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疫情时期的“雷雨”——记剑桥高三年级《雷雨》台词表演

校园新闻 浏览次数:4201 发布时间:2020-03-18 01:28:55

《雷雨》戏剧表演是杭外一项传统语文活动,但这次剑桥高三年级的《雷雨》表演却与往年都不同。一场疫情使大家期待的《雷雨》戏剧表演暂时搁置,然而同学们的热情与机智却催生出《雷雨》的另一种可能性——《雷雨》台词表演!

2月24日到3月4日,剑桥高三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依次在各自网络班级群里进行了《雷雨》台词表演评选。同学们利用网络优势超越空间阻碍,发挥声音特色抛开“形象包袱”,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雷雨》。

上个学期同学们就学习了《雷雨》中的片段,寒假里又阅读了完整剧本和相关资料并完成了相应作业。因为寒假前就已抽签定下了各班所演剧幕,每个班也分好了三个小组并选出了小组导演,所以从2月初网课开始,各班就在小组导演组织下,在语文老师指导下进行台词排练,为班级评选做好充分准备。

台词练习不是简单地背台词。首先,要理解人物,去琢磨人物的内心世界。声音的最佳表现力来自对人物的最深刻理解。其次,要反复打磨自己的声音。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声情并茂”。最后,这是一个需要耐心、静心的过程。要塑造出一个怎样的人物?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只有不断贴近人物,觉察自身。

2月到3月,同学们利用网课时间和课余时间连线老师和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角色探讨和台词排练,在一次次排练中悟出了台词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借着声音的轻翼,我们挣脱形体的束缚,以别样的自由姿态飞进了《雷雨》的艺术世界,那也是我们的世界! 

语文组 黄琼 报道)

B 陈辰

B 李一先

B 孟芗

B 唐梅令

D 李佳薇

D 徐亨宜

 

附获奖名单、最佳剧组名单、部分导演及演员感言、小组表演音频和原创主题曲:

团体奖

高三A班最佳小组:邵艺楠组(邵艺楠同学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

高三B班最佳小组:金钰琪组(金钰琪同学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

高三C班最佳小组:韩亦杨组(韩亦杨同学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

高三D班最佳小组:吕舒旖组(吕舒旖同学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

个人奖

最佳周朴园:韦鉴(高三A班)、吴焱时(高三B班)、余一川(高三C班)

最佳周蘩漪:洪婕(高三A班)、张之阳(高三B班)、刘欣源(高三C班)

最佳鲁侍萍:王品月(高三A班)、娄婧怡(高三B班)、杨溢(高三C班)、徐亨宜、李佳薇(高三D班)

最佳鲁四凤:邓家盈(高三A班)、陈辰(高三B班)、褚骏(高三C班)、林锦涵、陈乐旑(高三D班)

最佳鲁大海:李嘉舜(高三A班)、尹习羽(高三B班)、祝超宇(高三C班)、翁墨阳(高三D班)

最佳周萍:姚启成(高三A班)、孟芗(高三B班)、宋正楠、余天衡(高三C班)、陈义哲(高三D班)

最佳周冲:王力斌(高三A班)、徐开(高三B班)、何嘉和(高三C班)、陈祗翰(高三D班)

最佳鲁贵:王启涵(高三B班)、林宇杭(高三C班)、石凯文(高三D班)

最佳仆人:王书航(高三A班)、夏可航(高三C班)、

最佳音效师:金柏玲(高三A班)、孙雨彤(高三B班)、金典(高三C班)、王奕蔺、戴于晴、丁天烨、吴佳玥(高三D班)

 

剑桥高三年级《雷雨》剧组名单

年级导演组负责人:

高三A班:韦鉴

高三B班:金钰琪

高三C班:蒋一

高三D班:吴佳玥

高三A班最佳小组剧组名单:

