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第15周国旗下讲话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2638 发布时间:2020-05-21 03:01:09
周子祺,大预班学生,今年1月被清华大学外文系预录取。曾连续两次获校一等奖学金,曾获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二等奖,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浙江省一等奖,2018年校园十佳歌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大预班的周子祺。在当下,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我的第一个方法是:寻找熟悉感。我对寻找熟悉感的最初理解来自于在合唱团的演出体验。几乎在每一首歌里,陈老师都会安排我们和身边的同学进行互动。老师告诉我们,演出的环境是陌生的,可能会让人紧张和不安。但这些互动环节会让你发现身边的同学还是你熟悉的她,带着你熟悉的笑容,和你一起唱着你熟悉的歌,这种熟悉感有助于我们在演出时呈现出更放松自如的状态。
就像上台演出一样,存在陌生感和不确定性的环境难免会让我们产生担忧,这时寻找熟悉感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经常习惯于在考试之前抓紧时间复习,放弃一切休闲娱乐活动。这么做虽然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但却会让我们在这种陌生的生活节奏里感到更大的压力。其实在学业压力不断升级的时候,我们更应当保持自己熟悉的生活节奏。比如在高二下学期,当我们面临着学考、市统测、校期末考的三重压力时,我仍会每天早晨在一楼食堂的同一张餐桌前和朋友聊天,每天晚上在同一个时间和家人打电话分享这一天的趣闻,每周在同一个音乐教室参加合唱团的省艺术节比赛训练。坚持做我平日里一直在做的事情可以给我忙碌的生活增添一些规律性,让我能遇事不乱,也能让我感受到紧张的备考生活依然充满了我熟悉的乐趣。在重返校园后,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足够用心,我们依然可在小事中寻找到熟悉感,找回之前的学习节奏,找到我们熟悉的乐趣。
我的第二个方法是:传递正能量。温瑞是中铁十五局的员工,他在疫情期间一直独自担负着武汉长江二桥灯光维护的任务。每天晚上,当“武汉加油”四个火红的大字准时亮起的时候,他在传递一种正能量,他在告诉武汉人民,武汉没有被彻底按下暂停键,始终还有人在支持这座城市照常运转。他点亮了江城人民的希望,而同胞的希望也让独自坚守岗位的他感到温暖、不再孤单。在二月初的时候,“一名患者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刚开始,是那一位身着黄色棉裤的阿姨在自己的床边起舞。之后,有数百名方舱医院患者自发加入了跳广场舞的队伍。再后来,在各大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带领患者学习太极拳、八段锦、护肺操。一名患者的乐观和坚强让数万名患者重拾信心、积极地应对疾病带给他们的挑战,而数万名患者的舞姿为数十亿屏幕前的中国观众驱散了焦虑的阴霾。当我们在困难面前守望相助、彼此激励时,我们在用希望点燃更多的希望。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谢晓非曾经提出“余香效应”的概念。当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帮助时,助人者更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感,而这种意义感可以为助人者带来一系列良性的生理心理反馈,使他的生存适应力大大提高,能更坦然地面对前方的挑战。这也印证了一句俗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帮助别人、传递正能量并不是一件难事,灯光维护师温瑞和在方舱医院起舞的阿姨都做了一件积极的小事,但这可以在他人心中泛起很大的涟漪。在中学的生活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彼此影响。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压力,不妨也先从帮助别人开始,教同学做几道题或者倾听别人的烦恼并尝试开导他们。我在备战学考的时候觉得有些压力,但我当时选择先倾听朋友对学考的担忧并尝试鼓励她。我发现当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我自己的疑虑也得到了解决。而且当我看到我的朋友在接受了我的正能量后心情有所好转时,我也会收获很强的成就感。当然,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也一直是双向的,除了给予他人正能量,我们也可以从他人身上获取正能量,积极情绪的交换可以让我们单份的快乐变成多份的快乐。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建立良好心态的方法:第一,寻找熟悉感;第二,传递正能量。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些许启发。也祝愿大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在集体的生活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谢谢大家!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1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