨
丁茹芸(旁 白)
摄像/录音:全组
美 编:丁茹芸
剪辑合成:单鹏安
初三(1) 《决裂之暮》
导 演:金秋葭
编 剧:许冰钰
主要演员:
张逸瑞饰演方鸿渐 诸葛敬饰演孙柔嘉
曾善美饰演李 妈 陈月慧饰演陆太太
郑翀昊(旁 白)
摄像/录音/美编:金秋葭
剪辑合成:郭勇健
初三(2) 《捉奸》
导 演:麻赫浩
编 剧:赵明远、王新弈
主要演员:
李有为饰演汪处厚 赵明远饰演汪太太
麻赫皓饰演赵辛楣 方钰珑饰演高松年
王新弈饰演小丫头 周 芸(旁 白)
摄像/录音:麻赫皓
美编/剪辑合成:赵明远
三等奖
初三(3) 《三世同堂》
导演/编剧:徐一平
主要演员:
戴婧文饰演阿 丑 季蔚然饰演孙柔嘉
徐一平饰演阿 凶 王振清饰演方鸿渐
王奕宁饰演方遯翁 赵晨然饰演二奶奶、方老太太
黄梓薇(旁 白)
摄像/录音:徐一平
美编/剪辑合成:王振清
初三(3) 《峨嵋春》
导 演:孔象象、王振清
编 剧:孔象象
主要演员:
陈琳静饰演苏文纨 胡印良品饰演褚慎明
孔象象饰演方鸿渐 王振清饰演董斜川
吴卓城饰演赵辛楣
摄像/录音:陈琳静、胡印良品、孔象象、王振清、吴卓城
美 编:孔象象
剪辑合成:孔象象、王振清
初三(2) 《汪太太教你相亲做媒》
导 演:蔡佳洁
编 剧:蔡佳洁、王予赫、高子逸、刘锡哲
主要演员:
袁瑞文饰演赵辛楣 蔡佳洁饰演范小姐
高子逸饰演汪太太 刘锡哲饰演汪处厚
顾曾阳饰演方鸿渐 钱成城饰演高松年、旁白
王予赫饰演刘小姐、旁白
摄像/录音:蔡佳洁
音频剪辑:顾曾阳
最佳演员:
初三(1)班 丁辣辣、 初三(2)班 赵明远、初三(3)班 戴婧文、初三(4)班 邵帅
(初三语文备课组 供稿)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