导演邵艺楠

周朴园邵艺楠

繁漪王思彧

侍萍王品月

四凤邓家盈

周冲王力斌

周萍陈奕博

鲁大海李嘉舜

仆人骆旻依

音效师金柏玲

录音师金柏玲

活动撰稿人邵艺楠

高三B班最佳小组剧组名单:

导演金钰琪

周朴园吴焱时

繁漪张之阳

周萍孟芗

周冲田野

四凤金钰琪

鲁贵唐梅令

音效师孙雨彤

录音师薛珂、刘艾嘉

活动撰稿人金钰琪、吴焱时、孟芗、张之阳

高三C班最佳小组剧组名单

导演:韩亦杨

周朴园:余一川

繁漪:蒋其睿

周萍:陈煜昊

周冲:何嘉和

大海:祝超宇

鲁侍萍:刘旻

四凤:褚骏

仆人:夏可航

音效师:周双

录音师:周双、韩亦杨

活动撰稿人:夏可航

高三D班最佳小组剧组名单:

导演:吕舒旖

周萍丁天烨

周冲陈祉翰

大海翁墨扬

侍萍干天逸

四凤林锦涵

鲁贵石凯文

音效师王奕蔺戴于晴丁天烨

录音师丁天烨、翁墨扬

活动撰稿人干天逸

 

同学感言:

在接下这次任务以前我一直都觉得做导演的工作对我来说点复杂了我更习惯于作为组员而不是领导者来行动。

实际上最开始的适应期是很辛苦在角色分配上排练上我们都遇到了不少问题。不论是演员的情感表现力还是组员之间的协调,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小事打破了我对“领导者”的刻板印象:领导者并不需要组员完完全全服从,而是一个协调者的角色。我也渐渐学会对自己的组员放心,学会改变自己原先工作的风格,将各项工作分配给组员们去做应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结果会像现在这样好。

演出的效果总体来说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不论是组员之间的发挥还是整体表现,都令我们感到满意。大部分组员的情况我从没有担心过,但个别组员竟然在最后关头也能够认真起来,这一点令我十分惊讶且惊喜。事先也担心技术网络技术相关问题,好在一切顺利,我们终于携手得到了属于我们的奖赏。

最后,我想说,最佳小组这一殊荣是属于我们全员的,而非只是我一个人。而且我们当之无愧。

(高三A班导演:邵艺楠)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句话在十年前第一次看雷雨的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三个小时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太过漫长,但是情感充沛的表演还是让我认识到了舞台表演的美妙之处。在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能够获得一个深入认识《雷雨》的机会,让我兴奋不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只能用声音来和组员们交流,但是每一位参与排练和表演的同学的热情和投入都让我感到了激励和向前的动力还有黄老师的组织安排精心指导,都是整个过程中珍贵的回忆

(高三A班班级总导演、周朴园饰演者:韦鉴)

我来说说咱们组成员的表现。

韦鉴同学自告奋勇饰演周朴园一角,他始终坚持自己对戏的理解,积极参与一次又一次台词排练,反复斟酌细节,最后演出了非常真实的周朴园。

洪婕同学饰演繁漪。她最初拿到剧本时很难把握住繁漪的情感表现,但一次次的努力最终使她绽放出光彩。最后的演出中,我甚至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半幼稚疑惑,半歇斯底里的繁漪。此乃天赋的爆发力。

饰演周萍的姚启成同学和饰演四凤的欣晨同学经验也并不十分丰富。最初排练时,曾被大家嘲笑是毫无感情,铁石心肠。可他们一次次跌倒爬起,从一开始会笑场的孩子到配合默契的对线鬼才,我相信他们自己更清楚其中的收获与成长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学会父亲虚伪与逃避的贵公子,看到了向往着火一般爱情的小妇人。此乃投入之魄力。

鲁侍萍承担着剧情上点灯人的角色,有着不论如何也需要抒发的至情。这与一贯内向的阮祺媛同学属性相去甚远。由于时代的乌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离开自己心爱的人,这场雷雨的落下一份她的独白戏。阮同学面对大段的台词没有慌乱,不断与我探讨沟通,最后竟然演出了带着几分化境水准的侍萍。相信她一定也对这个角色有了几份感悟。这便是山岳之沉稳。

身负音效师之职还要饰演大海的陈亦晗同学则更为淡定。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向来如此,有时甚至不惜自嘲来化解紧张。此等态度我佩服。任何事在他面前,仿佛都会渐入佳境。这乃是君子之淡然。

王书航同学拥有与陈同学相反的气质。他会开玩笑,但他开与众不同。语文课上“孤儿总在秋天浪,百年多病独登台”便是他调侃的代表作。在他身上我第一次尝试一人分饰多角的演出,没想到竟然有如此精彩的效果。狡黠的年轻仆人与年迈忠诚的老仆人,他在两者中如蝴蝶穿花般娴熟地切换着,以旁观者的视角,以戏剧的间接性来展示这场悲剧,使人在如此残酷的镜头中得到一丝宽慰,欣然。这就是绅士之幽默。

胡昕同学,则是剧组汹涌巨浪中的定海神针。排练在同学们偶尔出现的伤病中断断续续,但他一直在。人没到齐?我上。需要道具?我来。要录音?小事。他便是这样一次次化解剧组前行的阻碍。他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有理想之人,并坚定朝着目标努力。他从来不艰难险阻动摇,而是坚定地把着手中的舵。如果这个世界需要一位领导者,胡昕可胜任之。然而这次他却为剧组做了太多牺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此乃王者之气度。

我不想过度总结这次经历,因为它的意义早已在每个人心中有各自最好的样子。这是一次团体活动,更是组中每位同学心路历练。作为导演,我感到很开心。你们辛苦了。同时,我也要感谢邵艺楠组和潘亦衡组同学们的付出。这次我们一起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你们对角色的诠释打开了我对戏剧理解的思维囚笼。

遗憾有些事不能做更多,但我同时看到了3A大家庭做的一切。遗憾仿佛也变得无憾了。最后的最后,我用力地感激着这次机会。也许周家与鲁家的雷雨只下了一场,但历史的长河中从不会缺少雷雨天。即便这是我高中甚至往后数十年最后一次执导,我的记忆深处也雨声依旧。谢谢你,我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高三A班导演:余仲轩)

还有这些人没有分好组,那你们就自成一组吧。这是我“初识”我的组员们的情景。

我们仿佛是大陆的不同板块,通过洋流才拼凑成了陆地。而在我看来,这些板块们就是随机而且繁复的碎片拼图。我疲于自己前段时间的私事,确乎也是懒得去上心思重铸宏伟的蓝图。可是当天晚上,我诧异地发现qq中已经出现了属于这些“拼图”们“轮廓”。我进入了群聊,发现我的组员们已经神乎奇迹地分配好了角色并各自把自己在剧中所对应角色的名字换成了备注,清晰明了,雷厉风行。我默默地看着一条又一条的聊天记录,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也许他们并不算是没有生命或杂乱无章的拼图吧。好像蒲公英,一群有那么点生命迹象的个体拥在了一起,随风飘荡罢了。我暗自苦笑,在黑暗中闭上了双眼。

“进化”成了蒲公英,我却还是没有完全投入这个大家庭。因为生活作息紊乱,我错过了第一次语文课排练的机会。而且在第二次的排练时,我听到一半竟然遁入睡眠。日过中旬,我才爬起来打开手机,点开回放却发现除了我,这群“蒲公英”们早早地就来到了直播间。他们有的甚至在上课开始前就提前来找我,询问一些台词以及语气语调问题。未读消息的红色提醒是那么刺眼。我内疚地对我的组员们道了歉。没有预期地轻松原谅,他们笑着讽刺我睡着的呼噜声,调侃我半夜里在做什么稀奇古怪的活动。这群蒲公英们竟然慢慢把我逗笑,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我竟然渐渐开始融入。我心里想着让他们再进化一次,却又不知道他们这群小小的蒲公英们能变成什么。

玄乎的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为接下来的排练能够准时进行,尽心尽力。我竟然也开始自己慢慢准备繁琐的音效并认真思考最适合的插入点。因为他们,我似乎慢慢变了。褪去了被琐事烦心的面孔,逐渐变成积极上进的自己。转眼而来的选拔日是属于他们的。我尽心尽力安排好了音效,这群可爱的人们也因为我们自己偷偷加练的彩排发挥出色。

现在的我恍然大悟:他们原来是萤火虫群。他们照亮了我内心的黑夜,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群”。这个小组,从所谓的支离破碎的拼图随风逐流的蒲公英们到最后闪耀星空的萤火虫,足以成为这个寒假让我细细品味推敲的经历了。

(高三B班导演:黄正)

演戏的过程,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呈现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演员对角色的理解都不同。排戏中最有趣的环节莫过于讨论角色,大家各抒己见,身临其境地演绎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思维逻辑。我们剧组的演员很多都是反串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对人物的表现,性别的差异并不是限制,而是更大胆的、不受拘束的尝试。优秀的演出于细节处见真章,人物的动势与神态,都是经由同学们细心考量体会而成,台词中每一次停顿,都蕴含着一场无声的风暴。

高三B班 周萍饰演者:孟芗)

这次《雷雨》戏剧台词表演中我饰演的角色是繁漪,和先前饰演过的角色相比,这个角色的突破性和挑战性是最大的。因为在我们组选择的戏剧片段中,繁漪喝药的戏码有一个情感的抑制到爆发的过程,所以很考验演员对于角色情感的拿捏。压抑时需要让人能感受到平静下的愤怒,爆发又要真正放下包袱,沉浸到角色的心情中。所以只有不断的练习和揣摩角色的情感才能将繁漪演好。

这次戏剧排练还有一大难点就是同学们的排练都是线上的,甚至只局限于语音通话,所以这十分考验演员们的台词功底,如何只通过台词和声音传达角色的情感变得很重要。在排练过程中,我学到了怎么样通过控制声线去发出哽咽和颤抖的声音,明白了不只是肢体和表情的演绎,台词对戏剧表演的成败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同学们排练的过程十分有趣,可以听到同学们对于角色自己的独到的理解。这让我很期待看到同学们对《雷雨》全面的完整的演绎。

高三B班 繁漪饰演者:张之阳)

说实话,我真的很难把握该如何演绎这个角色。同我高中演过的前三个角色对比,周朴园显得十分突兀:我和沙威一样热衷于研究法律,和祥林嫂一样时常多愁善感,和齐景公一样祖籍山东,却和周朴园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其虚伪与蛮横使我更加感到自己角色之间的巨大反差。

然而,经过对剧本的反复思考和多次线上排练后,我逐渐从周朴园在家中的态度差异这一点入手,开始熟悉起人物的心理与个性他对待繁漪时习以为常的压迫,与周冲交流时难得一见的细腻,这些都使我对这位城府极深的老爷产生了表演的兴趣。与此同时,同组演员的高质量表演也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周朴园这一角色。

高三B班周朴园饰演者:吴焱时)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只能以线上授课形式进行。不过,大家期待已久的《雷雨》演出并未被疫情耽搁。经过寒假的阅读、揣摩和两个星期的线上排练,今天,我们C班举行了一场《雷雨》表演大比拼。三个小组轮番开麦、各展风采,尽管个别组遭遇了一些技术故障,但丝毫不影响演员们积蓄已久的情感倾泻。尽管无法亲眼目睹同学们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却能从大家的语气、语调中脑补出丰富的画面。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班的演员们则可谓是“闻其声,恰若见其人”。

当然,作为导演小组的一员,我也参与了此次表演,并饰演周朴园这一角色。排练初期我十分郁闷,周朴园既威严又狡诈,全然非我本色,该如何演绎?不过经过组员们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反复琢磨,今天我圆满地完成了表演。感谢这次演出,让我们来来回回把《雷雨》读了许多遍。

(高三C班周朴园饰演者:董平川)

《雷雨》和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本以为想体悟其中情感并将它表达出来应该不太容易,但经过上学期语文课黄老师的角色情节剖析,我们对这部剧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语文课每个小组的展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即使在这样特殊的疫情时期,同学们也都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声音诠释着周朴园,周萍,四凤,侍萍,繁漪,鲁贵,大海……闭着眼好像就能看到他们的绚烂笑颜,举手投足。于我,这更是一次全新的演员体验,我需要细细体会平行世界里四凤对于大少爷纯真的情愫和稚气的恼火。每一次排练,经过蒋一导演的细细指导,再做出调整,面对对手不同的表达给出反应,让我对《雷雨》,对四风的理解也慢慢加深,渐渐体会

(高三C班四凤饰演者:杨午祎

在线上排练《雷雨》的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组成员的支持和帮助。整个排练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每一个成员积极配合,按时参加排练,尽自己所能读好每一句台词。我们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个别组员还给予了我额外的帮助。比如,当我忘记提醒大家有关排练的安排的时候,杨午祎同学总会细心地提醒我;当别的组员读台词有困难的时候,宋正楠同学会耐心地指导;当我气馁时,董平川同学会鼓励我。非常感谢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我认为他们都是最棒的!

高三C班导演、繁漪饰演者:蒋一

在整个剧里,很多情绪是隐忍的,是没有通过台词却也呼之欲出的。很多故事是隐藏在彼此的互动之中的,需要在尝试寻找不同情绪的平衡点,以此来展现发生在周家的冲突。《雷雨》这场戏,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有太多值得探讨和深思的东西

(高三C班 撰稿人:徐昀暄

对于我们组的表演,我无疑是十分赞许和敬佩的,他们让我看到了平常的一面,也看到了不平常的一面。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刘欣源演的繁漪,或者说因为她演如此好令我喜欢上了这个角色。刘欣源的声线有一种微微吊起的感觉,显得清冷幽怨。在这次表演中,她无疑是最符合角色本身设定的人,把深闺妇人的不满与久日积累但又深藏不漏的怒火蕴含在自己的声音中。(我觉得她根本没想到这点,是自然而然地读了出来)

 余天衡并不是如周萍那般懦弱而又不理智的人,但他努力让自己在另一个相对熟悉的方面去诠释了这个角色。面对繁漪的纠缠,他把那份对繁漪的尴尬与对四凤的不舍表现了出来。作为比较熟悉他的人,我可以想象他的面部表情是如何。

林宇杭是对这次活动最为上心的人。他所饰演的角色鲁贵之前是由我扮演的,但我无论如何无法演出这个角色的神形,但林宇杭通过自己的理解,通过改变自己的语气和口音来达到了这一点,让我十分佩服。

(高三C班 撰稿人:胡漫漫

 

孙敏贻饰演的鲁四凤演出了她的天真善良和淳朴。虽然四凤是《雷雨》中的配角,可她的故事却与主线息息相关——周萍和周冲的矛盾直接来自于她,周萍和蘩漪的矛盾更是因为有了她,父亲鲁贵和母亲侍萍的矛盾主要也是因为她。虽然她并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但是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处,不摆架子,同时她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了解得很清楚,只想过安稳的日子。她性格单纯,憧憬甜蜜的爱情,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孙敏贻很好诠释了四凤遇到母亲时的喜悦激动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后的痛苦

(高三C班 撰稿人:刘珂妤

因为疫情的原因,原本预定的《雷雨》表演不能按原计划进行,所以我们首次尝试使用网上连麦排练的方法进行练习。本以为会受挫夭折,没想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这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我们组员虽然平时有些不正经,嘻嘻哈哈的,但是一到排练就十分投入,认真地演绎好每一个句子,努力表现人物的情感。

吕舒旖作为导演,她表示这一次经历使她学习到了不少,“无法与组员相见导致我没有动作,表情的帮助,需要通过同学们的声音来判断感情。但是让我很欣慰的是,大家都很投入,排练中遇到的问题在通过讲解之后,下一次排练就能看到同学们明显的改进。真的很感谢大家的努力!最后的评选,音效和大家的表演完美结合,每一位同学的情感投入都让角色变得如此鲜明,让我感觉每一次排练,每一次讲解都是值得的!”

饰演二少爷周冲的陈祉翰感想颇多,他说“其实我并不是那种特别会演戏的人,应该说是很不会演的人。所以起初分配角色时,我就主动向导演要了一个没什么戏份的角色,比如说幕后什么的。然而,当我知道我要演‘二少爷’这么一个重要角色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二少爷的人设是一个纯真,浪漫,对未来充满幻想的人。通常,这种角色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我觉得我不可能把他演好,所以很没自信。第一场彩排的时侯就翻得很惨。我和导演说了这件事。导演认为角色非常适合我,因为我的性格与他相仿,她还告诉我任何事情都需要尝试,没有什么是第一次就可以做到完美的,我有这个潜力去演好这个角色。所以我继续尝试,把自己的感情带入角色中,在多次研究剧本和排练后,我终于对如何演好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正式表演时,我自认为我的表现还可以,比之前排练时好多了。所以世上并无难事,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勤加于练习,找到突破口,还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攻克难关的。当然,天赋还是相当的重要。”饰演大少爷周萍的丁天烨的感受是“想要演好一个角色,首先要深入研究相关的人物背景故事,仔细揣摩在每一段戏份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想法,再通过语气语调等方式将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出来。”

(高三D班 撰稿人:干天逸)

我担任本次《雷雨》表演的小组导演,兼任音效师和录音师并且扮演周萍。相较于其他组,我们组人手相对少,并且全是女生,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身兼数职,并且有演反串的要求。总体来说,我组的表现可圈可点:选角色方面,我通过平时观察各组员,确定和她们气质较相符合的角色,因此一些角色的表演(尤其是女性角色)对组员们来说都很得心应手;表演方面,我认为组员对各个人物的的理解和再现水准皆在平均水平以上,鲁侍萍(李佳薇 饰)和鲁大海(陈楉祎 饰)的表现尤其让我惊喜;协调方面,因我组在微信群和钉钉群都做过多次视频练习和设备调试,提前规避了杂音、网络连接中断和台词衔接不流畅等问题,保证了展示当天基本无失误。

剧中我还兼演周萍。虽然在第三幕,他是一个台词不多的配角,却对下一幕整体展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认为我在表演中可以把男性陷入绝望的爱情的情感再体现得明显一些。当然,这和我对爱情中的男性缺乏了解有关。我想以后多看一些戏剧,看专业演员是如何把握细节的。

我们组本次的表现值得赞赏。尽管人数较少,有些角色和我们本身还是有较大距离,大家都非常认真地读透台词,努力地配合每一次练习和展示,并积极改进自己的表演。衷心感谢信任和支持我的所有组员们。

(高三D班导演、周萍饰演者:周丹聆)

我演的是四凤。相比我们组别的组员反串角色来讲,演四凤应该相对容易一点。年龄相似,性别相同,我能比较容易把握出四凤的情感。比如和爸爸鲁贵对话的时候,那句充斥着不满的“那不是你自己花掉的”,和周冲对话时的那句“我们?”,以及和鲁妈对话时的那种害怕、担心和犹豫。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深夜周萍对话中的那份谨慎与忐忑 (可惜那段最后没有展示)。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特别会演戏,但是这次演了一个比较接近自己的角色,增强了自信。

(高三D班 四凤饰演者:陈乐旖)

这次《雷雨》排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剧本。同学们虽然不是专业的话剧演员,但是大家的饰演让本来浮在文字表面的角色变成了鲜活的带有不同个人色彩的《雷雨》人物,剧本背后是活的思想,是错综交杂的情感。我觉得这次排练《雷雨》剧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话剧的魅力。

(高三D班 周冲饰演者:王雨桐)

鲁大海这个角色身上最大的矛盾来自于阶级和贫富差距,根本原因是时代的局限。他曾经为此反抗过而不能成功,但事实上他可以说是这个故事里面最幸运的一个,不仅仅因为他最后没有死也没有疯。既然可以煽动矿上的工人罢工,可见他是有一定文化和思想的。他最后的结局是愤而出走,私以为是去寻找可以改变世界的方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最后很有可能会加入共产党。

排戏永远都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开始大家几乎都只是读台词,之后加入的感情往往开始的时候都比较做作,后来就越来越好。王雨桐的声音很呆萌,特别适合那种地主家的儿子,而周冲也确实是那样。这制造出了一种效果:这人说自己的,全然不知对面的四凤已经有了别的想法。

(高三D班 鲁大海饰演者:陈楉祎)

本人这次在《雷雨》这部话剧里演的是鲁妈,就是鲁侍萍。个人觉得鲁妈这个人物很典型地反应了旧中国时期那些命运坎坷的妇女。她们或许在年幼的时候就被自己的家人抛弃,或许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而这些经历也使我在表演的时候想了许多,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些,在情感的把握上很容易走偏。为了更好地演绎鲁妈这个角色,我上网看了专业演员表演的《雷雨》话剧。在看专业演员的表演过程中,我发现从声音上揣摩情绪。字词之前的停顿,面部表情,以及每个字的抑扬,都十分值得推敲。

印象最深的戏份是和乐旖,就是四凤的对手戏那里。我将我作为母亲心中的苦衷在自己女儿面前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其实那里很难演,鲁妈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犯的错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当年的自己那样,情绪的把握是一大难点。如何将台词说得有张力充满感情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情。庆幸的是自己在一个充满爱又很有责任心的小组里,每次说要排练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积极地应答。每一次的排练效率都很高,不拖沓,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全力去表演。这样向上的氛围真的很棒!

(高三D班 鲁侍萍饰演者:李佳薇)

在分配完色之后,我们组每周都积极参加了排练,这个过程是充满愉悦的。我的色是鲁贵,这非常好玩。鲁贵的角色有大量的俗语粗话,然而用我的语气念,总是少了些感觉,变得奇奇怪怪的,每次都让大家大笑。我的队友非常出色,每个人的配音都很贴近人物本身。比如陈楉祎,虽然她的色是鲁大海,但性别之差没有给她的表演带来任何违和。她的声音太有魅力,传递的信息量很大。而她本人对鲁大海的揣摩也很深刻,能极好地表现鲁大海的心理感受。

还有陈乐旖饰演的四凤。陈乐旖的声音娇滴滴的,又很温柔。这非常符合四凤的气质。李佳薇扮演鲁妈,她的语气拿捏得很好,一个温顺的纠结的老妇人形象跃然在耳边。周冲的扮演人是王雨桐。她的气质与周冲很匹配,非常适合演一个有进步思想的小少爷。导演周丹聆很负责,提前组织好事宜,所以我们的每次排练都很顺利。除了扮演周萍之外,她还负责找背景音乐,对台词的时候,音效效果很好。

(高三D班 鲁贵饰演者:陈晓璐)

台词表演音频链接:

https://dwz.mn/allgroups(高三D班陈义哲制作)

高三B班施璎芪、高三D班林川昊两位同学原创《雷雨》主题曲链接:

https://dwz.mn/allgroups(高三D班陈义哲上传)